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当前位置: 首 页 >> 专题栏目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 正文

腾冲市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创新——护好绿水青山 收获金山银山

发布日期:2023-10-27 浏览: 作者:周博胜 来源:保山市生态环境局腾冲分局 打印正文

1.背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生态环境部自2017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

2.起因:201811月,腾冲市委、市人民政府向生态环境部呈送《关于申报创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的请示》(腾委〔2018100号),全力争创全国两山论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同年1212日,生态环境部以2018年第63号公告,命名包括腾冲市在内的16个地区作为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腾冲成为云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腾冲市委、市人民政府十分珍视这份荣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考察腾冲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汇聚众智,凝聚众力,创新做法,以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探索总结了一些腾冲经验腾冲做法

一、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擘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图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要转变思路,开拓新路,敢于打破旧观念,探索发展新模式,深刻领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向往,真正做到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生产,以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实绩造福于民。

2015120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云南要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119日考察腾冲时提出要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希望腾冲积极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腾冲市委、市人民政府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腾冲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进我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示范点建设,探索绿色产业转换富民惠民新路径,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可复制、可推广的腾冲市两山经验实践模式,推动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赢。

201812月12日,我市荣获国家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为云南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为积极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可复制、可推广的腾冲两山实践创新模式,我市全面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示范点建设。截至目前,共创建清水中寨司莫拉佤族村、江东银杏村、中和新岐等14个示范点。20216月份,完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腾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实践展览展厅建设,全面展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做法和成果。按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要求:获得两山基地称号满5年的地区,应当及时在管理平台填报两山指数指标和实施方案推进情况。为确保顺利通过此次评估,2022519日,按照生态环境部印发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管理规程》要求,为确保我市顺利通过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工作,我市组织召开了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工作动员暨业务培训会,并印发了《腾冲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评估工作方案》。

二、工作举措

一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纳入《腾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专节内容,巩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成果,持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二是着力构建生态安全防范和保护科技创新体系及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着力增加研发投入、实施科技项目、培育创新主体、打造创新平台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腾冲市有高新技术企业15户、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户;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户、保山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中心42户(其中省级2户);市级重点新产品30个;科技型中小企业54户;众创空间4个(其中:省级1个),省级星创天地2个,专家工作站7个(其中:省级2个)。

三是大力推动生态绿色产业发展。严格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以上,稳定粮食产量43万吨以上,积极发展肉牛产业,积极创建一县一业中药材特色县。大力发展生物加工产业,推进腾药产业园和伴手礼加工园区建设,加快晨光生物、新绿色、罗瑞生物、魅力汉道等生物制药项目投产达效。积极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加快传统村落创建A级景区步伐,高质量建设大和顺、司莫拉、银杏村等39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将生物多样性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将绿水青山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三、经验做法

腾冲围绕保护、转化、共享,以六个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谱写文明和谐生态幸福腾冲新篇章。

(一)坚定一个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我市抢抓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创建机遇,坚定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深挖腾冲富集的生态健康资源,提升A级景区+特色小镇的文旅产品创新,构建旅游名城产品体系;推出艾思奇大众哲学文化+地质文化+丝路文化+生态文化+翡翠文化+抗战文化+侨乡文化等文化产品,构建文化名城产品体系;推进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合,创新腾药治疗+康养益寿+温泉休闲+医疗保健+伴手礼产品业态,构建大健康产品体系;拓展户外运动、智力运动、竞技品牌赛事、体育产品制造等健康运动衍生产品,构建健康运动产品体系。

