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83-3-08_E/2018-0206003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猴桥镇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6-08-08 23:00:04 |
文号 | 浏览量 |
腾冲市猴桥镇人民政府
2016年五月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游览观光、旅游购物等传统旅游项目 ,而对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较强旅游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双休”及“五一”、“国庆”、“元旦”等长假制度的实行,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旅游业的热点。
猴桥镇位于东经98°5′21″~98°25′23″,北纬25°6′1″~25°37′43″。地处腾冲市西部,东邻滇滩、固东、马站三乡镇,南接中和镇,西与德宏州盈江县盏西镇、支那乡毗邻,东距腾冲县城52公里,西北与缅甸接壤。距缅甸甘拜地镇31.5公里,距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155公里,距印度雷多549公里,国境线长72.8公里。由于高山气候凉爽,常年多雾,全年有一百多天云雾笼罩;昼夜温差大,光照适宜,生态良好,周围无工厂污染,猴桥镇有林地140多万亩,活立木储量450多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2%。森林资源丰富,林下资源开发有潜力,面积多达80万亩左右,适合开发种植草果、重楼、石斛、天麻、龙胆草等生态食材、药材。
除了森林资源,水利资源同样丰富,主要有槟榔江、古永河等河流,仅古永河径流面积就有328.5公里,年产水量5.8亿立方米,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未来随着杭瑞高速路的贯通,腾冲机场的扩建完成,北京至腾冲航线的开通,出游能力强的北京客源市场是腾冲市的潜在客源市场,同时也能合理分流大理至芒市、瑞丽旅游线路的客源,打造一条新的旅游线路,从战略层次上完善腾冲至猴桥的旅游布局。总体上,猴桥镇拥有优质的旅游资源、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和潜在的客源市场,适合发展高山文化体验、避暑度假游。
本规划坚持“生态性、市场导向性、特色性、精品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提出了合理的战略目标,为旅游区确定了“一心四区”的空间格局,并对各种设施进行了科学的策划,最终形成了详细的总体规划方案,旨在对整个项目地的建设与开发提供科学指导。
规划区位于保山市腾冲市猴桥镇,总面积1086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6年-2025年,共计10年。
分期如下:
近期:2016-2017年,建设起步期;
中期:2018-2020年,重点建设期;
远期:2020-2025年,拓展提升期。
(一)生态性原则
项目地的规划要以良好的生态条件为基础,景观结构与格局与整个环境相协调,保持系统内部各组分、各层次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协调、有序和相对平衡,实现规划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市场导向性原则
项目地一定要建立在了解市场情况、预测市场未来、分析市场动态的基础之上,以市场需求作为规划计划的基本出发点,按照市场需求的规模和方向,合理开发规划区的旅游资源,设计符合客源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
(三)特色性原则
项目地的规划要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当地高山气候和三岔河水库高原平湖风光、琅琊山探险、国门异域风情等特色旅游资源,重点打造琅琊山探险文化体验和三岔河水库高原平湖风光度假旅游产品,突出项目地的旅游特色,开发与周边景区相区别的旅游产品,形成竞争优势。
(四)精品性原则
随着旅游竞争的白热化升温,市场分流的日益加剧,项目地的旅游开发应更重视扬长避短,高起点切入,个性化开发,构造属于自己的精品品牌,创建高品位、高质量的名牌旅游产品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项目地的规划要站在一定的高度,规划理论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更要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当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规划区的自然条件、资金投资等现状,保证规划实践按规划理论的要求逐步实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二)部门规范文件与行业标准
7、《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
