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92-1-/2021-1009003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滇滩镇 |
公开目录 | 乡镇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1-10-09 23:52:40 |
文号 | 浏览量 |
腾冲滇滩的母亲河西沙河,自北向南贯通全境,浩浩汤汤,滔滔不绝。西沙河一路向南,在河西社区海棠箐一带,造就的风光景致最为迷人,堪为腾北水乡。海棠箐村民小组位于西沙河右岸,2014年被评定为中国传统古村落之一。西沙河奔流至此,于村西头突然扭首左拐,河道自西向东形成“7”字流轨,从村寨面前哗哗淌过。
与海棠箐村庄隔河相对的是一望无垠的稻田,村寨背后青山林立,绵延缀翠。村前河岸上绿树成荫,微风吹拂,柔柳抚风,翩翩起舞。柳絮翻飞的时节,沿河两岸就成了雪白的海洋。河水水质清澈,河内鱼虾往来翕忽,阳光普照,上下天光,河面微波荡漾,树木村庄倒影水中,景色美不胜收。冬日清晨,水面薄雾迷蒙,晨练或漫步河畔,倍感神清气爽。
村中俱为李姓,原籍湖南衡州府衡山县老鱼骨太庙,相传始祖李昆、李文俱为领军校尉,于明朝正统十三年(1448)随兵部尚书王骥征讨麓川,平叛后屯田腾冲城麦子田。明嘉靖十六年(1517)李大公、李大楠又调阿幸,驻扎左所河坝营(今葛家营团河坝一带)。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遭洪水泥石流,河坝营被淹埋,迁往海棠箐。见此处靠山临水,进可攻退可守,便于军事防卫。又见山箐间长满海棠树,时值仲春,海棠花烂漫,千树万树争奇斗艳,落英缤纷,蝶舞蜂飞,鸟语花香,令人陶醉。山下清清河水奔流不息。开阔对岸,良田沃土无边无际,大有江南水乡神韵。李姓祖人被这天造地设的丽绮风光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深深倾倒,遂定居于此。寨后青山,高耸挺拔,因海棠树漫山遍野,称海棠山,村庄建于山麓箐坳,乃命名海棠箐,延续至今。
在固板柏油路距离左所社区村委会100余米处,沿着石板岔道向西,行150余米,抵达河西大桥,为石拱桥,建于1985年,南北走向,横贯西沙河上。穿过大桥,即进入海棠箐。河西大桥右上,是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的铁链桥永固桥。历经近两个世纪的岁月冲蚀,沧桑变幻,仅遗留两端斗角飞檐、造型别具的临江亭。北亭所在位置称石龙滩。河堤上,一活灵活现的石雕龙头伸出堤坝,昂首挺胸,对着南岸龇牙咧嘴,若有所云。
南岸凉亭上行二十余米的半坡上,建有桥神庙。建造时间和建桥时间大致相当。相传道光初年,西沙河里沿江而上来了一条小黑龙,看到海棠箐这块风水宝地后,决定驻留下来。它把寨前河段扫成深不可测的龙潭供己栖身。因跃入龙门未久,它性格顽劣,桀骜不驯,随时随性在龙潭里翻腾捣鼓,兴风作浪。导致河水暴涨,淹没沿河两岸的村寨和庄稼,村民深受其害,虽多次杀猪宰牛祭拜祈求,却无济于事。人们不堪其苦,准备搬迁避祸。
一天晚上,当地一位有名的铁匠在梦中见到一位白眉长须的老者,自称是桥神。他告诉铁匠,小黑龙行凶作恶,自己也曾多次规劝,然收效甚微。如今也只有将其制服,才能消除祸患,保一方平安。桥神和小黑龙同为神祗,不便交恶。但铁匠可以联合村民打造四根粗大铁链,横贯大河,两端建造四角临江亭各一,两亭八角,八卦僻邪,就可镇住小黑龙,一劳永逸。铁匠惊醒,竟是南柯一梦,然老者的话依然萦绕耳边。遂如实禀告老族长,老族长亦得此梦,众人一拍即合。立刻组织人手,昼夜打制粗大铁链。半年后,建一四链铁索桥横贯于西沙河上,取名永固桥,意思是经得住风霜雪雨、浪涛水患、电闪雷鸣的捶打淬炼,永远稳固。桥两端再建上四角飞檐的杉木亭子各一,树木之中,杉木为大,兼有八卦镇邪、四平八稳之意。临江建亭,亦方便过客路人乘凉休憩,躲避风雨,就此观赏河流风景,称为临江亭。依照桥神指点,桥亭建成,小黑龙果然被紧紧缚住身子,再也无法继续为非作歹,沿河两岸恢复了平静。人们为了感恩桥神救苦救难,就在南岸的山坡上修建了一座桥神庙。
从此,小黑龙被永固铁链桥和八角临江亭牢牢镇住,它在北岸现出原形,化作一条石龙,不分昼夜伸出头来,对着南岸的桥神庙方向吹须瞪眼,好像在鸣冤叫屈,忿忿不平。桥神为了确保西沙河沿岸村民长久安居乐业,就把小黑龙赖以作乱的龙珠子取来,放在身边亲自看管。放置龙珠的地方,后来就变成一口水质清澈甘甜的水井,后人称龙珠井。
永固桥南端上行十余米,进入海棠箐古村落,块石铺砌的入村道路平整宽阔整洁,村寨靠山面水,坐南朝北。家家庭院一袭青砖墙,筒瓦房,白照壁,四合院,齐整俨然,古朴典雅,端庄大气,颇具典型的湘楚建筑艺术风范,湖湘文化在此可窥一斑。户户屋后树木葱茏,房前翠竹蓬生,绿韵忽闪。垂柳婀娜多姿,花草奇卉相间映衬,生机勃勃,景致动人。西沙河在门前淙淙流淌,右岸的大柳树下,石桌石凳整齐排列。
夕阳西下,村民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作,吃过晚饭,纷纷走出家门,放松娱乐。大老爷们围着石桌子下棋品茗打扑克,谈天说地;妇女们聚在一起纳鞋垫,织毛衣,拉家常,或用箩筐装满一筐筐玉米棒子,担到路边,一边谈笑风生,一边剥壳脱粒;姑娘小伙们拿出手机拍照玩抖音,小孩们临河垂钓,或嬉戏追逐做游戏,还有的村民三五成群,沿着河岸悠闲散步,怡然自乐。河中戏水的一群群鸭子和白鹅发出“嘎嘎嘎”“轧轧轧”叫声,人们开心惬意的欢声笑语,“哗哗”水流声,谱成一曲热闹非凡的乡村交响曲,一派宁谧祥和的江南水乡景象。
海棠箐风光秀美,人杰地灵。民国时期的民主革命志士、曾任靖国军第二十五团团长李成桢,就出生在这个腾北水乡。今其旧居遗址尚存,成为西沙河畔一道耀眼夺目的红色风景线。永固桥上五十余米处,有一泥沙冲积而成的小渚,状如鲤鱼卧江。渚上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登岛观月,天上月,水中月,遥遥相对,别有一番情趣。相传李成祯省亲期间,曾多次撑筏登渚,于渚中临江仗剑把酒,仰望苍穹满月,俯观水中映月,不由得慨叹万千,遂吟诗作赋,畅抒报国情怀,后人称水中渚为望月岛。(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