(二)贯穿一条主线,筑牢安全屏障。始终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腾冲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切实筑牢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一是形成绿色发展共识。2018年以来,我市将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年度主题教育内容,组织全市党员、干部开展市、乡、村三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研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办法、新举措,积极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方法,广泛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共识。二是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机制,加强对红线区域内人类活动的管控,强化对辖区内自然保护区的日常监管;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大力推行河流河(湖)长制,加强地表水环境巡查执法和在线监测,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健全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全力保护好707万亩森林资源。着力推进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腾冲火山热海县级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管理;加强生态环境联勤联动执法工作机制,发挥生态环境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职能作用,以部门联动提升打击合力,形成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犯罪行为高压态势,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腾冲、美丽腾冲建设。三是全力守护绿水青山。守护一域青山着力推进天然林、公益林保护,强化各类保护地建设管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全面实施森林资源增量、森林资源保育、林业产业增效、生态湿地修复、古树名木保护等工程。建成国家级森林小镇1个,国家级森林乡村6个,省级绿美乡镇1个、省级绿美村庄5个,省级绿色学校14所,省级园林单位6个。守护一方秀水全面贯彻落实健全河(湖)长制,各级河长履职到位,共开展巡河17048人次,发现上报问题174个,已全部销号处理。同时以大盈江流域为重点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实施河道清淤、疏浚30公里,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美丽河流景象。守护一片蓝天开展秸秆禁烧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加强腾越水泥厂脱硝设施运行管理,加大燃煤锅炉和燃煤机组综合整治力度,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严格执行阶段性机动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扬尘综合治理,全面推行绿色建造绿色施工。加强市区露天堆场巡逻检查力度,采取防尘网覆盖、绿化固化等扬尘防治措施。2018-2022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下达的考核目标,未发生较大(Ⅲ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守护一方净土全面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状态调查围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要求,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3个,传统村落整治项目57个。编制《腾冲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0—2025年)》,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开展中心城区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建设,完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推进全市垃圾资源化利用进程。积极推广畜-沼-肥-粮的种养循环模式,促进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

(三)实施一项战略,聚力推进五城同建加快第二污水处理厂、大盈江沿河截污等项目建设,提升改造城市雨污管网16公里以上。累计投入资金2.49亿元加快实施城市公园、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网和市政道路等项目,被评为省巩固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暨国家卫生县城(城市)达标考核优秀县,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和全国文明城市整改复查。加速建设13个美丽集镇,传统村落总数达到97个,入选国家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大力开展自然保护地砂石料火山石综合整治行动。大力实施增色添彩工程,完成绿美公路建设166公里、完成率118%持续推进100个城市公园建设,通过串点连线入园的路径,形成体育公园、口袋公园、小区游园、街心公园环线式串联,构建全城景观化的绿地系统。

(四)发展一个产业,共享绿色红利。一是做大健康食品。按照绿色、生态、有机的理念,建设万亩万寿菊、万亩银杏林、万亩生态茶园等规模农业示范区,打造了茶叶等一批绿色食品,培植了三七鹿茸酒等一批药酒、药膳保健产品,推出了万寿菊等健康产品原料提取加工,研发了茶油等一批以植物为主的保健品。二是做强健康医药腾冲种药、制药历史悠久,有云药之乡的美誉。全市中草药品种资源812种,重点药材品种80种,人工种植品种60余种。三是做特健康运动规划建设了骑行步道、健身步道、界头乡村马拉松赛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了高黎贡超级山径赛、腾马、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等精品赛事活动,努力把腾冲建成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健康运动中心。四是做活健康旅游围绕打造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目标,聚焦温泉康养+旅游”“户外运动+旅游”“中医养生+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四大板块,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准的石头纪温泉、悦榕庄温泉SPA、柏联温泉SPA等康体养生圣地。重点培育龙川江漂流、冰雪小镇滑冰馆、高黎贡山茶博园4星级汽车旅游营地、蒲川清茶文化研学高空玻璃漂流项目等生态旅游新业态。

