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79-6-30/2017-0205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和顺镇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17-01-20 15:13:5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和顺镇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以旅游为抓手,突出和顺人文、历史、环境特色,全力抓好古镇保护与发展、旅游小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特色观光农业开发以及和谐民生工程六项重点工作。积极打造“和顺古镇全域景区”,争当腾冲旅游发展的龙头、争做和谐幸福古镇建设的典范,全力打造“天下和顺”的发展思路,紧紧依靠、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经济形势不利影响,全镇经济实现平稳发展,社会政治和谐稳定,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各项事业协调推进。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6年,2016年实现生产总值2.09亿元,比上年增5%;农村经济总收入1.55亿元,比上年增1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1.8万元,比上年增17.9%,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30元,比上年增3.5%;完成旅游总收入9000万元,比上年增5.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82万元,比上年增15.4%;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2.45亿,比上年增17.8%;贷款余额8453万元。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组织领导强化,抓实作风建设,加强组织保障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召开党政班子会专题研究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制定相关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部门负责人协助抓的工作责任机制,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制定并出台包括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文秘工作制度、行政后勤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内部考核制度、内部督查制度、值班制度等七个内容的《和顺镇干部职工综合管理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和顺镇古镇核心区保护挂钩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强化纪委督查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镇纪委工作职责,全面完善约谈制度、述廉制度、权力清单制度、谈话提醒制度、作风建设监督制度,制定并印发了《和顺镇纪委开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方案》(和纪发〔2016〕5号)和《和顺镇2016年开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纪发〔2016〕6号),成立了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监督检查内容及督查领导、责任部门、监督检查方式、监督检查程序,确保市委市政府稳增长重大决策部署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二)突出旅游重点,加速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旅游产业提速发展。“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特色发展、全民参与、和谐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得到有效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镇有民居餐馆154户、客栈旅馆301户共5000多个床位,涌现出一大批特色精品客栈,古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翡翠大王家乡”美誉较好传承,翡翠等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稳步发展。和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四年来,共有央视、云南卫视、湖南卫视、上海卫视、浙江卫视等50多个媒体和剧组到和顺取景拍摄;圆满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及高端游客130多批次,成功协办“浪漫春天·相约花海”腾冲花海节、腾冲国际半程马拉松、中国·腾冲高黎贡山100英里超级越野赛等活动。先后荣获“中国十佳古镇”、“全国首批美丽宜居示范小镇”、“第三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2016年,接待游客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000万元,实现旅游净收入4300万元。旅游从业人员2900余名,旅游收入占居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

2.农业产业稳步推进。围绕特色观光农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发展。以莲藕、油菜、草莓、生态蔬菜为主的特色观光农业种植成效明显,农村经营组织不断壮大,地方特色产品受到普遍欢迎。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森林资源逐年增长,林业产业态势良好。2016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083万元,比上年增1.2%;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55亿元,比上年增10%。

3.电子商务有序推进。紧跟时代步伐,分享腾冲市与阿里巴巴签约福利,和顺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宣传动员,居民积极报名加入农村淘宝合伙人;克服和顺用地困难,电子商务服务站选址完成;克服和顺财政困难,购置电商服务需要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办公设备;电子商务培训班第一期已于11月开班,计划培训学员100余,加入电商、微商新型销售大军,将和顺特色产品向外推广,丰富群众增收渠道。

(三)聚焦古镇保护,健全管理机制,古镇保护工作得到夯实。

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按照“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古镇保护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古镇保护与开发工作。在理顺关系,调整充实保护机构,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上,突出古镇保护工作的日常管理和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整合古镇保护力量,充分各部门职能,加大对违章建筑、违规经营、违法用地等进行常态化巡查、督查,对发现的各类违法行为整合古保局、国土、电力、公安、民政、水务、消防等各方力量形成执法合力进行遏制,将各类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形成了古镇保护管理工作有统筹、有计划、有人抓的工作新常态。

(四)突出项目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发展条件更加优越。

重点项目稳步推进。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乡村环境整治、古镇保护及传统村落建设、旅游设施配套、道路通达、文化教育卫生、农田水利等工程项目,和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夯实。“天下和顺”项目共投入项目资金3000万元。投资274.77万元完成和顺高标准农田项目;投资178.98万元完成水碓社区美丽乡村标准化试工项目;投资155万元完成中天寺至芭蕉关岔路口道路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917.61万元完成和顺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项目;投资30万元完成张家坡村道路;投资40进行刘家小树园道路建设;投资50万元完成了和顺镇污水处理站项目的选址、地勘和立项等前期工作,目前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等待省厅评审。东大沟防渗支砌工程已接近尾声,投入资金380万元;预计总投资150万元垃圾处理设施正在编制实施方案。

