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101-9-/2020-0303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 2020-03-03 10:16:32 |
文号 | 浏览量 |
腾冲市农业农村局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计划
2019年腾冲市农业农村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抓住发展机遇,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农业快速稳妥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业农村局基本情况
2019年3月,机构改革后腾冲市农业局更名为“腾冲市农业农村局”,加挂腾冲市畜牧兽医局牌子。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农村局。原腾冲市农业局内设的17个股室调整为16个;有行政编制32名,实际在编公务员43人,科级领导职数7名。下辖农技推广所等17个二级事业单位,有在职干部职工195人。机关党委下设18个党支部(其中非公企业、社会党组织党支部2个),共有党员164名,其中女党员54名,占党员总数的34%;少数民族党员9名,占党员总数的5%;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党员152名,占党员总数的93%,有入党积极分子1人。职能职责方面,增加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市发展和改革局农业投资项目管理职责,市财政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职责,市国土资源局农田整治项目管理职责,市水务局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职责,林业局的农村能源工作职责;草原监督管理职责划转林业和草原局。
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2019年农业总产值64.47亿元,同比增6.3%;农业增加值41.38亿元,同比增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6元,同比增9.6%。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8亿元。
(二)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是传统产业稳中向好。2019年,肉类总产量9.22万吨,畜牧业产值25.44亿元;收购烤烟33.5万担,烟农收入达5.02亿元;实现茶叶总产13648吨、总产值13.05亿元,茶农收入5.88亿元;水产品产量达10100吨,实现产值1.8亿元;油菜总产5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
二是特色产业迅速壮大,中药材、肉牛、万寿菊三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中药材产业。全市2019年中药材种植养殖总面积达22.2万亩。全年产量突破万吨大关,达到1.3万吨,实现产值突破20亿元,达22.78亿元。截至目前,全市有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工企业33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家(种植企业1家、加工企业3家)、专业合作社168个(省级以上示范社11个)、中药材协会2个。
2019年成功申报云南省中药材“一县一业”示范县,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腾冲市“一县一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一县一业”工作办公室;下一步工作中将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打造“开放型、创新型、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一县一业”主导产业发展,以做大做强百年“腾药”品牌为目标,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医、药、健、养、游”一体化平台,将腾冲打造成为滇西绿色中药材产业发展示范区、云南中药材养生目的地。
肉牛产业。腾冲是云南省肉牛优势区域,是全国237个肉牛基地县(市)之一,2017槟榔江水牛良种繁育系统被列为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8年列入全国槟榔江水牛产业优势区,2019年腾冲槟榔江水牛良种繁育场被列为全国肉牛核心育种场、国家级资源保种场;紧抓“全国唯一的河流型水牛,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槟榔江水牛产业优势区”的优势,进一步选育、扩繁,目前全市槟榔江水牛存栏1.08万头,其中能繁母牛6618头、种公牛253头。以“优供给、强安全、保生态”为目标,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稳步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推进粮改饲、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着力提升质量安全水平。2019年全市肉牛存栏14.3万头、出栏6.06万头、产奶7990吨、产肉9760吨、实现综合产值5.28亿元。
万寿菊产业。重点打造万寿菊全域花海。2019年种植万寿菊4.07万亩,实现鲜花产值4100万元。坚持“政府搭台、农民自愿,集中连片、订单收购,科学规划、有序发展,三产融合、全域发展”,把万寿菊产业融入全域旅游,打造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样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三是新兴产业正在崛起。高端冷水鱼养殖产业快速成长。以三文鱼、鲟鱼产业为重点,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发展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结合腾冲生态优势,激活企业发展动力,增加水产品中高端供给。目前滨鲲中智三文鱼养殖基地已完成育苗车间建设,孵化三文鱼苗种10万尾。荷花鲟鱼庄园项目工程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开始试养投产。
(三)农业产业化水平全面提升。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来抓。目前,全市培育专业种植养殖大户1993户,家庭农场186个(其中51个保山市级家庭示范农场,6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6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社员84173户,带动农户收入8.5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8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5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云南省著名商标19个,地理标志商标核准确权登记13件(腾冲饵丝、腾冲红花油茶、腾冲红花油茶油、腾冲雪鸡、槟榔江水牛、明光小耳猪、腾冲红茶、腾冲绿茶、腾冲乌龙茶、腾冲白茶、腾冲黑茶)。有两家企业的2个产品获得“保山名牌产品”,5家企业的7个产品获得“云南名牌产品”,7家企业的11个产品获得“云南名牌农产品”。有“中华老字号”1家,“云南老字号”3家;“腾药美洲大蠊被评为2019年云南省十大名药材。”。腾药、福德生物两个美洲大蠊养殖基地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GAP认证;有“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单位24家,认证基地面积189.63万亩、猪5000头、鸡50000羽、鱼6000立方米水体。