(五)坚持一条路径,探索腾冲模式。一是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实施旅游高质量发展十大工程,全力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完成文旅投资50亿元以上。推进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东山景区、绮罗文昌宫和文庙创4A级旅游景区工作,确保和顺古镇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新增A级旅游景区25个以上。抓好景区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创建一批全国示范智慧旅游景区。高标准建设大和顺、司莫拉、界头等田园综合体,加快将司莫拉小镇、启迪科学家小镇建成省级特色小镇,打造清水花缘里、曲石下表院、固东深闺里、蒲川清河等乡村旅游新典范,创建一批国家级金牌旅游村。加快建设3个以上高品质酒店,打造两个以上省级最美半山酒店,规划建设和顺、界头、东山等一批高等级民宿带和聚集区。推进大青山运动小镇、西源综合体育中心、乔波冰雪馆建设,引进钓鱼竞技赛和桥牌、围棋智力赛,积极推广冰雪运动,持续办好腾马、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赛、冰球锦标赛、龙舟赛等一批品牌赛事。二是实施文旅融合工程。积极探索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活化利用名镇、名村、名街及文博资源,建设华侨博物馆,开发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等滇西抗战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加快打造最美乡愁旅游带和茶文化康养旅游带,创作3台以上高品质大型演艺节目,出版腾越文化系列丛书,大力研发一批腾菜产品和药膳食品,推动产品融合、业态融合、市场融合,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三是实施业态创新工程。培育旅游+”“+旅游新业态。推进新绿色神农汤屿、团田石屿星河湾等温泉康养项目,统筹社区、居家、医疗机构康养互补发展,扩大温泉康养服务产品供给,争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发展珠宝玉石等网络直播产业,加快荷花湾电商产业园建设,孵化培养一批网红品牌、网红达人,打造一批网络直播示范基地。培育文旅消费热点,打造全仁古街、文星楼等文旅消费街区,争创一批省级示范步行街,积极申报建设跨境旅游免税区。四是实施宣传推广工程。全面实施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总体规划,积极推进品牌营销推广战略,深化全媒体营销和产品精准推送,将火山热海打造成世界超级IP。积极引进办好中国·腾冲科学家论坛等活动,有序恢复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花海节等,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高层次论坛和特色旅游节庆品牌。推广应用一部手机管旅游,持续规范旅游市场秩序,确保游客满意度排名全省前列。

(六)打造一条线路,加强学习创新。一是打造一批生态研学基地。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与生态体验教育相结合,开展生态研学实践,打造集生态科技、教育、实践、休闲和观光为一体的新型生态研学基地。如:和顺图书馆、北海湿地、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银杏村、手工造纸博物馆、艾思奇故居、皮影之乡、火山国家地质公园、蒲川清河茶文化等。二是打造一批生态保护示范点。采取山水园林、阳光康养、和谐宜居、文明生态共建的举措,以一朵生机勃勃的山茶花型布局,建设一芯、四瓣、绿脉、贯通、六屏守护,构建点(花芯)、线(绿脉)、面(花瓣)相结合的生态安全格局,打造一批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植物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村镇等生态保护示范点。如: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和镇新歧古镇、清水乡司莫拉、滇滩镇棋盘石等生态村镇。三是打造一批生态产业示范点。坚持走生态发展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道路,以国际标准加快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体系。如:生态旅游业典型代表为固东银杏村、和顺镇、界头镇;生态产业典型代表为:高黎贡生态茶业、极边乌龙茶厂等。四是打造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基地。着力推进实践创新,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省级美丽县城等,城市生态化、生态文明化在创建中升华。五是打造一批生态治理示范点。一方面持续加大绿水青山保护力度,呵护生态颜值,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惠民项目建设,提升内涵品质,并依托惠民项目,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让群众共享生态红利。

四、取得成效

(一)念好字经,山林资源巧变金山银山。始终像爱护眼睛一样悉心呵护着绿水青山,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广种植中药材,目前,中药材种植面积31.2万亩。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入开展森林腾冲建设和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8.6万亩、义务植树127万株。2022年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67.96亿元(按现价计算),占全年计划60.81亿元的111.76%,同比增长20.03%。其中:第一产业产值23.31亿元,同比增长18.09%;第二产业产值22.41亿元,同比增长21.2%;第三产业产值22.24亿元,同比增长20.94%

(二)写好文章,一座茶山就是一座金山银山。坚持三产融合、茶旅康养,重点实施区域+企业双品牌战略,推动温泉与茶乡、茶山与小镇、茶厂与公园共建共融,赏茶乡文化、游茶山美景、品特色茶餐成为新的研学旅游、休闲度假时尚。高黎贡山”“清凉山”“极边乌龙等品牌,被认定为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远销泰国、巴基斯坦、日本等多个国家。2022年茶叶总产值达22亿元,茶农收入7.2亿元。

