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56883603-8-30/2016-0913007 | 发布机构 | 腾冲政务服务管理局 |
公开目录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发布日期 | 2016-09-13 09:43:14 |
文号 | 浏览量 |
强化建设和管理
打造阳光政务和阳光交易新格局
腾冲市政务服务管理局
(2016年7月14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莅临中心检查指导工作。腾冲市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自2012年12月建成运行以来,始终秉承“为民、务实、清廉、高效、规范、透明”的服务宗旨,以“打造阳光政务、阳光交易”为使命,以“建一流中心、带一流团队、创一流服务”为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拓展平台、优化管理,促进两中心工作提速升级,努力推动阳光政务、阳光交易上水平、上台阶。
一、提升服务品质,打造阳光政务
腾冲市政务服务工作坚持“123453”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高效便捷服务这一条主线,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牢固树立“三围三转”服务理念,有效落实事项、骨干、授权、领导“四进中心”,切实做好抓功能优化、抓服务拓展、抓政务公开、抓规范管理、抓限时办结“五抓措施”,抓牢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内部监督“三个强化”,努力打造阳光政务。
(一)围绕高效便捷服务一条主线,高标准建设政务服务平台。为便于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腾冲按照“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满足功能、适度超前和高效率运行、高质量服务、高水平管理”的总体定位,采用“下审批、上交易”的模式新建市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2011年10月动工,2012年12月投入运行。“两个中心”占地30.243亩,建筑面积16762平方米,投资7014万元(土地除外)。根据功能需求,政务服务大厅共设有前台窗口176个,后台办公室73间,每个前后台统一配设,分别安装了电子政务网、互联网和部门业务专网接口,形成了互为补充、软硬件一次到位的前后台办公模式,让应进部门找不到不进驻的理由。
“两个中心”智能化系统建设到位,投入占中心总投资的12.7%,达890万元,建有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机房保障系统、会议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窗口评价系统、应用软件系统10个智能化子系统。形成以“两个中心”为核心,覆盖全市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实现了纵向到省、市,横向到部门和乡镇的网络架构,满足了现代办公和电子监察应用需求。
在建设市级“两个中心”的同时,全面推进乡镇为民服务体系建设。结合各乡镇办公场所特点,按照新建、改造、整合三种模式分类打造示范点后向面上推开。目前,全市18个乡镇221个村(社区)全部建成了为民服务中心和为民服务站,乡镇设立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二)积极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即:部门审批职能向一个股室集中,各部门审批股室向中心集中,各部门指定进驻中心的“首席代表”全权履行各项审批职能或代办相关审批事项。各部门审批服务事项进驻中心到位,中心窗口成为部门行政审批的唯一受理窗口;对需现场踏勘、联合审批的事项,变群众跑为部门内部跑,减少了群众办事的时限。腾冲市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要求,推进政务服务工作,明确了各窗口首席代表和部门分管领导,将办理事项的权限和责任明确到对应的窗口工作人员。进驻单位的各股室认真梳理审批事项,将相近职能合并、分类,减少窗口设置,防止窗口职能交叉重叠,让最少的窗口发挥最大功能。如,住建窗口共受理、办理审批服务事项58项,通过合并同类项整合为规划、房管、城管、建管四类窗口,并实现了事项的整合办理,摸索出了“前台守、后台走”的一条龙服务模式。国土窗口取消了会签制度,由分管领导到中心带班审签文件,确保受理的事项在材料齐备的条件下快速审批。
(三)筑牢“三围三转”服务理念,推进“四进五抓三强化”工作措施。牢固树立“部门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群众转、中心围着社会转”的服务理念,强力推进全市政务服务工作,促进政务服务均等化、规范化、高效化,努力打造腾冲政务服务品牌。
1.落实“四进”,“部门围着窗口转”
事项进中心。市级除设立公安出入境管理、公安交警车辆管理、农用拖拉机检测、进口物资报检、检验检疫、和顺古镇保护、经济开发区6个政务服务分中心的相关事项在各分中心办理和在实际工作中属“部门内部流转、上门服务、委托办理及长期未发生”的事项原渠道办理外,其余行政职权和便民服务事项要求一律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受理、办理,并由进驻部门向乡镇、各相关领域发出通知,明确原单位不再受理。全市进驻市政务中心的部门38家,进驻事项277项。
骨干进中心。各部门把业务骨干派驻中心,保证在中心办结所有进驻事项,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在进驻中心1年以上方可轮换,大多窗口工作人员自中心运行至今均未轮换。
授权进中心。进驻中心的部门向窗口首席代表充分授权,公示授权委托书,中心统一刻制了各部门行政审批专用章,专门用于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窗口首席代表及工作人员在授权范围内,对即办件当场办结;对需外出作业、单位协商决定等不能在窗口即时办结的重大事项,由窗口首席代表负责联系督办,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领导进中心。分三种情况实行部门领导进驻中心值班制,并建立了长效机制。一是涉及投资项目集中审批的部门、授权窗口不到位需要领导审签或审批服务事项较为专业的窗口部门原则上由分管领导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带班,若进驻领导不能固定,可采取班子成员轮流带班的方式进驻,但必须授权进驻领导审批权。二是已100%授权窗口首席代表审签或审批服务事项较为单一的窗口部门须明确一名班子成员分管窗口工作,并保证一周内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半个工作日到窗口检查指导工作和面对面服务群众。三是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的部门按中心安排的进驻月份安排领导进驻窗口带班。
事项、骨干、授权、领导“四进中心”的落实,形成了相互促进的便民服务方式,解决了困扰政务服务中心运行管理的诸多难题。