10、国家旅游局令第12号《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
11、《旅游资源保护暂行办法》(2009)
(三)地方规划与相关资料
12、云南省旅游局《云南省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3、《保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保山市人民政府,2012)
14、《腾冲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腾冲市人民政府,2012)
15、《腾冲市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腾冲市人民政府,2016)
16、《猴桥镇政府工作报告》(猴桥镇人民政府,2016)
猴桥镇地处腾冲市城西北部,东邻滇滩、固东、马站三乡镇,南接中和镇,西与德宏州盈江县盏西镇、支那乡毗邻,东距腾冲县城52公里,西北与缅甸接壤。总面积1086平方公里,全镇辖9个社区,110个村民小组,152个自然村。全镇最高海拔3741.4米,最低海拔1040米,平均海拔2139米,年平均气温13.7℃,年均降雨量1500毫米,霜期130-170天。耕地总面积34477.4亩,其中水田25346.26亩,旱地6270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包谷、苦荞为辅,种植大麦、小麦、洋芋、油菜等夏粮作物。2014年末,总人口28966人,分布有傈僳、回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8.5%。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生态景观怡人、民族风情浓郁、区位优势独特,是以林业、边境贸易、物资聚散、边境旅游为主的边关重镇。
(二)水文条件
水能资源丰富,主要以槟榔江水系为主,有古永河、轮马河、胆扎河等9条支流,水能蕴藏量约85万千瓦,水能资源开发是全镇工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建有装机容量59.08万千瓦的苏家河、松山河、大岔河、永兴河电站,装机容量7.2万千瓦的槟榔江三岔河电力开发正在建设中,待全部电站建成后,全镇装机容量将达66万千瓦,年发电量40亿度以上。
(三)矿产条件
辖区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铁、锡等多种金属、非金属矿种,尤其是硅矿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具有较大的开采价值。
(四)气候条件
猴桥镇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海拔高,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猴桥镇春季持续比县内其他地区长,夏季短于县内其他地区一到两个月,气温比县城低,凉爽舒适;秋季持续时间与县内其他地区相同;冬季持续天数比其他地区长一到一个半月。年平均气温13.7℃左右,年降雨量1500毫米,猴桥镇高山气候凉爽,常年多雾,全年有一百多天云雾笼罩;昼夜温差大,光照适宜,生态良好,高山气候资源是猴桥镇发展旅游重要的旅游资源。
(五)生物资源
境内物种丰富,生活着熊、鹿、猴、穿山甲、上树鱼等珍稀野生动物,天麻、重楼、三七等名贵中药材和红豆杉、香柏、楠木等名贵树种,盛产草果、木瓜、核桃、梅子、板栗。
(六)地理条件
猴桥与缅甸山水相连,距缅甸甘拜地镇31.5公里,距缅甸克钦邦首府密支那155公里,距印度雷多549公里,国境线长72.8公里,占全国国境线长的49.23%。猴桥口岸是国家级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有7条通往缅甸的边境通道,是著名的史迪威公路通往印度支那半岛的要冲和最后一站,也是祖国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前沿阵地。依托黑泥塘经济合作开发区建设项目、正在规划中的腾冲至猴桥的高速公路、铁路及密班公路建设项目、滇西边境物流中心规划建设项目,猴桥正在逐步成为中国通向南亚、东南亚最便捷的国际通道。
古永,原名“古勇”,有“古道勇行”之意。古永历来是祖国边防军事要地,战乱不绝,边戍常设。为了打击境外野匪不时入窜烧杀抢掠,明万历年间曾设古勇隘,并相继设立29卡,由杨姓任世袭土把总,率兵防守,清时继设古勇隘,并立古勇练。光绪十一年又发生了反击侵略和界务问题,一直到民国间,古永依然保持古勇隘抚夷署和碉卡26处,沿设练丁弩手长期防守。此外,古永还经历了清咸丰、同治年间18年的战乱,民国后期两年余的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剿匪、反特武装斗争。自人民解放军部队进驻古永、地方民兵组织建立和发展,边防得到巩固和加强,人民告别了战乱,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2015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9.3亿元,同比增7.4%。完成财政总收入4124.11万元,同比减9.8%,其中: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14.93万元,同比减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4亿元,同比增26.7%。“十二五”以来我镇旅游得到初步发展,消费能力明显提高,带动了运输、外贸、餐饮娱乐等行业的发展。全镇有个体经营户1424户,从业人员9208人。截止2015年酒店46家,餐馆68家,大型超市7家,中巴车35辆,微型车140辆。2011年以来第三产业合计产值为70388万元。