(三)做好产业,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以,打造了中国红花油茶第一村——和睦茶花村,乡村田园综合体——界头万亩田园花海,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点——清水花缘里,成功举办花海旅游节、花海马拉松等活动,打造文旅康养新胜地,建设火山热海、大和顺、高黎贡山、南部乡镇、边境风情5大文旅片区,加快和顺5A级景区创建,推动非遗项目商业化和主题街区建设,发展乡村旅游、赛事旅游、公盘旅游、节庆旅游,做活户外经济、温泉经济、康养经济、周末经济、夜间经济,塑造世界腾冲·天下和顺品牌形象;加速建设东山国际康养度假区、精华康城云栖谷等项目,完成投资55亿元;狠抓旅游业提质增效,提高产品转化率,实现门票经济、观光经济向综合旅游消费经济转变;2022年接待游客1635.43万人次、同比增长47.82%,旅游业总收入178.12亿元、同比增长38.30%20231—6月,接待游客总人次904.25万人次,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8.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05%50.55%

(四)搞好经济,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依托3万多株银杏树资源,打造四季江东特色生态旅游。如今的江东村,可宿半山酒店,饱览村在林中的美景;可赏银杏风光,体会人在画中的优雅;可住银杏家、享白果宴、聊暖心话,感受心在家中的温馨。经济越搞越活,江东村实现年旅游收入43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1.9万元,像银杏村这样依托经济发展的特色乡村在腾冲已蔚然成风。

(五)走好幸福路,绿色生态开出幸福花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是习近平主席来到腾冲清水司莫拉佤族村、和顺镇看望慰问乡亲们时的殷切期望。我们牢记嘱托,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推进97个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促进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市,司莫拉佤族村从昔日的穷寨子蜕变成了国家3A级景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第一魅力名镇和顺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腾冲正沿着幸福的方向阔步前进。

四、存在问题和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支撑腾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欠发达仍是腾冲的基本市情,腾冲生态良好,但比较敏感脆弱,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压力大,环境风险既有历史遗留的存量问题,也面临发展产生的增量问题,任重道远。

(一)贯彻执行党中央及省、市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还有差距。一是绿色循环低碳产业发展有待提升。全市结构性污染比较突出。老字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原字号延链提级不够、新字号产业正在布局,经济绿色化水平较低。区域性、结构性、布局性污染比较突出,低端化、粗放式的问题依然存在,绿色产业化进程面临诸多阻力和不确定性;二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明显。腾冲作为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保护任务极为繁重。随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力度逐年加大,全市面临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加快发展、又要保护环境,既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多重考验,对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更高、挑战更大。

(二)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困难较多。1.绿色能源项目引入力度不够。十三五期间及2021年签约引进项目93个,环境治理型项目仅为2个,仅占总数的2.15%,对引入企业参与环境治理型的项目储备不够,对接不多;2.生态环境执法监管能力建设滞后。一是生态环境执法能力有待加强。基层专业执法队伍力量不足,执法办案水平不高;二是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机制不够完善。公安、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草等部门沟通协调、联合执法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制约环境污染违法犯罪打击力度;三是执法人员装备不足。执法队伍性质、人员编制、执法车辆、执法装备等难以满足工作需求;3.绿色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在保值增值自然资本,提高生态产品供给,推动金山银山转化,推动绿色惠民富民,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品牌效应等方面还有很多短板要补。

五、下步打算及意见建议

在下步工作中,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认真抓好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会议及省、市会议精神,积极补齐生态环境保护、转化、共享短板,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化解,加快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工作,走出绿色发展的腾冲实践之路,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一)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担当。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高度的政治担当保护好腾冲的绿水青山净土,守护好中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二是进一步夯实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稳步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全方位推进绿色发展,持续巩固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三是进一步压紧压实环境保护责任,切实把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落到实处。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和审计监督,建立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考核评价机制,切实保障群众切身利益;四是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效能。对生态环保领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做到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摒弃盲目乐观思想,营造生态环境保护良好社会氛围。

(二)聚焦生态发展,建设美丽腾冲。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以大健康产业统领一、二、三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激发经济发展的创造力、竞争力,提升发展动能,在更大范围内挖掘乡村资源、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依托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推进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融合,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将腾冲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