(四)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近年来按照农业发展机械化、产业生产规模化、节本增效最大化思路,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机具”三个重点,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农机购置补贴项目为带动,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推进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农机总动力43万千瓦,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65%。
(五)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今年在统筹粮食、重要农产品“两区”划定和畜禽养殖三区规划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0.45亿元,建成高标农田3.06万亩、农耕道路26.29千米、排灌沟渠48.33千米、取水坝3座,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
(六)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充分利用基层农技推广补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高产创建等项目实施。先后推进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选聘、培训农技人员145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725户;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运用率达98%以上,主推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户均产量比周边农户高15%。全年完成2670亩测土配方、化肥减量增效样板工程,发放水稻配方肥90吨、补助资金24.21万元,商品有机肥84吨、补助资金5.04万元;推广秸秆发酵还田技术示范1万亩。同时扎实推进土壤墒情监测工作。共完成监测20期,采集上报墒情数据40个,为综合评价全市主要农作物长势、土壤墒情、农业自然灾害、作物产量、农业生态环境等情况提供了科学依据。有效促进科学施肥水平,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七)农村改革发展稳步推进。一是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有序推进。已完成217个村(社区)2680个村民小组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颁证工作进入最后阶段,完成确权数据农业农村部汇交通过,颁发经营权证书13万本;建立确权档案4.8万卷;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按照《腾冲市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实施意见》指导全市土地流转,2019年全市农村承包地累计流转1.15万亩;三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加大对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的指导检查力度,健全完善代理服务中心的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人,按规章办事。
(八)产业扶贫工作成效明显。一是出台了《腾冲市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明确了产业扶贫扶持政策,为推动全市产业扶贫工作,加快产业发展,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二是抓实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建立产业扶贫项目库。组织有意愿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一户一法”的原则开展产业培训,因户施策优化扶贫项目设计,确保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目前,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32个,覆盖17个乡镇,投入产业扶贫项目补助资金2797.82万元;三是积极培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探索“双绑”带动。以龙头企业绑定合作社、合作社绑定农户的典型模式。为乡村的产业选择、农民培训、技术服务、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提供了组织保证和有效实现形式。目前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新型经营主体数量达300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1171户,占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的83.95%、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建档立卡户95.81%;四是多措并举,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资金投入企业、对现有资产资源进行升级改造、开办实体经济等多种渠道创收增收;五是加大技能培训,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累计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192场次、培训农民2.42万人次;六是脱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农业农村局联系界头、新华两个乡镇10个村(社区),农业农村系统内238名干部职工结对帮扶68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联系非卡户3958户,科级干部参与挂钩村民小组10人、挂钩村民小组108个,抽派6名干部到界头、新华、滇滩3个乡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全年农业农村系统共走访贫困户3470户/次,制定家居环境整治一户一方案1220户,农村房屋“遮风避雨”项目一户一方案377户,累计投入104.6万元(含全局职工捐款24.54万元)。
(九)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
1.因地制宜,全面治理生活垃圾。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农村,加快城乡垃圾处理系统衔接协同,实现垃圾处理一体化;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的乡村,结合当地实际,在源头分类减量、资源化利用的基础上,坚持区域集中处理与就地就近处理相结合。截至目前乡镇镇区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达100%,村庄垃圾设施覆盖率为96.43%。今年以来加大力度对集镇、公路、河道、非正规存放点进行垃圾集中清理。共清理存量垃圾2万余吨,取消5个非正规垃圾存放点。同时,全面抓好“保洁制度、收费制度”两个保障。未来将加大力度,探索切实可行的垃圾分类处理办法,逐渐提高再利用、再回收比率。
