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96-4-30/2016-0831003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新华乡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6-08-30 09:38:11 |
文号 | 浏览量 |
新华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新华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华乡党委、政府团结全乡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委九届、保山市委三届、四届及腾冲县委十二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规划发展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意识不断提升、民族团结边疆繁荣稳定的大好局面进一步巩固,为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十二五”规划执行的基本情况
1.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十二五”期间,以加快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3.02亿元,比2010年的1.66亿元增加1.36亿元,年均增长12.7%,高于规划目标2.7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883.42万元,比2010年的258万元增加625.44万元,年均增长27.9%,高于规划目标17.9个百分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49万元,比2010年的187.24万元增加561.76万元,年均增长31.9%,高于规划目标21.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9780万元,比2010年的2260万元增加7520万元,年均增长34.3%,高于规划目标19.3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8128元,比2010年的3078元增加5050元,年均增长21.4%,高于规划目标13.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6822万元,比2010年的6709万元增加10113万元,年均增长20.2%,高于规划目标12.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5410万元,比2010年的3466万元增加1944万元,年均增长9.3%,低于规划目标3.7个百分点。
2.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放松,全乡交通、农田、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十二五”期间,投资5753万元,硬化通行政村道路8条58.1公里、通自然村道路11条22.5公里、硬化15个自然村村内道路17.2公里,有效的改善了乡内的道路交通状况;投资2253.2万元,实施了坝塘除险加固项目4个、新建三面光渠道12.4公里、人饮工程28件、基本农田建设项目4个,有效缓解农田灌溉用水矛盾,解决了7个村31个村民小组7064人的饮水困难问题;投资1800万元,新建35千伏安变电站1座,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进一步做好电力设施的维修抢修工作,提高了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安全性及供电质量;投资941万元,建设了龙塘村标杆脚、龙井山邵家寨等13个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投资1540万元,对新华中学、中心、荒田、新山等学校进行了建设。投资75万元,实施了龙井山、龙洒、太和学前教育校舍改造工程;投资85万元,实施了全乡中小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工程。
3. 产业发展呈现新气象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烤烟、茶叶、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全面提高群众收入。“十二五”期间,累计建设无公害茶园10000亩、有机茶园3000亩,成立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6个,实施标准化茶厂所改造23户,建成投产年生产规模500吨以上茶叶精选加工厂1个,年均实现茶农收入2800余万元;累计种植烤烟26080亩,实现烟农总收入8983万元,实现财税收入1976万元;种植核桃20931亩(含2000亩美国山核桃),已挂果3000亩,年产值100万元;油茶9040亩,已挂果1500亩,产值9万元;石斛410亩,产值825万元;草果2385亩,产值215.5万元;姬松茸180棚,预计年产值500余万元。
4. 取得的经验 一是坚持把夯实基础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障。始终千方百计向上争取项目,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推动加快发展的根本举措,切实加大交通、水利、电力等重点领域投入力度,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积蓄了强大能量。二是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有利于人民得实惠的大局出发,将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相结合,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让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开发开放的成果。三是坚持把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发展是手段,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丰富的文化遗存才是发展的终极目标。始终站在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与保护两者动态平衡的关系,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在发展中求保护,以保护促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5. 存在的困难 一是基础设施最薄弱。目前全乡通乡、通行政村、通20户以上自然村和村内道路还有约110公里没有硬化,特别是县城至新华的主干道还有20公里(米果至新华集镇段)路宽只有4.5米,弯多路窄、安全隐患大,成为制约新华脱贫致富最大的瓶颈。除此之外,农田水利、村内道路、人畜饮水、文化教育卫生、基层政权阵地建设、活动场所、集镇设施等也较为落后。二是群众生活最困难。辖区境内多山且坡陡,坝区仅占4%,山区、半山区占96%,人均耕地0.7亩,人均水田只有0.4亩,有大量的居民仍处在“住山种坝”的状态,部分村寨仍坐落于地质灾害滑坡点上,有大量村寨严重缺水,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群众生产生活较为困难。三是产业结构最单一。新华境内目前仅有烤烟和茶叶两项支柱产业,辖区内没有较大的龙头企业带动,没有大的企业入驻,没有大的项目落地,全乡64个小茶所大部分属于家庭式小作坊生产,只能对茶叶进行简单的粗加工,无法做大做强,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较为单一。四是经济总量最小。由于缺乏强劲的产业和税源支撑,新华的经济总量、财政总收入历年来在全市都排在倒数,靠乡域财力加快发展支撑严重不足。