2.采取“五抓”,“窗口围着群众转”
抓功能优化。将群众需求进行分类,把职能相近的部门窗口相对集中,按“职能相近、分层入驻”的原则,中心分设为“民生服务大厅、企业服务大厅、项目服务大厅(集中审批中心)”及公共资源交易区、管理服务办公区、后勤保障服务区。规范布局了投资项目三级联动审批服务平台,建成运行了三级联动审批服务中心。按照“两集中、两到位”的原则,部门审批事项和人员进驻中心到位,部门领导进中心值班直接审批,实现了审批关口的前移和透明、快速的并联审批机制,形成了“一窗受理、同步审批、限时办结、全程监督”的运行模式。
抓服务拓展。为方便办事群众,将中介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企业纳入政务服务中心的入驻范围,接受主管部门和政务服务管理局的双重管理,设置了自助银行、便民打印店、便民商店、照相室、书报台、窗口单位档案中转室及计划生育药具自动发放机等配套设施,开通了公交专线,增强了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抓政务公开。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政务服务网站、网上大厅、LED电子显示屏等广泛发布政务信息,编写了《腾冲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指南》,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事项的办理依据、办理条件、办理时限、收费依据和标准、联系人、联系方式等汇编成册,发放到全市乡镇为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为民服务站。既让群众不出门便可查询相关事项,又能让乡村为民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掌握事项办理流程,准确进行解释。政务信息的大力度公开,让政务服务中心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的同时,又促进了窗口部门“四进中心”的落实。
抓规范管理。制定并严格执行中心管理规范,除制定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一次性告知制、投诉举报制等内部管理制度外,还制定了中心管理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行为规范,涵盖禁止性规范、学习规范、仪容仪表、语言规范、桌面规范、安全规范、保洁规范、考勤规范等8大类,并在大屏上随时滚动,提醒工作人员哪些可以为、必须为,哪些不可为、禁止为,实现从“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的日常管理要求中规范政务服务行为。结合工作实际,在政务服务中心大厅推选了各楼层组长、副组长,协助政务局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将工作人员执行纪律情况纳入月通报和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形成政务服务管理局和派出单位齐抓共管的局面。中心坚持严格要求和人性化管理相结合,为窗口工作人员提供休息、就餐场所,组织锻炼,开展活动,窗口部门力所能及的对派驻人员给予生活、工作上的关心。
抓限时办结。凡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行政职权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行“一般事项直接办理、特殊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全程代理、上报事项责任办理、控制事项明确答复”的办理机制,保证进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事项“一窗受理、一站办结”,杜绝“体外循环”、“两头受理”。在实际运行中办理时限实现了“双减半”:即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减半,实际办理时限又在承诺时限的基础上再减半。
3.抓牢“三强化”,“中心围着社会转”
群众和社会的评价就是“中心”工作纠错和改革的方向,必须抓牢三个强化。
强化群众监督。将工作人员监督牌上墙的同时,在各窗口摆放涵盖工作人员身份信息、服务事项、服务承诺的桌牌,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安装了各楼层意见建议、投诉举报箱。设置了群众诉求受理窗口、群众诉求接待室、问询投诉台及服务对象评议台,方便群众监督投诉。
强化社会监督。聘请了8名政务服务行风监督员,配合开展定期、不定期巡视督查。
强化内部监督。建立评先评优机制强化各楼层内部监督,激励窗口工作人员改变工作态度、转变工作作风。以楼层为单位按季度开展“党员示范窗口”、“优质服务之星”和“流动红旗窗口”、“流动红旗标兵”评选,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今年上半年,市中心、分中心、乡镇中心共受理34.52万件次,其中市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8.85万件次;通过投资项目集中审批窗口受理项目380个,投资总计502.16亿元。
二、创新管理体制,打造阳光交易
在公共资源交易中,我们紧紧围绕“5342”工作思路,即:以规范招标(采购)行为、规范投标(供应)行为、规范代理行为、规范评审行为、规范行政监督行为等“五规范”为工作主线,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交易平台、监督平台“三大平台”,提升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招拍挂、产权交易“四类业务”、达到硬件上实现开标区和评标区分开、软件上实现管办分开和中介服务机构管理得到加强、行业部门监管得到加强的“两分开两加强”目的。出台了《腾冲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腾冲市公共资源交易当事人不良行为管理办法(试行)》、《腾冲市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办法(试行)》、《腾冲市房屋市政、水利工程和公路工程评标办法》、《腾冲市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实行守法、廉洁、诚信承诺制(试行)》(简称“四办法一制度”)。推行经评审的最低价法解决围标的问题,取消报名截至时间解决串标的问题,建立由194位专家组成的评标专家库并建成运行语音抽取专家系统解决手工抽取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投资950万元采用PPP模式建设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化平台7月1日正式上线运行,形成了“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政府有效监督”的腾冲公共资源交易和监管新模式。今年上半年,共发生交易457宗次,交易金额17.4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