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90-5-/2023-0314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团田乡
公开目录 乡镇信息 发布日期 2023-03-14 16:16:09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腾冲团田弄玲社区:党建引领唱响乡村振兴主旋律

弄玲社区地处腾冲市团田乡东部,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国土面积15.17平方公里,有15个村民小组,1088户4099人。弄玲社区设党总支1个,下设4个党支部,9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19名。弄玲社区党总支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带头人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推动产业发展,深化乡村治理,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幸福。

抓队伍,让班子“强”起来

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党建基础动力,选好“领头雁”,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做好后备力量人才工作,对返乡毕业生、致富带头人、村内优秀党员,选拔大局观念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的优秀青年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以村“人才库”为基准,吸引一批在外创业人士、能人乡贤、技术人才返乡创业,努力打造一支组织力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队伍,全力助推乡村振兴工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积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杨善洲干部学院勐福教学点为平台,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加大发挥正面典型引路作用。以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为契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转变作风,进一步增强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和法纪意识,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党总支书记康万传同志被评为腾冲市2021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抓产业,让群众“富”起来

为夯实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完成了15个村民小组的村组道路及入户路硬化,方便了群众的交通。2022年以来,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完成基耕路硬化2.6公里,形成四通八达的致富路网;以维修整治水田为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调动群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整治沟渠5000米,有力增强了农业抵御旱灾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渔业等特色产业,现发展生猪养殖大户20户,养殖生猪832头,实现产值169万元;肉牛养殖121户156头,实现产值234万元;建成肉牛养殖场1个,占地14.87亩,目前已出租;紧扣建立完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成立青储饲料生产加工合作社。

始终把劳务输出作为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重要途径,坚持城镇农村统筹、培训服务齐抓、就业创业并举,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抓培训、抓订单、抓维权,巩固现有成果,实现劳务输出技能化、组织化、长期化,通过“红色劳务”等形式外出务工1500余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红色旅游+产业”模式,依托勐福善洲学院教学点,以弘扬传承杨善洲精神为重点,紧紧围绕“一地两带五区”总体布局,按照腾冲“红色教育基地”、“党建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创建要求,提出了“一地四区”的规划目标,着力将勐福打造成为红色教育基地,生态旅游观光区、特色文化传承区、传统村落示范区、产业发展带动区。弄玲社区被评为腾冲市2020年度“脱贫攻坚先进村”,彭大朝获保山市2020年度脱贫攻坚“扶贫好村官”荣誉称号。

抓生态,让乡村“美”起来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以“党建+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深入推进生态振兴,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到整治环境第一线,争当“绿色先锋”,将党组织建设活力有效转化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内生动力,全力构筑生态文明建设建强堡垒。党员带头,自觉认领村内道路,分巷道负责,建立了生活垃圾长效保洁机制,解决小组垃圾清运,设有保洁员15名,重点负责管理、保洁、监督本社区内居住区、休闲公共场所、道路、水塘、流经村庄的小溪、排水沟和穿越居住区道路两傍的清洁卫生工作,并劝导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确保小组村容村貌和环境整洁卫生。

严格落实门前“三包”,村民自觉对村中鸡、鸭、猪等禽畜建立栏栅圈养,杜绝了禽畜污染,引导村民家家都种花、种树,时刻保持村庄环境干净、整洁、美观,使整个村庄换发出新活力,助推乡村振兴。党员个个都是先锋,群众户户争做示范,共同把自己的家园扮靓扮美。勐福村民小组开展绿美乡村建设,种植桂花、紫薇花50株,红花油茶350株。弄玲社区被评为腾冲市2020年度“美丽村庄先进村”。

抓治理,让乡风“淳”起来

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践行初心使命上力行。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作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的重要标准。要坚持先进引领、典型引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察访民情民意,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强化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真正做到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村;建立“十户联防微信交流群”,群众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反馈,把村级发展、村庄治理的建议提交村“两委”研判推行,形成“抱团发展、联防守望”的治理模式。真正做到“格中”建设,走乡村善治之路,增强党建引领支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