二、十三五规划的背景
6. 机遇 从国家和上级层面看,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加快,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合作将进入新的黄金时期,腾冲将由“边陲极地”变成“开放前沿”,为我乡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承接产业转移和市场开拓、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保障带来战略性机遇。尤其是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政策和市委制定的《关于加快南部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对新华发展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实现新华如期脱贫摘帽,与全省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
从内部看,我们有很多的优势和资源。一是区位优势。新华处在保山德宏两州市以及腾冲龙陵梁河三县区的交汇处,这是任何一个乡镇都无法比拟的优势,新华的发展应定位为背靠腾冲,建设面向腾冲南部及龙陵梁河辐射中心的位置来科学长远谋划发展。二是资源优势。新华是保山烤烟生产红大品种种植示范区,是保山第三、腾冲第二大茶乡,且乡内具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有温泉茶乡的独特魅力。三是气候优势。新华境内海拔高差大,有明显的立体气候优势,适宜种植丰富的农特产品,水果产品极其丰富。辖区森林覆盖率达78.2%,无工业企业,空气质量一流,是天然的氧吧之乡。四是文化优势。新华是保山人口较少民族阿昌族最聚集的乡镇,阿昌风情浓郁,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是一块叫得响的民族名片。
7. 挑战 一是“十二五”以来,全乡经济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影响,传统产业发展面临瓶颈制约,新兴支柱产业培育尚处于起步阶段,“十三五”期间,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在转型升级的同时保持经济较快增长任务艰巨;二是全乡经济总量小,税收来源少,财力有限,但刚性支出较大,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异常艰巨;三是乡内贫困现象较为复杂,是自然、历史、社会和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资源环境型贫困由来已久,素质能力型贫困较为普遍,因病、因学致贫令人关注,贫困人口呈现常态性、突发性、交叉性、反复性的特征;四是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8.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力做好扶贫攻坚、精准脱贫工作,走“生态立乡、产业富乡、集镇活乡、文化兴乡、和谐稳乡”之路,全力打造“温泉茶乡、休闲垂钓胜地、乡村美食园、神秘阿昌情”四张名片,把新华建设成为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兵、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美丽富裕幸福新华。
9. 基本原则
坚持跨越发展。发展是第一要务,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切实抓好以综合交通、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引擎,拓展发展空间,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后劲更足、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新华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以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促进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逐步推动发展主要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坚持协调统筹发展。把“三农”工作作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扶贫开发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民族、贫困村寨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展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坚持绿色引领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深入推进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积极倡导节约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加大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治理力度,促进文化保护和传承利用,在生态与文化保护中彰显新华特色,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坚持共享助推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发展成果。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于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把民生政策、资金和项目更多地向困难群众、困难村寨倾斜,重点围绕教育、医疗、文化、体育、保障性住房、社会保障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的实现感,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0. 发展目标 到2020年,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趋合理,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民生保障不断完善,生态环境更加优越,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乡社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 以上,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以上。
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到 2020年,全乡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80% 以上,大幅提高高等教育入学率。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进一步好转。
人民生活主要预期目标:到 2020年,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年均增长10%以上目标,改善农民人均居住条件环境,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
