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86-8-02_Z/2015-0923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荷花镇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15-01-27 20:20:1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荷花镇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2014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镇人民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求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较好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全镇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44亿元,同比增8%;完成财政总收入1687.3万元,同比增10.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01.3万元,同比增21.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610.9万元,其中:完成镇本级支出1604.7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306元,同比增18.5%,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89亿元;其中:一产2.3亿元;二产1.97亿元,三产1.17亿元,产业结构调整为42.3:36.2:2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亿元。

(一)产业发展不断优化

——特色农业持续发展。按照巩固提升传统农业、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的思路,积极调优产业结构,实施群众增收致富工程,201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3577万元,同比增23%。其中实现粮食总产16402吨,产值4900万元;实现油菜总产7280万公斤,产值397万元;实现烤烟总产60万公斤、烟农收入2005万元、烟叶税441万元;建成110亩钢架大棚蔬菜种植基地,种植蔬菜12500亩,实现产值1690万元;种植石斛239亩,产值958万元;种植草莓206亩,产值824万元;稻田养鱼4800亩,产量14.4吨,产值432万元。

——重点工业稳步推进。坚持工业选重点,以公司+合作社+园区+品牌发展模式,配合做好玄武岩抽丝二期项目前期建设准备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3008万元,实施了火山灰微粉生产线建设项目;投资5226万元,实施了通达火山石加工园区建设;投资5800万元,实施了尚原石材提质增效项目建设;投资5002万元,实施了沙坡脚电站建设。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7亿元,同比增60.1%。  

——乡村旅游初见成效。按照以旅游为抓手的要求,以生态、休闲、体验为主题,加快旅游线路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荷花温泉,建成可同时容纳1000人的阿昌部落特色餐馆;以荷花温泉、坝派巨泉景点,肖庄、雨伞玉雕中心、黄龙玉一条街辐射带动集镇、公路沿线、坝派、羡多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周围农户加强农家建筑风貌改造,培育扶持特色家庭旅馆,建成傣家特色餐馆3个、家庭餐馆10个;全年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旅游经济收入约700万元。

(二)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农田水利不断夯实:投资270万元实施了羡多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投资1708万元完成了南底河官家湾段14公里长的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新建烟区烤房20,为龙川江优质烟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投资52.15万元完成了明朗大沟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投资1200余万元,实施了弄焕村内道路、坝派村内道路、杏塘村内道路、上等马村庄道路、沙坡脚村内道路、太平村环村道路、介斌路口改建等村庄道路建设及虎跳桥、朗烟桥两座桥梁建设;投资420万元,对120户传统民居房屋及285户危房进行了修缮改造;投资155万元,分别在坝派及羡多建成了傣家文化活动室;投资165万元,实施了汪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投资255万元,完成了甘蔗寨农网改造工程,同时,加大农村能源建设,实施以煤代柴、以电代柴工作,沙坡脚电站建设进展顺利。

(三)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深入开展绿化荒山行动,实施封山育林2800亩,荒山造林2300亩,森林抚育2010亩;共挂牌保护古树名木279株;稳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作,严格落实河长制;创卫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了肖庄集镇的综合管理,在10个社区新建垃圾收储池40个,购买垃圾清运车2辆、垃圾收储箱44个、垃圾桶20个,建焚烧炉3个,聘用清洁员23人,卫生督导员96人;禁止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捕鱼行为;对18家采砂厂、93家采石场进行取缔或整治;引进蜀朋石棉瓦厂,对石材加工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积极与县级挂钩部门开展河道绿化工程,种植各类树苗6060株。

(四)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水平逐年提高。制定了《荷花镇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实施方案》,根据教育发展实际,顺利平稳地撤并了曩烟、坝派等13个教学点和4所完小。投资260多万元,实施了民族中学师生餐厅建设,改扩建了羡多完小、魁阁完小,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了全镇教学资源。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发放学生及幼儿补助资金221万元,发放营养餐补助资金165万元。2014年,全镇六年级毕业生语数双科达180分以上57人,荷花中学中考达900分以上66人,最高分1005分。

——文体事业协调发展。投资3万元,完成了甘蔗寨佤族清戏楼前院场硬化;投资55万元,实施了汪李李家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在14个自然村实施七彩云南边境县自然村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建成了14个篮球场和28个乒乓球台。一年来全镇共开展文化活动80场次,演出节目950个,参加演出人员1200余人次,观众30000余人;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2267户。

——卫生工作取得新进步。投资12万元,实施了卫生院、肖庄村卫生所等11个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文化示范点建设工作,中医药诊疗服务覆盖率达100%计划免疫达99.5%,疫苗接种及时率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扎实开展,2014年全镇新农合参合人数为27054人,参合率达到98.19%,共减免参合农民门诊和住院86646人次,补偿资金225万元;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大,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