第三章 竞合分析
一、与腾冲市内其他重点乡镇的竞合分析
“神秘边境、开放口岸、山水猴桥、最美乡村”是猴桥镇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它以猴桥镇优良的山水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经营“避暑气候”和“国门新村”以及“高原湖泊”为切入点,以“春油菜、夏避暑、秋观湖、冬泡泉”为主要内容。猴桥镇突出的高山气候和丰富的地热资源,是实践“夏避暑、冬泡泉”的最佳场所,其依托高山气候和异域风情文化体验游和高山避暑休闲游,是对旅游总体规划的贯彻,在猴桥旅游中占重要的位置。
表3-1 腾冲市重点旅游乡镇分析表
旅游乡镇 | 功能定位 | 重点项目 |
猴桥镇 | 依托高山自然气候生态资源、三岔河水库高原平湖风光、“石花洞温泉”和“国门异域风情街文化体验、高山避暑及休闲度假旅游 | 三岔河水库高原平湖、琅琊山探险、石花洞温泉、国门异域风情街、槟榔江生态观光园区、传统村落老寨 |
马站乡 | 依托火山和周边高峰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度假旅游 | 马站—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 |
和顺镇 | 利用便捷交通和乡村旅游资源发展温泉度假、近郊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游 | 和顺侨乡、柏联温泉度假区、农业观光园 |
界头镇 | 利用森林和油菜花发展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 | 花海节 |
北海乡 | 依托优越的区位和交通条件发展旅游业 | 北海湿地 |
清水乡 | 依托丰富地热资源,开发旅游观光、猎奇探险旅游 | 热海旅游度假区、大滚锅 |
从上表可以看出,猴桥镇与其他旅游乡镇相比,各大乡镇都将旅游定位休闲度假游,分流客源市场的竞争形势严峻,但由于这几大重点乡镇的旅游资源品质较高且各有特色,旅游产品存在差异性。猴桥镇以异域文化体验、高原平湖水上休闲为主打,马站重点发展火山休闲游,和顺以侨乡为主打,界头以观光农业为重点,北海发展北海湿地旅游,清水以温泉度假为特色,各大乡镇各有各的侧重,猴桥镇与各大旅游重点乡镇存在极大的合作空间。猴桥镇异域旅游要与当地的其他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出水上休闲与傈僳族文化相结合、异域风情与休闲购物结合、温泉养生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等旅游产品。加强猴桥镇与热海旅游度假区、北海湿地、和顺侨乡等三个龙头项目的合作,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实现共赢。
通过对猴桥镇旅游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根据邻近性、整体性、系统性、有机性等空间组织原则,综合考虑周边景区的资源特色和发展态势,结合规划项目的战略定位和开发思路,确定猴桥镇旅游开发空间布局规划的总体思路是:一心四区,即一个中心四个分区。
一个中心即猴桥镇旅游集散中心;
四个分区分别为——三岔河水库高原平湖风光、琅琊山探险、石花洞温泉、槟榔江生态观光园区。
规划范围:位于规划区的北部,由国家一级边境口岸至下街(镇政府所在地)
功能定位:异域风情、休闲购物、民俗体验等。
主要项目:免税购物商场、国门新村。
(二)三岔河水库高原平湖风光
规划范围:位于规划区的西北部,整个三岔河库区。
功能定位:水上休闲、环湖骑行、避暑、会议、度假、等。
主要项目:环湖赛道、农家乐、度假中心。
(三)琅琊山探险
规划范围:琅琊山位于猴桥镇北部胆扎社区境。
功能定位:祈福、登山、攀岩、探险。
主要项目:琅琊寺、景区道路、游客接待中心。
(四)石花洞温泉
区域范围:石花洞温泉群分为三片,其中第一片位于石花洞以东1公里,因距寨子较近,故以石花洞为名。
功能定位:度假休闲、温泉养生、学术交流、集康体、休闲、度假
主要项目:温泉旅游度假区
(五)槟榔江生态观光园区
区域范围:三岔河至槟榔江沿江两岸。
功能定位:生态体验、自然风光、文化寻访、健身度假、水上娱乐、农家休闲
主要项目:槟榔江生态观光园区建设
一、猴桥镇旅游集散中心项目规划思路
把握住国门文化、边境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重文化,坚持本地消费和旅游消费相结合,既服务于本地消费者,又大力发展旅游消费。业态定位坚持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相结合,以餐饮业为主。餐饮特色定位坚持兼顾本地小吃、缅甸风味饮食及各地小吃,以凸现异国风味为主。规模定位坚持以大中小型相结合,以中小型为主。档次定位坚持高中低档次相结合,以上等服务、中档消费为主。异域风情街业种布局实行分类集中。吸引国内为群众到此感受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异国风情。
二、三岔河水库高原平湖旅游项目规划思路
三岔河水库下闸蓄水后,形成巍巍群山环抱着一湖碧水,万顷碧波中撒落着大小参差、星罗棋布的翠岛的风光,构成山、水、岛、林为一体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三、琅琊山探险旅游项目规划思路