可持续发展主要预期目标: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不断完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80% 以上,使经济和社会发展建立在科技不断进步、资源持续利用、生态平衡、环境优美的基础上。
四、主要任务
11. 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把扶贫开发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切实落实领导责任,采取超常规举措,创新扶贫体制机制,紧扣脱贫、摘帽、增收三个主要目标,以贫困村组跨越发展为核心,坚持因村施策、因户施法,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确配置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资源,提高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推动产业扶持、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支持“6个到村到户”,确保扶到点上、根上,实现贫困户有增收的产业、有安居的房屋、有发展的基础、有基本的保障、有致富的技能、有资金的支持。
12.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转变为规模扩张与质量并重;从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发展,转变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加快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并重。积极寻找工业发展新路子,切实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参加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展以资金、技术、设备、土地等资本运作,发展壮大自身经营能力和经济实力。加快乡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通过放宽政策、优化环境、完善机制、增强素质,进一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13.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发展后劲 着力推进交通、能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按照合理布局、提高质量、保护环境、注重效益的要求,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关系全乡发展全局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
14. 实施集镇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遵循高标准、高起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实施新华集镇第三期开发。围绕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四项重点工作,下大力气强化集镇管理,对集镇进行改造提升,完善集镇功能,将集镇的服务功能和服务区域向周边乡镇辐射,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发展。
15. 着力提高人民生产生活水平 把提高人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重点,围绕如何“富民”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一是精心管理强化烤烟效益。要牢固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在“种精烟叶”方面下大力气,精心管好每一片烟叶,发挥每一片烟叶效益。二是多措并举提升茶叶产业。抓住全市打造“腾冲茶好”品牌和整合提升南部传统茶区形成茶叶产业联盟的机遇,围绕巩固茶基地、保证茶质量、创建名品牌,着力打造优质绿茶、红茶、普洱茶三个主导品牌,提升茶叶产业的整体质量和效益,做强做大新华茶叶产业。三是积极探索产业转型。管护好特色经济林,抓好以良种仔猪为重点的畜牧业,大力发展猕猴桃、坚果、保山甜柿等产业,适当引导石斛、葡萄、重楼、天麻、姬松茸等产业发展。积极发展茶园套种林果、茶下养殖业,形成赏花、摘果、采茶、养殖、餐饮、体验等立体式一体化乡村茶庄园建设。四是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不断增加就业和再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青壮年的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努力开拓市场,扩大劳务输出。
16.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幸福新华”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促进公共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建设“幸福新华”。
17. 加快少数民族发展,建设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 巩固各民族大团结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民族村寨自我发展能力,创新发展方式,走共同发展的道路,制定实施一批促进少数民族经济跨越发展的规划和工程,在公共财政、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项目布局向少数民族村寨倾斜,促进民族村寨经济跨越发展,推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共同维护边疆繁荣稳定,把新华建成云南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
18.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发展乡村旅游 将新华放在腾冲建设国际化旅游城市的大局中来思考发展、谋划乡村旅游,坚持“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的原则,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资源、气候和文化四大优势,积极开拓乡村旅游市场。以“腾冲乡村旅游—温泉茶乡神秘新华”为主题,打造“温泉茶乡、休闲垂钓胜地、乡村美食园、神秘阿昌情”四张名片,将新华纳入腾冲国际化旅游龙川江流域规划区,推进腾冲乡村旅游南部乡镇新华先行一步建设步伐,大力探索开发生态游、农庄游、温泉茶乡游、体验游等,打造硝塘温泉区、速庆垂钓区、新山阿昌情体验区和茶山景观休闲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有实力、有责任、有文化的企业入驻新华、投资新华、开发新华,争取早日将新华建设成为腾冲乡村旅游新亮点。
19.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标兵 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保护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和长期任务,高度重视节约资源,认真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沼气池建设等,加强林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大林政执法监督,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强化木材限额采伐管理。强化国土资源管理,继续贯彻落实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环境,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标兵。
