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110-7/20250926-00001 发布机构 保山市生态环境局腾冲分局
公开目录 公示公告 发布日期 2025-09-26 09:26:46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关于新发现物种保护面临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工作基本情况

(一)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长期以来,腾冲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工作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按照“保护、持续、发展”三大功能定位,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森林资源呈恢复性增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建设加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效显著。全力做好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和保护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全力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牢牢守住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

(二)持续加强生物生态资源保护。一是全面推进生物生态安全五大行动。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通过不断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构建稳固的森林生态屏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4.72%,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乡村数量居全省第一,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构筑起坚实的绿色长城。二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守护着万千生灵的家园。目前高黎贡山保护区有高等植物5726种及变种,动物2774种(含亚种),消失30多年的云猫再现保护区,滇桐等极小物种种群培育试验成功,“高黎贡山五种保护模式”列入省级正面典型案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明显。还成功发现了中国兽类新纪录红鬣羚,发现大理铠兰、喜马拉雅铠兰、滇桐等极小保护物种最大野生群,发现并命名了“腾冲掌突蟾”、“腾冲拟髭蟾”“腾冲齿突蟾”等一批新物种,真正体现了高黎贡山“诺亚方舟”的称号。三是通过不懈努力,自然生态系统得到修复,植被恢复加快,主要保护对象羚牛、小熊猫、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白尾梢虹雉等物种的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三)强化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一是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预警制度,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地面监测站等多种手段,对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分布范围、生态环境变化等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二是推动损害赔偿与保护补偿制度落地,明确损害认定标准与补偿赔偿流程。对因工程建设等活动造成生物多样性损害的,依法追究责任并要求赔偿;对积极参与保护且因保护行为遭受损失的主体给予合理补偿。同时在野生动物肇事案件多发区域设置警示牌180块,降低野生动物肇事致人伤害的案件发生率。三是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争取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重点保障监测科研、栖息地修复、濒危物种拯救等工作的资金需求。

二、面临的困难

(一)外来物种入侵防治工作仍需警惕。新发现的物种是否会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后果?所以必须要全面做好外来物种普查和监测预警,摸清我市外来入侵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危害程度,建立预警监测点。做好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防控,强化有害植物检疫执法,从源头上阻止外来有害生物通过引种、调运传入我市,严防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的传入,并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干部群众的防除意识。

(二)持续保护好生物生态资源。持续开展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监测、评估,开展好抢救性保护行动,着力抓好“一试点”“一廊带”建设,促进野外种群逐步恢复。同时,积极向上争取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针对辖区自然保护区内的高黎贡白眉长臂猿、羚牛指名亚种、菲氏叶猴、中缅灰叶猴、熊猴、小熊猫、白尾梢虹雉、黑颈长尾雉、大树杜鹃、长蕊木兰、云南黄连、大理铠兰、滇桐等极小种群物种开展专项调查监测和种群扩繁研究。

三、工作建议

(一)出台资金项目政策,推进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设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资金,每年固定经费和项目,针对高黎贡山有代表特色种群开展有针对性保护规划,开展种群监测,实施回归种植项目,有效改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促进种群保护和恢复。并实施高黎贡山(腾冲段)信息化基础建设,实施基于无线自组网的实时监测系统建设,生物多样性人工监测体系建设以及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数据工程。

(二)完善腾冲国家边境动物疫情监测体系。引进专业人员

和设备,开展边境地区重大动物疫病跨境动物疫情监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切实加强野生动物收容救助、保护扩繁和监督管理工作,全面提升边境地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三)完善保护地管理体系,筑牢国家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加快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创建进度,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理顺保护机构管理体制,实施保护区定界工程,科学合理制定保护规划。进一步增加监测设备和人员,对高黎贡山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展调查监测,针对辖区自然保护区内的极小种群物种开展专项调查监测和种群扩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