2.分类指导,补齐污水处理短板。对人口集中且规模较大的村庄采用一体化集中处理方式;对人口相对分散、污水容易收储的村庄采用氧化塘生态处理工艺;对人口比较分散、污水不易收集的村庄采用分散处理与生态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方式。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站)23个、村庄污水处理设施239个、安装分户式污水处理设备(中国罐)1700个。截至年底,全市乡镇镇区、建制村、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94.34%、80.2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明显。
3.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农村公厕方面,由市级统一编制农村公厕建设方案,在全市乡镇镇区实施公厕新建及改造35座;在行政村新建、改扩建公厕334座,乡镇镇区、行政村水冲公厕覆盖率均达100%。户厕改造方面,采用“水冲式卫生厕所+装配式三格玻璃钢化粪池+资源化利用”为主要技术方案,统筹危房改造、易地搬迁、示范村建设等项目先行先试。市财政给予每户无害化卫生改建400元补助资金,鼓励引导户厕改造。截至年底,全市共有卫生户厕97987座,占全市总农户的81.18%。今年来,共完成无害化农村户厕改建25796座,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4.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全面摸清底数,查找差距短板,明确整治内容,制定工作清单,准确发力、逐项落实,以省级规划示范村、传统村落保护和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容村貌。
三、存在问题
(一)发展水平低,企业实力不强。我市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基础薄弱,投入不足,资本进入少,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企业散弱小现象突出,家族式、作坊式企业较多,企业规模小、规模化程度。
(二)示范效应不明显,带动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作用的发挥及示范效应不明显,农户参与程度不够,在8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只有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6个省级龙头企。
(三)品牌不响,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叫得响的腾冲农产品品牌,农产品“质优价廉、销售难”问题普遍存在,精深加工产品少、产品同质化突出、产业链延伸不长,产业融合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四)农村改革力度还需加大。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已落实到户,但农村土地所有权尚未落实到村民小组;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较慢;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较少,经济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四、下一步工作任务
(一)聚焦“产业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传统产业的发展创新能力,依靠科技,推进粮油、畜牧、烤烟、茶叶、蔬菜、水果等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转变,走集约、高效、绿色、安全、可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二是培育壮大中药材、高端冷水鱼(三文鱼、鲟鱼)等特色产业,做大牛羊、做强生猪、做优水牛奶、突破家禽及特色生态养殖,积极发展万寿菊、荷花、玫瑰花等新兴产业,走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农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度假、观光体验、农耕文化、科普教育等乡村旅游,拓展乡村服务功能,延伸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于融合发展。
(二)聚焦“乡村美”,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一是按照年初计划,实施好“五美一最”工程,圆满完成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任务;二是继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村庄道路、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公共服务、娱乐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抓好公厕的提升改造和无害化户厕的建设工作;四是抓好“全国乡村治理体系试点县”创建工作,探索共享共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路径,完善基层治理方式,加强村级权力监督,创新村民议事协商形式,创新现代乡村治理手段。
(三)聚焦“农民富”,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一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加快农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步伐,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二是实施产业扶贫行动计划,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三是加大培育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聚焦“转作风”,打造新型农业农村干部队伍。一是增强学习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结合工作实际,提高学习质量和水平,提高干部队伍的创新力和执行力;二是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提升工作效率;三是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继续抓好《准则》和《条例》的学习,为团结干事,推动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四是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切实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干部队伍。
(五)重大工程、重点项目
1.积极向上争取农田建设项目资金。计划申报建设高标准农田5万亩,申请建设资金7500万元。目前正在开展项目规划的前期工作。
2.积极争取腾冲高黎贡山茶旅走廊建设项目(重大项目)的立项支持。
3.重点支持冷水鱼产业综合开发。
4.争取腾冲市成为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