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83-3-/2023-0418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猴桥镇 |
公开目录 | 乡镇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3-04-18 19:21:36 |
文号 | 浏览量 |
近年来,箐口社区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抓实基层党建、推进基层治理、厚植乡风文明、铸魂乡村振兴”为目标,多举措强化“政治领航、法治保障、自治固本、德治润心、智治赋能”五治融合工作机制,有效提升箐口社区基层治理水平,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治基层理新格局,“有温度的治理,能感知的民生”社区社会市域治理品牌创建初见成效。
政治引领,凝聚基层治理合力。一是注重整体联动,依托“村级大岗位制”班子队伍建设标准化基础要求,坚持党建带群建,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党群为议事主体、村委会为执行主体、村监委为监督主体的治理模式,凝聚党群力量,凝聚起最大共识把稳基层治理之舵。二是抓牢机制固本,充分发挥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志愿者以及网格员“五位一体”的党组织架构,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职责,高标准搭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网,党员认领为民服务事项138条,无职党员完成设岗定责,多渠道打通党员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三是做实培根铸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党员自学的基础上,邀请挂钩领导上党课2次,支部书记专题讲党课3次,通过火塘会、户长会、文艺汇演等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14场,覆盖群众1340余人次,持续为社区党员群众注入“红色灵魂”。
德治教化,激发基层治理活力。一是注重从民生工程感召人,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工作,村“两委”、乡贤、明白人、在职党员等372名党群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队,开展主题宣讲、文艺汇演、帮扶济困、环境卫生等活动30余次,志愿服务时长1552.3小时,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二是注重用先进典型引导人,开展评选“最美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志愿者”活动,掀起倡树文明新风、争做时代楷模的文明新风行动,不断推动箐口社区“文明创建、诚信兴业、孝老爱亲、卫生环保、移风易俗、传承优良家风”等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三是注重从孝老敬亲上教化人,社区每年使用村级集体资金55万多元为全村437名年满55周岁的女性、年满60周岁的男性按月计算以季度发放养老金,实现老有所养,同步使用专业合作社收益资金二万余元全村2557名群众代缴防贫保险。在德治上,社区发挥德治教化村民润泽村风的作用,激活了群众求知求美求乐的需求,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治强基,增强基层治理动力。一是健全自治机制,培育推行"党风带民风、培育好家风"村规民约治理体系,将干部带头、党员示范、村民自律纳入治理体系,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部,村规民约实施以来,村庄规划建设、环境治理、移风易俗、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内容执行顺畅、效果明显。二是发挥自治固本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密切联系群众优势,激发群众参与意识,实现共赏共议、共建共享氛围,全村群众参与"有事好商量"村务议事协商29次1200余人次,“小事琐事及时办理,大事难事合力解决”工作模式成效明显。在自治上,社区持续完善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以群众认可、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根本要求健全社区各项自治机制,进一步凸显群众的主体地位。
智治支撑,拓展基层治理能力。一是通过意向性“引”,靶向性“培”,导向性“用”的方式,6名村组干部参与“云南省村干部能力素质和水平提升”行动,把社区3名致富带头人、优秀青年纳为后备力量进行培养,深入开展社区“育才聚才”行动。二是以“选、培、育”为重点激发内生动力,成立箐口社区爱心助学理事会,对社区户籍优秀学生及小学优秀教师进行激励的同时,做好控辍保学、困难学生家庭帮教、志愿填报辅导、逆反学生心理疏导等工作,将爱心助学理事会建成箐口人才队伍的“蓄水池”,不断夯实社区本土人才支撑。三是建立由党员为群主的网格微信群35个,通过网格群及时推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群众关心关注的便民服务信息,形成了“支部建在网上、党员连到线上、服务做到指尖上”便捷式智慧平台。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经过不懈努力和有效探索,在党建引领下,箐口社区逐渐汇聚形成了“五治融合”的强大合力,持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在推动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五治融合在箐口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走出了一条具有箐口特色的社会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