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79-6-02_Z/2016-0929003 发布机构 腾冲市和顺镇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16-06-12 22:34:21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和顺镇关于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和顺镇关于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中共和顺镇委员会  和顺镇人民政府 

2016年6月12日)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镇紧紧围绕“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以旅游为抓手,突出和顺人文、历史、环境特色,全力抓好古镇保护与发展、旅游小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特色观光农业开发以及和谐民生工程六项重点工作。积极打造“和顺古镇全域景区”,争当腾冲旅游发展的龙头、争做和谐幸福古镇建设的典范,全力打造“天下和顺”的发展思路,扎实打好稳增长“组合拳”,有力地推动和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现就工作贯彻落实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161—5月,全镇实现财政总收入1184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1560万元;20161—5月,全镇实现公共预算收入    747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930万元。20161—5月,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411元,预计年底可达12250元。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2.24亿元,20161—5月,全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86.36万元。201615月份累计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万元。 

二、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实作风建设,强化组织保障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稳增长重大决策部署,完成年初人代会制定的目标任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召开党政班子会专题研究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工作重点,制定相关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部门负责人协助抓的工作责任机制,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管理长效机制,完善制定并出台包括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文秘工作制度、行政后勤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内部考核制度、内部督查制度、值班制度等七个内容的《和顺镇干部职工综合管理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和顺镇古镇核心区保护挂钩管理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转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增强服务意识,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三是强化纪委督查工作力度。进一步明确镇纪委工作职责,全面完善约谈制度、述廉制度、权力清单制度、谈话提醒制度、作风建设监督制度,制定并印发了《和顺镇纪委开展重大决策部署贯彻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方案》(和纪发〔20165号)和《和顺镇2016年开展不作为、乱作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纪发〔20166号),成立了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监督检查内容及督查领导、责任部门、监督检查方式、监督检查程序,确保市委市政府稳增长重大决策部署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二)重抓旅游建设,加快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1.旅游产业提速发展。我镇始终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特色发展、全民参与、和谐共赢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之路,旅游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镇有民居餐馆154户、客栈旅馆226户、4000多个床位,涌现出蕉溪庄园、总理大院、花大门等一批特色客栈,民间小吃、民俗美食等本土特色产品受到大众青睐,古镇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翡翠大王家乡美誉较好传承,翡翠加工、销售等特色旅游文化产品稳步发展。和顺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圆满接待省部级以上领导及高端游15批次,1—5月累计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万元。 

2.农业产业提效发展围绕做精农业,全力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发展。2016年,1—5现农业总产值1200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3200万元;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374.5元,预计全年可实现1.55亿元,以莲藕、油菜、草莓、生态蔬菜为主的特色观光农业种植成效明显,特色观光农业实现产710 万元,预计全年可实现1100万元;古树名木、野生动植物保护成效显著,森林资源逐年增长,林业产业态势良好。农村经营组织不断壮大。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和壮大莲藕、油菜、干腌菜等专业合作社,地方特色产品受到普遍欢迎。 

(三)聚焦古镇保护,健全管理机制,古镇保护工作得到夯实。

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在保护中开发”的理念,按照“保护风貌、浮现文化、适度配套、和谐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紧紧围绕古镇保护这条主线,扎实推进古镇保护与开发工作。在理顺关系,调整充实保护机构,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上,突出古镇保护工作的日常管理和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整合古镇保护力量,充分各部门职能,加大对违章建筑、违规经营、违法用地等进行常态化巡查、督查,对发现的各类违法行为整合古保局、国土、电力、公安、民政、水务、消防等各方力量形成执法合力进行遏制,将各类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形成了古镇保护管理工作有统筹、有计划、有人抓的工作新常态。截至目前共召开古镇联席会议10次,制止违法违规建设行为5起,对公路沿线违章建筑进行专项整治1次。 

(四)突出项目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发展条件更加优越。 

1.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016年,1—5月累计投入固定资产 

4986.36万元,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乡村环境整治、古镇保护及传统村落建设、旅游设施配套、道路通达、文化教育卫生、农田水利等工程项目,和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不断夯实。1—5天下和顺项目共投入项目资金3000万元。投资274.77万元完成和顺高标准农田项目;投资178.98万元完成水碓社区美丽乡村标准化试工项目;投资155万元完成中天寺至芭蕉关岔路口道路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917.61万元完成和顺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项目;投资30万元完成张家坡村道路;投资50万元完成了和顺镇污水处理站项目的选址、地勘和立项等前期工作,目前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等待省厅评审。东大沟防渗支砌工程已接近尾声,投入资金380万元;预计总投资150万元垃圾处理设施正在编制实施方案。完成古镇新村规划的调规工作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引商方面,积极配合市旅投公司加紧与美国喜林苑公司对接入驻大庄社区项目。 