琅琊山位于猴桥镇北部胆扎社区境,如一巨大的屏障,危岩峭壁,狼牙巨齿,排插雨天。其最高峰海拔3741.4米,为腾冲境内第二高峰,一年四季,山顶忽晴忽雨,变幻莫测。清乾隆《腾跃州志》评论:“雄武莫奇于古永之琅琊。”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称它为“腾冲之祖山”。围绕琅琊山的高、奇、险、峻,重点建设琅琊寺和景区道路,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包括琅琊寺大门、游客接待中心、景区石阶、游览步道、野外露营地、观景台、厕所、餐饮服务、登山道等将琅琊山建成为一个以祈福、登山、攀岩、探险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具备美丽乡村旅游功能的景区。
四、石花洞温泉旅游项目规划思路
猴桥镇境内温泉资源丰富,全镇9个社区其中有6个社区有温泉,自南至北,分别为箐口社区麻力山温泉,金家社区硝水坝温泉,下街社区苏江温泉、杨家田温泉,猴桥八里温泉、黑泥塘温泉,轮马社区石花洞温泉,胆扎社区三草坝温泉。其中最负盛名的是轮马社区石花洞温泉,该温泉水富含偏硅酸、锂、溴、硒、铜、锶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微量元素。石花洞温泉群分为三片,其中第一片位于石花洞以东1公里,因距寨子较近,故以石花洞为名。泉水温度67℃,流量4.8升/秒。温泉出露于高于河床约45米的泉华台地之上,台面平坦,水顺台漫流,形成南北宽60米,东西长40米的钙华体,主泉口位于台地上缘与山坡的交汇处。台地向河方向陡崖上的泉华洞穴内出露有钙华钟乳,因而得名石花洞。第二片位于石花洞以东1.2公里,当地称之为澡塘坡。泉水最高温度69℃,总流量3.66升∕秒。温泉出露于风化的花岗岩之上,并积淀为钙质泉华台地,面积10米×1.5米,可见泉口有4处,温度65—69℃。第三片位于石花洞村东1.25公里,当地称之为大硝塘。泉水最高温度69.5℃,总流量4升/秒。温泉群出露于一泉华台地的底缘,水温60-69.5℃,泉华依附于花岗岩体风化面而淀积,形成高8米、底基宽15米的钙华台地。左翼山岩陡峭嶙峋,有许多大小不一的石洞,其中最大的一个高丈余,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自洞顶垂下,“石花洞”因之得名,洞的最深处有一石穴,深不可测,当地人传言,一直通到大西练。
下一步,我镇将充分利用猴桥丰富的地热资源,主要建设温泉旅游度假区,建成以石花洞温泉小镇建设为核心,能够进行旅游观光、度假休闲、温泉养生、学术交流、集康体、休闲、度假、购物、美食、美容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样化、内容丰富的温泉产品和体验形式打造“温泉之都”。
五、槟榔江生态观光园区旅游项目规划
以三岔河水电开发为契机,充分利用槟榔江沿江的美丽风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手笔推进槟榔江生态观光园区建设,将生态体验、自然风光、文化寻访、健身度假、水上娱乐、农家休闲结合起来,按5A景区的标准进行规划设计,打造旅游精品。
旅游服务设施规划要与旅游业的发展相适应,以人为本,从游客需求出发,通过餐饮设施、住宿设施、娱乐设施、购物设施和解说系统的建设,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增强游客的实际体验,提升规划区的竞争力。
(一) 餐饮设施
(1)规划目标
增强猴桥镇餐饮的旅游吸引力,提升游客餐饮消费的比例,增加旅游业收入。
(2)发展对策
☆餐饮设施的档次、规模与设施特色必须以满足游人的实际需要为前提。在充分考虑旅游淡旺季的游客数量变化和游客组成变化的基础上,合理确定餐饮设施的规模、特色与布局方式,以中档的餐饮接待为主,在现有的基础上,统一包装宣传猴桥镇特色的餐饮文化;
☆制定餐饮饭店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标准,规范管理,严格控制污染;
☆餐厅外观设计与环境高度协调。
(二)住宿设施
(1)规划目标
猴桥镇住宿设施以宾馆和农家住宿为主,帐篷为辅;应加大宣传猴桥镇住宿的度假功能,吸引游客在此逗留过夜,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猴桥镇旅游经济发展。
(2)发展对策
☆猴桥镇住宿设施的档次、规模要坚持市场导向原则,预测游客量,确定住宿的档次和规模;
☆猴桥镇住宿设施的风格、使用的材质要与所在区域的环境相协调,与各个区域的定位相一致;
☆要将傈僳族文化融入到住宿设施中,体现在住宿的格调、造型及装修上;
☆强调住宿设施的低碳化建设,从材质和施工中都强调低碳化;
☆猴桥镇要提供安全、卫生、舒适、周到、温馨、优质的住宿设施。
(3)设施规划
☆标准房:位于屏山旅游集散中心及其他景区内的主要服务接待点,提供安全、卫生、舒适、周到的住宿设施,标准房的装修要体现傈僳族文化;
☆农家住宿:将当地民居统一整治,形成朴实、干净,同时有乡村特色的住宿场所;农家的改造又要使其内部设施现代化,满足现代休闲度假人士的需求;
☆帐篷:供琅琊山探险露营的游客租用。
(三)解说系统
景点说明牌、道路指示牌、忠告说明牌、服务指示牌等,采用木质、竹质等环保材料等与规划区相适宜的生态材质;
重视解说的质量,聘请专业人员、科研所的工作人员担任讲解员,培养规划区解说人员的讲解水平和服务质量;
在各咨询服务站点设计制作规划区宣传图册、多媒体宣传片等;充分运用网络快捷、迅速的特性和多样的信息传达方式,在旅游信息网站上设置规划区信息介绍、项目虚拟展示等。
