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273795-4-/2019-0220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气象局 |
公开目录 | 气象科普 | 发布日期 | 2019-02-20 09:48:22 |
文号 | 浏览量 |
气压变化对人体有影响,会带来三种身体不适
伴随着风暴等天气模式的改变,气压变化会对身体产生一定影响,有些人对此尤其敏感。美国“自然母亲网站”近日总结了气压变化对人体的三个影响。
1.头痛/偏头痛。日本独协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要求偏头痛患者记录一年中的头痛发生情况,然后将这些日记与附近气象站记录的气压变化进行比较后发现,气压低与偏头痛的发病和持续时间有直接相关性。研究人员指出,低气压会造成大气和鼻窦之间产生压差,从而导致头痛或偏头痛。当鼻窦充血或阻塞时,问题会加剧。
2.关节疼痛。英国塔夫茨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对2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进行调查后发现,气压及周围环境温度变化和膝关节疼痛程度之间存在联系。这可能是由于气压影响了连接关节囊的液体黏度,也可能是它触发了关节神经末梢的疼痛反应。不管是哪种情况,当暴风雨来临时,有些人会感到关节疼痛。
3.血压变化。血液通过心脏产生的压力流经身体,这种压力会受到周围空气压力的影响。生物气象学家认为,气压下降时,血压也会下降。对一些人来说,这可能意味着他们有头晕或视力模糊的感觉。血管对周围环境的湿度、大气压、云层厚度或风的突然变化的反应与对寒冷的反应一样,而与天气有关的血压变化在65岁以上人群中更为常见。
高气压的健康影响
高气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们一般在1个大气压(101.33千帕)情况下生活和工作。潜入水下,或在地下水位以下沉箱作业或深层隧道处工作,人处在高压空气环境中。健康人一般能耐受304~405千帕,相当于水下30~40米左右深度,超过此限度的加压过程中,由于外耳道受到压力,可使鼓膜内陷,耳朵有明显的充塞感,耳鸣、头晕等。加压过快,可使鼓膜破裂。在大气压增大时,氧分压增加,可使心跳节律变慢,血流减缓;氮气可溶解在体内组织和血液中。大于7个大气压时,溶解在血中的氮气会发生麻醉作用,使意识模糊,直至死亡。
低气压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小暑以后是大热天,经常会出现闷热、潮湿天气,让人感到压抑得透不过气来,人们怪罪于高温。其实真正的原因是低气压,雷阵雨来临前乌云密布之际正是气压最低之时,我们都有体验大雨降下后气压恢复,人也顿时觉得爽气多了。低气压除了造成呼吸费劲、浑身乏力、头晕、胸闷、容易中暑发痧、反应迟钝生理效应外,还造成情绪变化、烦躁不安、容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效应。数字表明,低气压天气不仅使工伤增加、心脑血管病急诊增多,精神病发作也增加,甚至幼儿园的乖孩子也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攻击小朋友、乱丢东西。考试昏场、车祸增加也是突然气压下降产生的生理心理效应的结果,驾驶员反应迟钝必然出事故、考生心烦意乱当然考不好。
低气压天气就像看不见的情绪杀手,我们要重视它。专家认为,低气压的生理与心理效应实质上就是人体缺氧的表现。而且与空气中的离子有很大的关系,雷阵雨或台风来临前气压下降,空气中的正离子增加,对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暴风雨刚过,气压上升,空气中由雷电大风产生的负离子增加,会使人感到头脑清爽,心情舒畅。
明白了低气压对人的影响,我们应该注意关心气压变化。低气压时,要控制情绪、谨慎对待或暂停工作和调整轻便工作、加大电风扇风量使空气流通,喝些茶水,吃点水果、少量冷饮。对慢性病、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人,老年人、小孩要顺从他们、关心他们,不要激惹他们,如情绪有问题多加疏导,以免病情加重或发作,还要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由天气变化而引起的气压变化,对人的失眠、精神分裂和心脏衰竭等疾病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例如,当冷锋过境或冷气团入侵、气压骤升时,失眠、精神分裂和心脏衰竭现象就会加剧。
我们都知道,气压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的,所以,不同的海拔高度就意味着不同的气压。那么,海拔高度达到多少时,就会使气压降低到对人类生活产生影响的程度呢?临床观察发现,无论是身体健康的人,还是呼吸道和心血管紊乱的患者,如果迁移或出差到海拔1500m以上的高山或高原地区持续停留一段时间后,都会发生许多重要的生理变化。
人们往往有这样的错觉:高原气候由于海拔高、气压低,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病人是绝对不能到高原地区的。而事实恰恰相反,适当的高海拔、低气压环境,对某些病人是有益的。
