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92-1-/2021-0805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滇滩镇
公开目录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发布日期 2021-08-05 23:18:59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边境是我家 疫情防控靠大家——河西篇

近日来,为切实做好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滇滩镇河西社区各界人士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其中,在疫情面前,边境线上的干部群众志成城逆行而上、齐心协力同舟共济,他们不畏风雨手拉着手抵挡着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尽其所能积极的捐钱捐物,他们负重前行只为换来祖国大后方岁月静好,他们都是值得我们致敬的英雄。

“裸捐”的护林员

舒家寨小组的舒安映是一位年近70岁的集体林护林员,他一直兢兢业业帮助村里守护着集体林,多年来一直未发生过安全事故和偷盗事件。7月30日下午,舒安映老人穿着一身破了洞的旧西装来到了河西社区为民服务站,打算捐赠1万元钱,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熟悉他的人都知道,1万元可是他近一年的工资收入,纷纷劝他少捐点。可他却说:“自己平日里也用不了什么钱,在疫情形势这么严峻的紧要关头,也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民间的“艺术家”

新石小组的石光李、石光胆负责值守“小干柴岭联防所卡点”以来,工作认真尽责,由于卡点往来车辆较多,每经过一辆车他们都要进行认真排查。上山的是什么人,下山的还得是这些人,如果人员对不上号,没有说明原因,坚决不放行。同时,他们在值守换班休息之余,发挥个人兴趣爱好,找来几根竹子用胶带、铁丝扎成了“固守边关”几个大字,并用自喷漆喷成了醒目的中国红,过路的工作人员纷纷停车拍照,因为固守边关是大家一致的目标,在拍照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加油鼓劲。现今这里已然成为了抗疫前线上的“网红打卡点”。

冲锋在前的老党员

“烧灰坝瞭望塔卡点”是河西社区设置的海拔最高的一个值守卡点,海拔高达3 2 0 0 米,这里常年云雾缭绕、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虽然这里的风景很优美,但是生活条件特别艰苦,在卡点值守的老厂小组支部书记李维兴说:“在这里生活的还算习惯,就是有点缺氧,米饭煮出来有点夹生。平日里,没有水喝可以接天上的雨水,冷了可以生火取暖,饿了还可以挖竹笋吃,比起下地干活还轻松许多呢”。接近60岁的他踊跃报名参加第一批强边固防突击队,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国家需要我的时候我就要冲在最前面,请把我安排到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去,我身子骨硬着呢”。

路修远以多艰兮

舒家寨小组的舒继周,也是社区的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委员,他第一个就报名参加强边固防突击队,但由于值守卡点的后勤物资需要一个驾驶技术过硬的老司机来运送,他必须担负起后勤保障的工作任务。其实,后勤保障是一个特别累的差事,送完21个值守卡点下来一般都需要10多个小时,为保证卡点上的物资充沛、食材新鲜,一般隔一天就要运送一次。进山的路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一到下雨天就开始打滑,尤其是快到“小干柴岭联防所卡点”时有一个人称“蜜蜂吊脖子”的回头弯,这里弯急路窄,路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车辆到这里转弯必须在悬崖边上打几把倒车后才能通过,一般人到这里都吓得胆战心惊,别提开车了。舒继周说:“看着村里的弟兄姊妹们在山里面戍边守关,比起他们我的工作不算什么,我现在能做的就是把物资及时运送上去,保证好他们的衣食住行”。

7月25日,新石小组的舒曦莹、舒岐志姐弟两一大早就开着自家的皮卡车来到了社区,20出头的弟弟舒岐志迫不及待地跳下车,边打开后备箱边喊:“支书,我们送来了一点吃的,捐给村里作为疫情防控的物资”。由于父亲去世的早,一个家的担子不由得压在了他们身上,姐弟两很小就到腾冲县城打工,肩负起了养家的责任。当他们听说滇滩镇疫情形式异常严峻,心里十分着急。虽然很想报名到值守卡点去驻守边关,但由于工作忙抽不开身,只好用平日里的积蓄购买了25件矿泉水、10件方便面、2件苹果、2件芒果、1件红牛饮料以支援抗疫前线。

95后的打工小姐弟

祖国山河秀美,党旗飘扬在边境线上。由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强边固防突击队”坚守在祖国边境一线,特殊的时期赋予了这只队伍一份厚重的责任感与伟大的使命感。没有谁生来就是英雄,但当有人想要保卫家国、护佑万民,这个国家便从此有了英雄。面对严峻形势的考验,河西突击队员们越是艰险越向前,危难关头更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