3.加强土地供应和管理。认真组织开展腾梁路改扩建征地工作,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征地领导小组,由镇人大主席牵头具体负责抓好和顺段征迁工作。腾梁路改扩建工程和顺段涉及3个社区,10余个村民小组,380余农户面积约540余亩。截至目前,已征量300户、380亩(其中:水田20亩);征迁坟20余冢;征迁第三产业设施、临时建筑、临时设施48户。 

(五)紧抓“美丽和顺建设”,实施生态立镇战略,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工程。始终坚持把保护好田园风光作为和顺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工程来抓,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市委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要求,积极开展“门前三包”和专人巡检制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和公路沿线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确保古镇卫生整洁,环境宜人;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水源地、和顺河、大盈江河等流域的排污治理,严格实行河长制和巡检制,形成了长效抓、抓成效的机制。加大非法捕鱼查处力度,加大农耕文化保,留足留住田园风光。 

(六)深化改革创新,积极简政放权,发展活力得到新增强。 

1.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深入推进“平安和顺”建设,依法治镇工作得到加强。“6995”信息平台广泛应用,得到各级各部门的充分肯定,维稳工作成效明显。1—5月接待来信来访50人次,办理群众来信来访20件,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6起,成功调解14起 ,成功率87.5%

2.政府自身建设实现新提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四风问题整改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依法对各部门权力清单进行审核确认,公布 镇级各部门权力清单。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工作效能持续提升,行政行为更加规范,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3.社会治理模式不断创新。以老年协会为载体,充实发挥老年协会作用,不断传承、弘扬和顺文化精髓。以大手牵小手的方式,扭转社会风气,弘扬古镇保护正能量。以客栈协会为主导,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从业人员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行业行为道德,规范行业行为,营造健康有序、规范诚信的经营环境,有效遏制各类违法行为,同时,调动客栈协会会员积极融入保护,主动运用掌握的资源,服务和顺经济社会发展;以和顺顺和集镇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承接政府的一些公共管理事务,强化古镇市政管理,对古镇环卫、公共设施、市政消防等进行综合的管理,解决公共设施重建轻管、环境死角、旅游市场秩序维护等各类公共事务问题。

三、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总体来看,我镇在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稳增长重大决策部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随着旅游业迅猛发展,受短期利益驱使,违法用地、违章建设、无序经营问题突出,过度商业化趋势严重,群众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与古镇可持续发展矛盾突出;二是随着旅游转型以及国际化要求,整体旅游要素、功能配套和服务水平差距较大,旅游文明素养亟待加强;三是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保护生态与科学发展之间的矛盾亟待解决;四是提升全镇硬实力的项目支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艰巨;五是政府财源单一、支出压力较大。

下步工作措施 

(一)坚定不移地抓实古镇保护与管理

强化古镇保护与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和顺古镇保护条例》和《和顺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明确全镇一切工作以古镇保护为中心,所有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古镇保护的核心目标,针对古镇保护日益凸显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整合统筹各方执法力量,全面加强和顺古镇保护管理工作。一是强化镇古镇办综合协调、参谋助手、检查督促、考核评价四个职能,深入推进古镇保护工作的调研、巡查、督促、治理等各项工作,使古镇保护工作系统化;二是继续实行每周一古镇保护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古保局、国土、电力、公安、民政、水务、消防等各方力量形成执法合力,专司古镇保护工作;三是实行镇、村、组三级干部古镇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专项督查机制和“镇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消防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四是强化准营证办理工作,探索经营示范户“金字招牌”管理机制;五是积极争取《云南省和顺古镇保护条例》尽快修编出台,加强对古镇保护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调动老协会、客栈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古镇保护,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古镇的良好氛围;六是继续加大古镇交通管制工作力度,实施古镇交通车辆准入制、限时准入制、车辆禁停等制度,争取项目合理配置古镇环线和停车场,实行货运车辆分流,缓解古镇交通压力。通过各项工作的开展,实现古镇保护管理工作有调研、有统筹、有步骤、有人抓的管理工作常态化。 

强化古镇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继续挖掘和整理《和顺镇志》《和顺乡刊》等和顺系列文化丛书,更好地对外宣传和展示文化和顺的魅力;以古月台、古牌坊、古民居等古建筑、古构筑物为基础,筹集资金收集、保护和顺文物。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收集和保存珍贵的影像资料;以“和顺和谐”为精神引领,在保护老街巷原真建筑风貌的基础上,形成汇聚街面民俗生活体验、公益博览、宅院酒店、娱乐休闲、特色策展、情景再现等业态的“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巷”和“和顺古镇怀旧旅游的人文旅游休憩中心”,打造“一街一品”的街巷文化。 