(五)紧抓“美丽和顺建设”,实施生态立镇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工程。

始终坚持把保护好田园风光作为和顺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市委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科学制定《和顺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和顺镇清洁家园行动实施方案》、《和顺镇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和顺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年行动”工作方案》等,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和公路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确保古镇卫生整洁,环境宜人;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水源地、和顺河、大盈江河等流域的排污治理,严格实行河长制和巡检制,形成了长效抓、抓成效的机制;加大对非法捕鱼查处力度,加大农耕文化保,留足留住田园风光;持续开展绿化荒山行动,组织义务植树2次,栽种苗木11200株,造林成活率96%。

(六)深化改革创新,积极简政放权,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

1.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深入推进“平安和顺”建设,依法治镇工作得到加强。“6995”信息平台广泛应用,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维稳工作成效明显。2016年接待来信来访85人次,办理群众来信来访31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3起,成功调解41起,成功率95.3%。

2.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新提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四风”问题整改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对各部门权力清单进行审核确认,公布镇级各部门权力清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工作效能持续提升,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3.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以老年协会为载体,充实发挥老年协会作用,不断传承、弘扬和顺文化精髓。以“大手牵小手”的方式,扭转社会风气,弘扬古镇保护正能量。以客栈协会为主导,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从业人员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行业行为道德,规范行业行为,营造健康有序、规范诚信的经营环境,有效遏制各类违法行为,同时,调动客栈协会会员积极融入保护,主动运用掌握的资源,服务和顺经济社会发展;以和顺顺和集镇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承接政府的一些公共管理事务,强化古镇市政管理,对古镇环卫、公共设施、市政消防等进行综合的管理,解决公共设施重建轻管、环境死角、旅游市场秩序维护等各类公共事务问题。

(七)强推“和谐和顺”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大步前进。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教育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实施了中心小学学生食堂宿舍建设、柏联希望小学教学楼建设及学生食堂建设、益群中学教师周转房项目建设。社会支持教育事业氛围浓郁,奖教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两基”教育成果不断巩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公益演出、广场舞大赛等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民间文艺得以传承;深入挖掘和顺文化,推进《和顺志》编撰工作。镇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得到充实,“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富民”成效明显。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卫生基础条件得到改善,投资300余万元的和顺卫生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中医药事业加快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等三类十五项公共卫生管理工作持续加强。计划生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2‰。社会保障更加完善。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双拥共建、优抚安置和民族宗教、妇女儿童、残疾人、老年人事业健康发展。2016年,拨付各项惠农及民生资金232.17万元,发放柏联和顺养老保障金78.2万元。完成“十三五”期间规划的214户农村危房改造户入户调查、重审改造工作,2016农村危房30户正在建设。完成第一批社会保障卡发放2606张。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155人次,引导劳动力转移1000余人次。“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成效明显,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2户77人,已经脱贫7户25人。农村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全镇土地确权面积8522.37亩,涉及农户1448户。殡葬改革工作稳步推进,和顺中心公墓建设加紧实施,目前已建成骨灰墓穴508冢,实际出售218冢,安葬26人。

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开展,邀请“艾思奇”百姓宣讲团、“五老”宣讲团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2次,直接受众500余人;借助老年协会、客栈协会、中小学群体等,开展丰富内涵活动30余次,正在核心价值观示范基地,计划打造“一条主题大道、一条诚信经营巷、一个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区、一条文明路、一条家风路(家风走廊)、两个爱国教育示范点、八个家规家训传承点、一支老年志愿者服务队”,引导和感染当地居民和游客自觉遵循核心价值观理念,为和谐和顺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三、存在问题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主要体现在:一是随着旅游业迅猛发展,受短期利益驱使,违法用地、违章建设、无序经营问题突出,过度商业化趋势严重,群众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与古镇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二是随着旅游转型升级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要求,整体旅游要素、功能配套和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旅游文明素养亟待加强;三是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保护生态与科学发展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四是提升全镇硬实力的项目支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五是政府财源单一、支出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