——社会保障深入开展。全年共发放低保、临时救助、优抚等各类资金783万元。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输出6751人次,发放创业贷款540万元,新农保参保人数13318人,完成参保率102.56%;全镇50亩镇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

(五)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综治维稳有序开展。认真贯彻落实法制建设年工作,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积极开展农村维稳一道岗工作,建设平安荷花,在10个社区的6543个家庭中,建成了十户联防网格平台,成立了治保会10个、调委会10个,有效加强了社区的维稳工作;积极开展缉枪治爆,扫黄打赌等专项整治行动,到集镇、村寨、学校开展宣传20余次,受教育人数达6000余人次,共收缴枪支58支,弹药1161发;加快推进“6995”信息平台建设,开通了全镇10个社区网络专线。

——安全工作全面落实。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及专项整治行动12次,出动人员136人次,对小水电开发、非煤矿山、特种设备安全、烟花爆竹安全、危化物品安全、重点项目施工、学校安全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进行了专项整治检查,发现安全隐患82处,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67份,提出整改意见148条。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群众生命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六)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活动,不断转变政府机关干部作风,不断提升部门站所的效能。自觉接受镇人大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监督,扎实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坚决扫清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着力打造实干型政府,有效提升政府执行力,确保工作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着力打造创新型政府,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改进工作方法,及时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过错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强化机关干部的行为约束和责任追究,增强领导干部的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在全镇上下形成顾大局、重团结、谋发展、干实事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回顾2014年的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镇人大监督的结果,凝聚了社会各界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最基层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向为荷花发展倾注关爱、付出心血、作出贡献的各位领导、老干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为:宏观经济形式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大;镇域经济总量小,抗风险能力不强;工业支撑乏力、旅游市场活力不足,转型升级步伐缓慢;新开工项目少,固定资产投资压力大;各类社会矛盾相互交织,平安稳定工作任务艰巨;税源单一,财政持续增收难度大,随着新预算法实施,对地方债务、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清理势在必行,镇财政联动推进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二、2015年工作思路及主要措施

各位代表,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三五谋篇布局的开篇之年,也是我镇进一步提升优势、积蓄后劲、加快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围绕中央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镇党委一届二次会议安排部署,我们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找准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全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稳中有进积极进,稳中有为主动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生产性、经营性、基础性产业培育,积极构建产业联盟,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全力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此,我们要牢固树立四种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转型意识。当前,已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深刻变革,经济快速转型,新旧观念加剧冲突,各种利益关系深度调整。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转型意识,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决破除信心不足、墨守成规、怕担责任的思想,审时度势,因势而变,顺势而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争取把握发展主动权。

二是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带头弘扬法治精神,带头依法办事,带头守法自律,促使全镇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三是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因循守旧,只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迟早要被社会淘汰。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开拓创新的过程。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改革意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用创新的思路谋划发展,用创新的举措破解难题,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推动改革大突破,促进经济大发展。

四是牢固树立进取意识。当前,荷花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困难面前不退缩,逆境面前不气馁,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雷厉风行,以更好的业绩造福于民。

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全面落实县委五项工作措施三项基础工作的安排部署,围绕立足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融入腾冲城市区域建设,将荷花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翡翠文化小镇的目标定位,坚定不移地走乡村旅游业带动城镇化发展之路,扎实抓好三项建设三个保障,奋力推进绿色荷花、开放荷花、幸福荷花的建设步伐。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10%财政总收入增长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关键在于落实三项建设三个保障,重点实施五项工程,全面推动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实施生态文明工程。紧紧围绕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总体目标, 继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对镇村干部和群众加强生态教育,增强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实行限制性措施;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健全举报制度;维持山、水、田、园生态景观格局安全,实施美丽荷花建设工程、水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动、全民控塑工程、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垃圾综合处理、村容村貌整治、殡葬制度改革等八项专项行动。

