蒲川乡“送教上门”为特殊儿童致残学生服务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梦想着走出家门,走向学校,走向社会,可由于身体疾病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等原因锁住了他们前行的脚步,让他们无法走进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学习的快乐,他们就是那些需要全社会关心关爱的重度残疾少年儿童。
2017年以来,蒲川乡结合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要求,以实现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全覆盖、零拒绝”为目标,通过分类安置,针对无法到校就读的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由市、乡、校三级联动,组织教师开展送教上门活动,全力保障他们接受教育的权利,让这些“折翼天使”插上梦想的翅膀。
摸清底数,分类安置
为保障所有残疾适龄儿童少年一个不漏都能接受义务教育,蒲川乡以村、校为单位组织人员走村入户,对辖区内适龄残疾儿童进行深入的调查摸底,详细了解其家庭及个人信息,摸清了他们的身体、思想状况和学习能力,并认真做好登记建档。根据实情制定“一人一案”分类组织入学,并纳入中小学学籍管理。对具有生活自理能力、能够适应义务教育就读要求的“三残”儿童少年,安排在普通义务教育学校随班就读,做到应收尽收;对能够达到特殊教育学校入学条件的,动员推荐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对确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就读的残疾儿童少年,由属地学校组织教师成立义务送教上门团队开展送教上门活动。据统计,2018年底,全乡共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4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15人),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8人,在普通中小学校随班就读26人,采取送教上门10人(其中初中5人,小学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5人)。
培训师资,强化保障
2017年9月,市特殊教育学校选派经验丰富的特教骨干教师到蒲川乡对5名送教上门资源教师进行培训,并颁发聘书。通过现场授课和入户踏勘,指导资源教师学会评估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能力水平,了解他们受教育的需求;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安置方式;为确实不能入学的残疾儿童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为这些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力求将特殊教育优质服务送到每一个残疾儿童家中,让每位孩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每年在落实各项教育资助政策的基础上,将特殊教育公用经费按每年每生人均6000元的补助标准拨付到全乡中小学有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学生的学校,以保障特教工作的开展。2018年,全乡拨付上级划拨的特殊教育公用经费专项资金20.4万元,补助涵盖全乡义务教育阶段34名在籍残疾儿童所在学校。
一人一策,精准施教
送教上门服务遵循“家庭自愿、定期入户、免费教育”的原则,在确定好服务对象后,学校把送教上门工作和党建引领、精准扶贫等进行深度融合,以资源教师为送教骨干,组建送教上门教师团队。通过入户家访、填写基本资料,根据残疾类别、程度差异、年龄特点、智力发展层次等实际情况对孩子进行评估,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一人一策”个别化教育计划。老师们依照施教方案精心准备,每月利用课余时间、周末进行送教活动2次以上,不仅为孩子们送去书本知识、生活技能,选取适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康复训练;还将国家免费教科书、营养餐食品和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送达孩子家中。一年多来,累计开展送教上门220余次,一次次送教上门,一次次暖心服务,温暖了一个个“折翼天使”的心灵,受到了这些残疾儿童和家长的欢迎,孩子们欢笑多了,家长们也欣慰了,家庭充满了祥和、幸福的气氛;送教活动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送教上门”一词在每一个村庄不时被人们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