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77-X-/2021-0508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五合乡
公开目录 乡镇信息 发布日期 2021-05-08 22:08:1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五合乡:发展四季果园 建设美食之乡

近年来,五合乡围绕着“四季果园、美食之乡”的发展思路,聚焦“大健康”产业,规划建设特色生态旅游示范点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水果种植产业,打造以观光、体验、美食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辐射带动全乡餐饮、住宿行业发展,近年来农家乐、农家旅馆从业人员不断增加,让农村产业兴旺更多元、生态宜居更美丽、生活富裕有盼头。

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土地上种植粮食作物已经不是农人的唯一选择。在五合,受低热河谷影响,气候得天独厚,许多群众2012年以来便开始种植各种水果,从早年的椪柑发展到如今的反季柑橘、梨、西番莲、葡萄、火龙、猕猴桃、美人蕉、橄榄等,多样化的水果种植业在龙川江畔悄然兴起,不限于春夏秋冬四季,甚至是每个月都有适宜采摘的水果,水果种植和销售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新路径。

五合乡整顶社区邵再林就是一个典型的四季果园园主,她表示“我期望我的果园里面水果能够连得起来,游客无论什么时候来都有相应的应季水果供给游客”。在此之前,她专门找到师傅进行学习种植技术,专业知识学到手后便对自己的土地进行规划,葡萄、草莓、枇杷、柚子、芒果种植面积分别在2亩左右,规模不大品种多样。草莓成熟的时候主人坦言:“来摘的人很多,草莓成熟速度跟不上,导致供不应求,我们现在基本不愁销售”。

五合乡在农业发展方面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开发特色品牌等几个方面对果农进行扶持,全乡40余个新型经营主体中有30%是种植和经营水果的,联盟社区孙兴刚柑橘水果种植就是这样的一户新型经营主体,他种植的柑橘有20余亩,品种有柳叶橘、椪柑、沃柑等,在整地、施肥、摘果等农忙时期,经常需要请周边的劳动力来帮忙,也带动了几户建档立卡户,腾朗社区黄某与亲戚朋友一起租赁出200多亩土地,全部用于种植柑橘,主要以反季柑橘柳叶橘为主,自身发展产业的同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务工的机会。

2018年以来,五合乡结合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工作开展外出参观学习、水果生产技术培训、农业种植科普活动等,将特色果蔬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主题的培训班纳入培训计划。中秋前后,李生祥大爹的红心猕猴桃便成熟了,本是建档立卡户的他靠着种植果树、售卖水果重新开启了他的晚年幸福生活,他开始种植红心猕猴桃便是从经常到新华乡去参观学习、参加水果种植专项技能培训上获得的知识及经验,“五合的气候和土壤都适合种植猕猴桃,这是专业人员调研后告诉我的。”年过半百的他熟练的从手机上、专业人员口中、书本上汲取知识,俨然是新型农民的代表了。

同样曾经贫困的官田村新寨子的麻云芬户,家庭住址曾被称为“云上村庄”,距离集镇距离较远,道路近几年虽然已经硬化但仍然坡陡弯多,麻云芬没有外出务工,而是逐渐探索家门口的产业发展,她在官田高山上种植起了樱桃树,一开始只是自给自足,经过不断扩大规模、加强管理,因为价格合理、味道香甜诱人、现在的他每到樱桃成熟时节便会接到预定电话,采摘后集中送货上门,有时候还能迎来远方游客采摘。

五合乡距离城区较近,近年来,在打造乡村旅游、促进农旅结合方面不断探索,延生了网红打卡点“帕连”、游船体验区、最美山脊线、梯田文化、桥梁文化等的旅游路线,吸引了远近游客8万余人,带动周边果园迎来采摘热潮。联盟社区的洋金山的孙大哥家是葡萄种植的先驱了,种植规模不大,只需要在路口留下联系方式和指路牌,葡萄的销售问题便迎刃而解。

五合傣族久居河谷临水地带,气候炎热,沛雨甘霖,受河谷气候影响,饮食偏喜酸辣,勤劳善良的傣族妇女同胞就地取材,不断将龙江撒撇、酸大笋煮鱼、火烧猪等傣族特色风味做精做细,形成独特的风格,走出省、市、县、乡,成为五合的代表美食。

保山市辖区内,“龙江撒撇”傣味小吃店随处可见,“龙江撒撇”俨然成为了五合傣族饮食的一个经典品牌。五合乡坚持打造和保护传统美食品牌,通过成立美食协会,召开“龙江撒撇”经营户座谈会等方式,号召经营户诚信经营、保证质量、爱护“龙江撒撇”品牌。充分发挥村民参与建设傣族饮食农家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以“家家是传习馆、户户是美食园、个个是文化人”为目标,组织有意向的群众前往潞江坝、和顺等地考察学习特色农家乐创新发展模式,鼓励村民协力打造“龙江撒撇”这张名片,开办傣味小食店、傣味园、傣味农家乐等,目前五合主要交通沿途有大小农家乐50余家,其中傣族餐饮店超过80%以上,逐步推动美丽村庄内部的农家乐、小吃店,目前帕连有农家乐3家、小吃店20余家。

加强对五合美食的宣传推广,五合乡应用本土的新媒体平台“山水田园 多彩五合”微信公众号,结合每年一次的泼水节加大对五合乡美食的宣传,不定期的开展线上美食推荐、美食宣传、好店评选等活动。主动联系村内擅长美食的手艺人,鼓励商家积极参与市乡各级组织的“边境贸易展销会之‘一乡一品’美食展销”、“端阳花街”、“猴桥刀杆街”、“界头花海节”等活动,以帕连“摆依老五火烧猪”为代表的傣族餐饮小吃店主通过参与节庆活动,获得丰厚的经济收入,带动了一大批傣族群众主动参与到各类节庆活动中,在推广龙江撒撇、五合傣味品牌的同时,让群众收到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充分发挥产业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树立产业致富典型,辐射带动群众致富。帕连创业人士杨荣丽在昆明经营的傣香淳傣家菜餐馆便是传承与创新五合傣族风味的美食文化取得成功的典型例子,其成立的昆明傣独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现已有八家分店,生意十分火爆,年利润上千万元。杨荣丽不仅自己富了,还把五合傣族饮食文化推向省会城市,让更多的人品尝、了解傣族美食;同时带动周边村寨40多名年轻人到昆明务工。目前联盟社区900多户群众中,有300多户傣族群众到外经营以“龙江撒撇”为特色的傣族传统美食,成为脱贫攻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形成了以傣族餐饮为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