旅游规划的实施及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离不开法律法规的保障,只有完善的法制环境,依法治旅,旅游业才可持续发展。在旅游经营管理中,应遵循国家和云南省省、保山市有关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
(一)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吸引开发商来猴桥镇投资。确立广开融资渠道的方针,逐步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的融资体系;
(二)制定人才优惠政策,吸引经验丰富的旅游高级人才和旅游院校毕业生到猴桥镇工作,制定灵活的用人政策吸引专家前来指导,以提高旅游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为旅游企业提供公平合理的政策环境。过多的不合理收费会导致旅游产品价格的提高,降低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对旅游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利。
(一)成立猴桥镇旅游管委会,负责猴桥镇旅游发展的相关事宜;
(二)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具体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
(三)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规定,进行旅游资源保护和旅游规划与管理工作;
(四)在规划的具体实施、投资环境的营造、基础设施的建设、市场行为的规范方面具有发挥主导作用,做到“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协调”,特别是乡村旅游,政府要起到指导引领的作用,做好乡村旅游的统一规划和配套设施的建设;成立合作社,对农民进行油菜花、红花油茶等栽培技术的培训,提供技术指导。
(五)组织和指导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
(一)根据旅游资源的不可转移性的特点,灵活变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
(二)实施项目公司制,以项目公司为主体进行市场化招商的方式,提高招商效率,简化投资衔接工作;
(三)拓展资金来源渠道,组建多元化的投资融资体系,坚持政府、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建立政府引导,政策保证,市场化运作的招商引资机制。
完善猴桥信息网,增添旅游项目,主要提供旅游信息发布、宣传促销、行业管理、咨询服务、统计以及调度功能,同时提供在线客房预订和招商引资、电子结算和出售旅游商品等功能,构建一个公众参与式信息平台,向游客提供便捷的旅游信息服务和游客间交流的平台。
社区广泛参与旅游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社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增进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提高自身环境适应能力;通过经济参与、政治参与、环境参与、文化参与、心理参与,在旅游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监督各环节,多领域、全方位、高层次广泛参与,达到提高社区参与意识、维护社区整体、增强社区权力的目的,实现社区旅游一体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提高猴桥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及旅游发展决策的能力。对社区居民进行旅游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参与意识;赋予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决策建议权,社区参与实践于旅游规划、开发、经营、管理、监督各环节中。
(二)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利益相关主体间的协调与合作。一方面,通过对开发者、经营者经济活动中负外部性的约束,形成多元化的利益补偿机制;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让社区团体及居民介入旅游经营活动中,给当地社区带来持久的经济利益。
(三)减少旅游文化交流中对社区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异化。强化社区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确保传统文化核心的传承。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舆论、媒体等多种途径,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社区归属感,减少社会张力,促进社区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