原来在平原地区患气喘病的患者,一移到海拔1500m左右的高山或高原地区,或者相应的低压气候环境中,气喘症状就会减轻,甚至会完全消失。
患有上颌瘘管疾病的人,在平原地区会时常感到疼痛难忍,而一旦移到海拔1500m以上的高山或高原地区,或相应的低压气候环境当中,疼痛就会马上消失。
膈膜疝的患者往往同时伴有严重的胃病,这类病人如果到了海拔1500m以上的地区,不仅隔膜疝会消失,胃病也会有所减轻。
高海拔的低压环境,对于大多数心血管紊乱的患者也是有利的。因为在海拔高、气压较低的地区中生活,有利于体表血管的舒张,使机体内的血流量增大,人体的手掌和脚底温度相应升高,促使患者们的心血管功能恢复正常。
人体的体内热量调节功能也会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一个体内热量调节功能较弱的中年人,到了海拔1500m以上的地区,体内的热量调节功能将会得到显著改善。
人在海拔1500m以上的高山或高原地区停留的时间长短不同,对人体生理过程的影响也有差异。
如果一个人在高原地区持续停留一个月以上,开始时会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和红细胞的沉积率有所增加,但是过后不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红细胞沉积率以及胃酸的含量都会减少,使人体血液中的成分发生相应的改变。
另外,如果气压和湿度同时发生较大的变化,还会使毒性药物的毒性加剧。例如在美国,当龙卷风等强风暴侵袭时,会使气压降低、湿度剧增,这种天气的变化,会导致泽地黄制剂比平常具有更大的毒性。
气压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随着气象和保健科学的日益普及,人们对温度、湿度、风、日照等气象要素与健康的关系都比较关注和熟悉。但对气压,人们一般比较忽略,天气预报中也没有气压要素。事实上,当气压过低、过高或短时间内气压变化过大时,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还是比较明显的。气压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概括起来分为生理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
低气压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主要是影响人体内氧气的供应。人每天需要大约750毫克的氧气,其中20%为大脑耗用,因脑需氧量最多。当自然界气压下降时,大气中氧分压、肺泡的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都随之下降,导致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从低地登到高山为例,因为气压下降,机体为补偿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环,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的现象。由于人体特别是脑缺氧,还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也会发生障碍,甚至会发生肺水肿和昏迷,这就是通常说的“高山反应”。
在高气压的环境中,肌体各组织逐渐被氮饱和(一般在高压下工作5—6小时后,人体就被氮饱和),当人体重新回到标准大气压时,体内过剩的氮便随呼气排出,但这个过程比较缓慢,如果从高压环境突然回到标准气压环境,则脂肪中蓄积的氮就可能有一部分停留在肌体内,并膨胀形成小的气泡,阻滞血液和组织,易形成气栓而引发病症,严重者会危及人的生命。
气压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多表现在高压或低压所代表的环流天气形势的生成、消失或移动方面。在低压环流形势下,大多为阴雨天气,风的变化比较明显;而在高压环流形势下,多为晴天,天气比较稳定。日本的医疗气象专家经过数年的研究发现,大多数肺结核患者咳血、血痰加重的程度与低压环流天气有密切的关系。患者病情恶化时,有90%是在低压环流形势下发生的,有半数以上是在低压过境时发生的。而在高压环流形势下,支气管炎、小儿气喘病较容易发作。当高压环流移向日本时,日本的喘病患者开始增加;当高压通过时,发病人数便达到高峰值;待高压移出后,日本国内的喘病患者便显著减少。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在高压控制下,空气干燥,天晴风小,夜间的辐射冷却容易形成贴地逆温层,尘埃、真菌类、花粉、孢子等过敏源,容易在近地层停滞,从而诱发喘病的发作。
同时,气压的变化还会影响人的心理变化,使人产生压抑、郁闷的情绪。例如,低气压下的雨雪天气,尤其是夏季雷雨前的高温高湿天气(此时气压较低),心肺功能不好的人会异常难受,正常人也有一种抑郁不适之感。而这种憋气和压抑,又会使人的植物神经趋向紧张,释放肾上腺素,引起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同时,皮质醇被分解出来,引起胃酸分泌增多、血管易发生梗塞、血糖值也可能急升。有学者对每月气压最低时段与死亡高峰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89%的死亡高峰都出现在最低气压的时段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