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96-4-10_A/2015-0703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新华乡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5-07-03 12:29:14 |
文号 | 浏览量 |
腾冲县新华乡龙洒社区大寨子自然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2015—2017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实现《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2006-2010年)》(云发〔2007〕6号)对重点建设村的建设要求和建设“三村”“五化”“十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县委提出的村级“做活产业、做优环境、做强组织、展示特色、构建和谐”五句话新农村建设指导意见,结合大寨子自然村的实际,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经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建设村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及村“两委”认真分析研究,于2015年4月15日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并于4月18日至4月24日在自然村范围内公示,7天后村民无异议。
龙洒社区大寨子自然村,距离镇3公里, 国土面积7.94平方公里,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1780毫米,适宜种植水稻/冬包谷/早植烟等农作物。有耕地665.9亩,其中人均耕地0.53亩;有林地7146.2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86户,有乡村人口1110人。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72.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6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茶叶/早植烟为主。
龙洒社区大寨子自然村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产业特色不明显,没有形成支柱产业。二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集体经济薄弱,公共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村庄道路、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条件亟需改善。三是村庄建设缺乏科学规划,村民住宅布局零乱,人畜同院较普遍,环境卫生较差,村容村貌整治任务繁重。四是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五是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和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六是各项制度有待健全。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民生活水平新提高、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乡村新面貌、塑造文明新风尚、健全管理民主新体制”的建设任务,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改善产业结构,着力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村容村貌和家居环境整治力度,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努力把龙洒自然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宣传发动,群众主体的原则;
2、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原则;
3、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5、典型引路,整体推进的原则;
6、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
7、着眼长远,留足空间的原则;
8、谋求思路,开拓进取的原则。
大寨子自然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建成小康村、生态村、和谐村和实现村庄道路硬化、人居环境整洁化、致富产业优质化、乡风民俗文明化、农村社会和谐化为目标。到2017年,达到“户十有”、“村十有”的建设要求。“户十有”:有一幢安居房,有安全饮水,有节能生活设施,有卫生厕(厩),有广播电视听(看),适龄儿童有学上,有致富技能,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条件,有文明的生活习惯。“村十有”:有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村规民约,有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有增收致富产业,有村级活动场所,有进村公路和连户水泥路及入户的水、电、气及广播电视、通讯信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公共卫生设施和环境卫生日常管理机制,有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邻里和谐、家庭和睦的文明新风尚。到2017年,全村经济收入达79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00元,人均占有粮食500公斤。
1.指导思想
一是要因地制宜,选好产业。坚持“长短”结合的原则,引导群众按市场、气候、资源等条件,结合实际选好产业,既要发展有潜力、有生命力的长效产业,又要兼顾发展当前有市场、见效快的速效产业。二是要统一规划,灵活布局。要跳出农业和农村,从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高度来规划产业布局,既要尊重群众的选择,又要引导群众走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三是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发展产业的本领,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四是强化“能人”对发展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
2.具体内容
(1)种植业:三年实施低产茶园改造330亩;种植早植烟270亩。
(2)养殖业:三年扶持养殖示范户60户,养殖能繁母猪120头,户均养殖2头。
(3)劳务输出:三年输出劳动力300人次以上。
1.指导思想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二是要强化人居环境治理。围绕道路交通网络布局合理,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居住环境生态化、和谐化的目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切实解决住宅与畜禽舍混杂的问题,搞好农村污水、垃圾治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三是要加大节能减排推广力度。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大力推广沼气池、太阳能等科学民用节能技术。四是加强生态建设。按照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切实搞好退耕还林、公益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布局规划:按照水、电、路、管网建设要求和人畜分离原则,在充分体现资源节约和资金节约的前提下,着眼将来,统筹规划。完成村内岔道水泥路硬化、新建排污沟、建垃圾池、三改、建太阳能、沼气池、搞好公共绿化和美化。(见《腾冲县新华乡龙洒社区大寨子自然村村庄建设规划图》)。
3.用地规划:坚持以留足空间为原则,综合考虑人口增长与用地协调发展问题,合理使用好村集体空地。按国家政策严格土地管理,禁止乱占乱建。
4.具体内容
(1)村庄道路建设:三年规划进村入户道路硬化2条,其中:C25混凝土路面,建设长度970米,平均宽3.5米,厚20厘米,硬化面积3395平方米,土方开挖1162立方米,厚15厘米的天然砂砾石调平路面3395平方米,支砌M7.5浆砌块石挡土墙521.92立方米,支砌M7.5浆砌片石边沟764.84立方米,铺筑厚15厘米级配砾石基层3395平方米,直径60厘米涵管制安6米;块石路面,建设长度440米,平均宽3.82米,厚22厘米,硬化面积1680平方米,支砌M7.5浆砌块石挡土墙528.15立方米。
(2)环境卫生整治:规划整治村内排污沟300米,支砌M7.5浆砌片石168立方米。
(3)家居环境整治:三年内规划农家新居改造60户。
(三)活动场所建设
1.指导思想
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经济适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了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农村文明程度,逐步完善村民文化活动场建设。一是抓好自然村、村民小组的建设,充分调动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建立健全村两委职责和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村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加强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三是要不断创新农村组织载体。探索建立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农村生产互助组织、金融互助组织等组织形式,逐步培育各类社会公益性组织和调解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老年协会、文艺表演队等群众自治组织。让各类组织覆盖到所有农户,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网,增强组织的力量,发挥组织的作用,提高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2.具体内容
(1)建文体活动室1个,2层木结构,180平方米;土方回填6200立方米,支砌挡墙长80米,宽3米、厚1.05米,252立方米,硬化地坪360平方米,支砌花板栏杆90米。
(2)制度建设: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1个,建标志碑1个,制定符合实际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制度》等制度,制作宣传栏2块、村务公开栏2块。
四、保障措施
成立以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村级领导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通过选举产生龙洒社区大寨子自然村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工程质量监督和财务管理2个工作组,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
通过召开会议、文艺表演等形式,广泛宣传,切实做好思想工作,动员群众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完成三年规划建设内容共需资金327.02万元。在规划实施中,通过采取”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群众自筹、项目支撑”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重点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充分发扬群众不等、不靠的精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规范管理,由乡财政所单独建账,专人、专户、专账管理,资金使用实行县级报账制,封闭运行,坚持做到开支合理,账目收支明确,账务公开,严禁挤占、挪用、贪污等。
村容村貌维护方面,制定相应监督措施进行监管,在社区村委会监管下,实行分段管理和门前三包相结合,对违反的,按《龙洒村规民约》相关规定处理。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完善自然村的基础设施,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改善村容村貌、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同时可以较大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改善当地投资环境,为实现小康、文明、生态、和谐新农村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