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持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
近年来,腾冲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以及考察腾冲重要指示精神,以1349工作法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于2021年1月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以此为激励,腾冲市多措并举持续巩固提升创建成果。
兴边富民结硕果 团结发展共繁荣
始终践行“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的理念,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接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住省乡村振兴“百千万”示范工程契机,以田园融合体、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创建为抓手,因地制宜做好民族村寨的整体发展规划,把民族文化与产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和环境提升融为一体,全力打造清水司莫拉、滇滩棋盘石、五合帕连、蒲川曼堆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双示范”“双引领”的美丽村寨,形成试点带动、共同推进的良好发展热潮。扎实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全面提高边境地区发展质量和水平。以深入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兴边富民行动、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为抓手,绘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一张蓝图”,把边境地区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近年来,整合各类资金3亿元,建成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67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个边境小康示范村,打造了600户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户,不断拓展兴边富民行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兴边富民、稳边固边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机的结合。
示范引领抓创建 提质扩面开新局
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十进”创建活动,在提质扩面上下功夫,开展互观互学互检活动和创建工作督导检查,不断优化创建模式,在“比、学、赶、超”中不断提升工作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示范单位和教育基地214个,其中省级42个,保山市级55个,腾冲市级116个,正在推荐市纪委监委、清水乡申报第三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清水司莫拉佤族村申报第一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形成了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实现了创建工作的全覆盖、常态化。积极挖掘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事迹,推出赵家清、蔡文辉、蔡新装等一批民族团结先进模范代表,不断总结推广示范工作经验,做好“腾冲示范”文章。2021年7月,清水乡三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家清作为云南唯一一位代表受邀参加中宣部举行的“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外记者见面会,向全世界讲述三家村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积累的经验,被媒体广泛宣传报道。
党史教育强认同 民族团结共奋进
坚持党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同向发力。把党的民族理论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丰富教育培训载体,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学习培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组织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创建知识问答活动,依托“个十百千万”宣讲模式,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知识及时贯彻落实到乡镇村干部,做到入脑入心。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通过举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初心红旗颂 永远跟党走》《聆听老兵红色故事 忆党史铭初心使命》等形式多样的文艺宣传活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步履铿锵地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切实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感恩奋进、团结干事的强大动力。
同心同向抗疫情 风雨同舟聚合力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腾冲市全面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带领69万腾冲各族儿女勠力同心、携手抗疫,把伟大的抗疫精神扎根心灵、付诸行动,在共克时艰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各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及时整合市、乡、村、组四级党员队伍力量,成立临时党支部21个,党员先锋队194支,担起抗疫“主心骨”,以空前炙热的家国情怀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守好家园,共同筑起了边境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生动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初心,进一步融洽了民族关系、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和军民关系。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力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以不同方式积极参与抗疫,涌现出了众多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深刻诠释了中华民族同甘共苦、守望相助的团结精神,汇聚起了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团结教育润民心 文化认同铸根魂
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文化,集中打造清水乡司莫拉、滇西抗战纪念、郭彩廷先进事迹陈列室等一大批主线突出、特色鲜明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大力弘扬团结一致、共御外辱的腾冲抗战精神,大力宣传郭彩廷用生命照亮扶贫路的感人故事、司莫拉幸福佤乡故事,投资100余万元建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腾冲实践展览——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展,举办《母亲是中华 幸福司莫拉》专场音乐会,制作了《三声鼓响》《司莫拉的春天》《支书尼努帕》等文艺作品,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于腾冲各族儿女心中。多途径、多形式开展“自强、诚信、感恩”、“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激发边境各族群众强烈的国门意识和家国情怀,奏响新时代“心向中央、振兴边疆”的主旋律,引导教育边境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实施“红旗飘飘”工程,让国旗、党旗在边境一线高高飘扬,各族群众“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的认识不断增强,民族团结思想基础在边境一线进一步筑牢。
基层治理提效能 共建共享促和谐
以党建为引领,以“四双工作法”和“1+1+N”农村末梢治理模式为抓手,坚持从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入手,构建多样化的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搭建“活动共过、资源共享、有事共商、协同共治”平台,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努力构建“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善治新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面推行“一村一警”,形成在“家门口”化解矛盾纠纷的高效工作模式,有效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创新推行“协商在基层”模式,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广泛协商,把群众的意愿、呼声、要求及时反馈给党委、政府,及时化解矛盾、消除隔阂,形成了良性互动、和谐稳定的局面。依托道德讲堂、文化活动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阵地场所,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善,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牢民族团结之根、铸就民族和谐之魂。
- 上一篇:腾冲市气象局开展植树造林志愿服务活动
- 下一篇: 曲石派出所“五步四用”辟新径化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