强化公共服务管理,探索经营管理模式。一是以老年协会为载体,大力弘扬“和顺和谐、内和外顺”的和顺文化。充实发挥老年协会作用,传达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开展形式多样的古镇保护、法律法规、文化教育、殡葬改革等宣传活动,将老一辈优秀品德、品质和优良的传统文化,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延续于到下一代,不断传承、弘扬和顺文化精髓,扭转当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二是以协会为主导,加强行业自律探索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抓住民居客栈市场管理的“牛鼻子”,建立民居协会,通过协会实施行业自律,有效影响餐饮、翡翠行业,使广大经营户的经营行为逐步走向规范化、自觉化、常态化,营造健康有序、规范诚信的经营环境,有效遏制各类违法行为。三是以公司为依托,强化古镇市政管理。成立和顺顺和集镇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资源,承接政府的一些公共管理事务,对古镇环卫、公共设施、市政消防等进行综合的管理,解决公共设施重建轻管、环境死角、旅游市场秩序维护等各类公共事务问题,并从中收取一定标准的费用,用于公司正常运作经费,从而达到以镇养镇的目的。 

加快古镇维护费的提取工作进程。积极向上汇报,尽快实施古维护费收取工作。古维费提取后,主要用于古建筑、古民居保护修缮;古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管理费用;太阳能改造补助;古镇保护管理工作经费等工作。一方面能解决政府古镇与管理的行政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在及时抢救年代久远失修的古建筑,使珍贵的历史遗留得到保护,从而形成古镇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坚定不移夯实旅游发展基础

合理规划旅游环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加快完善市区至芭蕉关道路、中天寺至镇邑关道路、中天寺至中心小学道路、刘氏宗伺至后头坡道路、艾思奇墓地至市区道路、三官殿至镇邑关道路建设,形成纵横交错的旅游交通环线。加快停车场建设步伐,尽快建设牌坊外围生态停车场,把现有停车场外迁,让所有游客车辆一律停入牌坊外停车场,将牌坊内停车场进行功能划分,既满足原著居民、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的车辆、电瓶车、摩托车的停放,同时留出足够地块搭建小菜街,将现址小菜街搬迁至停车场内,解决消防通道和交通拥堵的问题。尽快选址建设贾家坝、后头坡的停车场,以达到交通分流之目的,同时,所有停车场一律收费管理。积极向上争取,在市区至芭蕉关大道的和顺镇、腾越镇、清水三乡交界处建设一个功能配套完善的停车场吸纳更多游客到和顺旅游,同时又效缓解交通压力问题。 

建立健全古镇公共交通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主导,加强依托客栈协会,成立古镇便民服务公交运营公司,结合和顺街巷文化的打造,合理设置公交线路,提供原住居民免费公交服务和游客的公交有偿服务。通过便民服务体系建设,既从根本解决了交通拥堵、出行困难等问题,还能将游客带至和顺每一个古巷院落,扩大游客在和顺的活动范围,增加游客消费,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通过努力,争取在春节前开通古镇公交,预计2年后实现所有车辆不进古镇。 

完善旅游配套功能。规范大寨子民居建设,有序实施村寨美化、亮化工程及旅游公厕配套建设工程,实施好交通管制、车辆限时通行等工作,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 

加强外宣网络信息平台建立。收集古巷、古牌坊、古院落等和顺古镇小故事,打造街巷文化,利用免费WIFI,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公共微信号,加大和顺外宣力度,吸引更多游客进入古镇消费,让更多居民参与旅游,真正实现居民、公司、政府三赢的局面,促进和顺古镇旅游大环线建设,推出更多吸引游客眼球的旅游产品,推动和顺旅游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争取启动古镇新村建设。在石头山适宜片区规划与古镇风貌一致、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古镇生态园林新村,配套建设集贸市场等功能区和居民住宅区,弥补因历史传承原因导致的古镇核心区功能配套不足问题。积极引导文化产业项目进驻新村开发,为古镇增色。认真规划大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做活水景,将其打造成以餐饮为主的旅游特色村,使大庄居民有序参与旅游,共享旅游发展成果。请求县委、政府将古镇新村建设项目纳入议事日程,合理规划,尽早启动。 

(三)坚定不移地推进,推进美丽和顺建设

结合“美丽和顺”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及资金支持,加大宣传力度,抓实古镇居民、商铺的“门前三包”卫生责任制和全镇垃圾清运机制,同时配足相应基础设施。坚持落实“河长制”管理制度,按照科学规划、远近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控源、截污、清淤、修复等多种措施,对“河长制”管理河道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综合治理。抓好公路路沿线及景区景点、面山生态建设,进一步实施森林和古树名木、风景树保护行动。以文化活动场所、庭院绿化为点,道路、河岸绿化为线,村寨周边山体为面,制定和落实绿化方案,积极实施“绿化、净化、美化”工程。进一步加大农村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公墓管理模式,努力推进农村殡葬制度改革,倡导文明殡葬新风。 

(四)坚定不移抓实纪律作风建设

持续提升政府效能。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着力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坚决惩处失职、渎职。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强化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监督制度,建立健全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的权力和责任相统一。

持续改进作风。扎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认真抓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每个支部、落实到每名党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关键环节,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坚决反对“四风”,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精简压缩各种会议、文件,降低行政成本。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下大力气抓执行力建设,严肃整治“庸、懒、散、慢”等现象,解决本位主义严重、纪律松弛、效率低下的问题,切实增强广大干部转变作风的自觉性,让优良的作风成为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