——实施群众增收致富工程。一是坚持以特色农业增加群众收入,积极调优产业结构,稳步提升粮食、油菜、烤烟、畜牧和特色经济林,大力推进稻田养鱼、蔬菜、石斛、草莓等特色产业,通过企业加工和家庭作坊,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商品和饮食,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变产品为商品;围绕农业科技服务、农机代耕代收、市场信息提供、农产品销售、农村公共资产及基础设施物业化管理等环节,扶持培育一批专业服务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服务领域,合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致富。二是坚持以城镇化建设增加群众收入,通过翡翠文化小镇开发建设,以火山石加工、玉雕、温泉开发、农家乐、运输业等产业为支撑,带动就业和创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变为产业工人,获取收益三是坚持以发展重点工业增加群众收入,着力在两块石头上下功夫,即坚持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火山石精深加工,重点扶持尚源石业、顺兴石业等企业做优做精翡翠加工,依托雨伞、肖庄玉雕基地和老财政所建成的荷花玉雕培训中心,积极引进玉雕师傅入驻荷花,长期开办培训班,不断提升玉雕加工工艺把翡翠产业发展为群众的致富产业,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此外做好现有6个小水电站的管理,完成沙坡脚电站扫尾工作;争取启动黄果树电站建设

——实施特色小镇建设工程。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翡翠文化小镇的旅游形象定位,翡翠文化小镇总规和一带三区的发展布局,重点推进翡翠文化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在城镇化建设上,要主动融入腾冲城市区域建设,始终坚持以城镇化建设为支撑以旅游为抓手,强化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快县城(和顺)——甘蔗寨——雨伞,热海——坝派两条旅游环线建设,实现镇内景区互联互通、镇外景点有机衔接;积极与中国华阳经贸集团有限公司对接,争取荷花翡翠文化小镇早日开工建设;依托勐洪箐阳温泉打造荷花万象谷农业公园;加大古民居、古道、古树木、古建筑、民族民间文化等乡村特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逐步实现资源开发、旅游休闲、农户增收多赢效果。二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加快实施以道路、农田水利、能源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朗蒲安全人饮工程、坝派和羡多美丽乡村、曩烟——羡多乡村公路、明朗安全人饮及扶贫整乡推进等工程,启动明朗大沟二期工程、甘蔗寨大沟、民团村级活动场所等项目;注重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少拆房、慎砍树,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重点完成甘蔗寨社区、羡多自然村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编制,启动坝派自然村、荷花池老寨子、朗蒲社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在羡多、坝派和荷花温泉建设客栈、家庭旅馆、民俗旅馆和主题特色旅游服务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村庄环境整治行动,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争取实施2个以上美丽村庄和创新管理型社区,农家新居建设250户以上。

——实施社会建设工程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巩固两基成果,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改善群众就医条件,重点做好荷花卫生院建设;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实施妇幼健康计划;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二是统筹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创新社会建设、管理的重点;逐步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及时发放各类救助资金;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以扶贫整乡推进为契机,深入实施扶贫工程。三是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力度;畅通“6995”及十人联防信息平台;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禁毒防艾人民战争;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谐稳定;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突出抓好消防、道路交通、地质灾害隐患、汛期安全、森林防火、社会治安等重点领域安全工作;严格执行联村入户工作制度,继续开展好四风专项整治行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减少社会矛盾,最大程度维护社会和谐。

——实施文化建设工程。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注重对甘蔗寨佤族清戏、傣族武术、农民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争取每年举办1——2期全镇性的文体活动;以翡翠产业、生态资源、民族文化为支撑,强化文化旅游联姻互动,做好文化资源普查成果利用探索支部+农民文艺队的模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引导群众性组织以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集中展示少数民族文化、器乐、服饰、习俗等;提高辖区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深入挖掘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培训培养乡土文艺骨干。 

三、筑牢三个根本,提升政府自身建设水平

认真落实依法治镇各项要求,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核心,切实增强政府自身建设,全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把依法治镇作为根本保障,扎实开展法律法规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群众、进企业五进行动,坚持依法治镇与政务村务公开相结合、依法治镇与党员远程教育相结合、依法治镇与干部绩效考核相结合、积极探索社区+文艺队+政策法规的模式,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宣传到千家万户,有效提高干部依法办事能力、自觉规范企业和群众知法、识法、守法的意识,增强青少年的爱国、守法和公民意识。

——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加强惠农资金、招投标、公共资源交易及财政资金等领域的监管;促进监管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持续深化政务公开,及时公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注事项,确保权力在阳关下运行;严格执行新预算法,强化预算约束;严格三公经费和会议经费,认真执行公务接待、公车管理等各项规定;强化监督,坚决整治为官不为,坚决克服庸懒散软,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坚持管理稳政。把队伍建设作为巩固基层政权的根本方针,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扎实开展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锻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守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奉行敢于担当的从政准则;突出解决四风问题,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持续改进文风会风和调查研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有效解决农民增收难、债务偿还难、工作推行难、财政平衡难、干部稳定难五个问题,把转变工作作风、改进方法与破解难题、推进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让良好作风成为新常态。

各位代表、同志们,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百姓寄予厚望。让我们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团结和依靠全镇各族人民,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美丽荷花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