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当前位置: 首 页 >> 乡镇动态 >> 正文

农民订报的忧与盼

发布日期:2016-12-27 浏览: 作者:赵德仁 来源:芒棒镇 打印正文

 

在农村,农民的茶余饭后时间,基本是聚在一起闲聊,很少有人看报纸。即便村委订的几份报纸,不是投递不及时,就是到了村委办公室,也在那里“睡大觉”,这是农民订报的。有的村民想看报纸,亦无报纸可看。想到城市里各类报纸和信息铺天盖地,农村却出现“报荒”现象。农民看不到报纸,不由让人心生忧虑,这是农民订报的“忧”。然而,农民只有在农忙之余多读读报刊、看看新闻、学学知识,才能掌握更多知识,让报刊真正成为农民朋友生产生活中的好老师、好顾问、好参谋,这是农民订报的“盼”。  

农民订报的“忧”现象虽然看似小事,其实不小。在一些生活富裕的农村,地方出现了一些不良风气。不良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农民思想文化素质不高,平时接受报纸等媒体的信息少。而解决农民订报的“忧”现象,则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多措并举。  

各级政府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投入,完善村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每个村组都应配备一间阅览室和一处阅报栏。可以利用村组办公室或者旧学校,改造成为村组阅览室。在每个村组中心,兴建一处阅报栏,彻底解决报纸在村委会办公室和村干部家里“睡大觉”问题,提高报纸的阅读率。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及时更新报纸。同时,把“报刊扶贫”纳入精准扶贫工作中。可根据贫困户的文化层次、家庭需求等不同条件订送适合他们的报刊。也可以给予农民发放订报补贴,鼓励、引导农民订阅各种党报,扩大党报覆盖面。  

此外,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报刊投递工作。提高农村报纸的发行费率,财政对农村投递员实行补贴,改善农村投递员待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值得一提的是,各级省市等地方报刊也要目光更多地关注农村和农村。通过创办农民报或农村版等形式,主要面向农村发行,抢占农村宣传舆论阵地。报道的内容要围绕“三农”工作,尤其是农村信息、致富引导、科学种田和法律服务等,让报刊“农味”十足。文章要短小,语言要通俗,少用书面语,多用群众语言,努力创办更多让农民订得起、看得上、读得懂的各类农村报刊。
   
“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同样,一个缺少报刊阅读的乡村是残缺不全的,直接影响着农村全面小康目标的建成。对此,解决农民订报的“忧”,实现“盼”,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