五、“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
结合新华乡“山区、农业、贫困、民族”四大乡情特点,按照产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要求,统筹全乡经济社会、环境资源、民族文化等协调发展,建设“天蓝、水清、人富”的新华。突出重点,抓好以下项目:
20. 交通建设 一是力争将蒲川米果至新华集镇的道路改扩建纳入省、保山市、腾冲市计划盘子,争取上级资金7000万元,促成米果至新华集镇道路尽快开工建设。二是逐步完善提升新华乡内路网,争取资金3600万元,对新华集镇—新蒲桥、邦户大叠水—梅子坪、山新路—龙塘村夹象石—龙塘村生基坡、何家寨—勐竜等4条通行政村的道路进行硬化,硬化路面34公里;争取资金1156万元,对新山村富堂—太和大寨子、官接村大坡头—太和村弄行、邦户村核桃坪—梅子坪村油竹坝等3条行政村与行政村的道路进行硬化,硬化路面13.2公里;争取资金983万元,对中心村棕包园、中心村青峰山、中心村板栗树、中心村鲁家队、邦户村基头坡、何家寨村双山、新山村大中山、新山村黄叶林、新山村坝角、大摆田村户巴山、大摆田村蛮行、龙井山村杨家寨、龙洒村第六村民小组等13个自然村的通村道路进行硬化,硬化路面25.2公里;争取资金400万元,对龙塘村唐家寨、龙井山村王家寨、中心村下荒田、中心村茅草地、何家寨村上下社、太和村速庆、太和村弄行、新山村下新寨、官接村大团坡、官接村大坡头、官接村坝弄山等11个自然村的村内道路进行硬化,硬化路面8.6公里。
21. 农田水利建设 争取资金2400万元,实施槽子河水库、晃塘水库、新山村罗家地洼子坝塘、官接村梁家沟坝塘等4个水源点建设工程;争取资金2700万元,实施小蒲窝坝土地复垦项目,建设高稳产农田8000亩;争取资金850万元,治理小蒲窝河、邦户河河道5.7km;争取资金1350万元,支砌三面沟43km;争取资金450万元,实施农村人畜饮水提质增效工程24件。
22. 通信建设 巩固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十三五”期间,全面实现新华4G网络全覆盖,形成3G、4G一体化服务。实现村村通高质高速光纤接入宽带90%以上,有效承载党员远程电教、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综合平台和普通信息服务。在每个行政村培养1—2名熟悉计算机操作和日常网络维护的信息员,为群众提供市场信息服务。架设网络线路215km,全面实施全乡有线网络全覆盖。
23. 教育事业建设项目 争取项目资金3512万元,对全乡8所小学实施改扩建工程,重点建设教学楼、学生宿舍及配套附属设施,购置教学实验设备,着力提高教学水平;争取资金784万元,新建新华中学综合楼3203m2,完善体育场等教学附属设施;争取资金887万元,新建中心幼儿园、荒田幼儿园等2个幼儿园。
24. 文化、卫生、敬老院建设 “十三五”期间,积极争取资金1080万元,新建自然村文化活动场所18个,并购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和相应的配套设置,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充分的基础设施保障;争取资金120万元,挖掘整理阿昌族传承文化,制作民族文化墙画3000m2;争取资金840万元,对全乡11个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和新建西山卫生所;争取资金750万元,建设新华乡敬老院,设置床位100张。
25. 集镇建设项目 按照中央加强小集镇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要求,实施新华乡第三期集镇开发100亩,争取投资2000万元,进一步扩大集镇规模,完成集镇建设相配套的商场、停车场、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集镇整体功能。
26. 基层政权建设项目 争取资金200万元,对中心村委会进行建设;争取资金500万元,对村级为民服务点进行提升改造,对村下设党支部活动场所进行建设,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
27. 产业开发项目 吸引投资2000万元以上,全力推进茶所标准化建设,建成生产规模2000吨以上、带动就业60人以上的茶叶企业1家,改造20户中小型茶所;争取资金500万元,对全乡中低产茶园进行标准化改造,建成茶园基地21000亩,建设有机茶园基地5000亩;争取资金750万元,发展坚果、猕猴桃、保山甜柿、树番茄、桃子、樱桃、棕包等作物种植,发展奶水牛、能繁母猪、鸡和努比亚种公羊养殖,发展生态稻田养鱼、高产水稻种植等。
28. 人居环境建设项目 争取资金700万元,实施新山村坝角、龙洒村大寨子和中心村街子等3个村庄整治项目;争取资金200万元,实施梅子坪村苍蒲河、新山村坝角等2个较少民族示范村建设项目;争取资金1050万元,实施龙塘村滑坡治理工程,实施大摆田村户巴山、龙井山邵家寨、新山坝角、太和弄行等4个自然村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争取资金750万元,实施危房改造600户;争取资金600万元,建设新农村建设示范点8个。
29. 扶贫项目 争取资金320万元,实施龙塘村、邦户村等2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龙塘村茶叶林、邦户村核桃坪等2个自然村整村推进项目;争取资金181万元,实施扶贫安居工程181户;争取资金3032万元,实施太和村长汗坝、太和村摆依地、邦户村梁家山、中心村上荒田、中心村董外、龙洒村竹叶草山、龙塘村宝石洞、龙井山村小田坝等8个村民小组的易地搬迁项目,统建安置农户214户;争取资金400万元,分散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100户;组织实施好扶贫整乡推进项目。
六、完善保障机制,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纲要》是未来五年全乡凝聚力量、共谋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围绕《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严格落实政府职责,健全支撑保障体系,举全乡之力全面推进规划实施。
30. 加大宣传力度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是一个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规划》通过后,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规划的发展思路、目标与任务成为全乡人民的共识,并在全社会形成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
31. 明确实施责任 强化主要目标分解,各相关乡直部门站所、村委会和驻新单位要明确进度安排、整合公共资源,全力完成《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强化主要任务的分解,对《纲要》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扶贫开发、生态环保等主要任务,要分解到有关部门,牵头部门要落实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能职责积极配合,抓实抓牢各项任务实施。
32. 健全监督机制。 健全规划实施评价制度,评价结果定期向人大报告,同时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