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101-9-06_A/2018-0207005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计划总结 | 发布日期 | 2018-02-07 10:38:13 |
文号 | 浏览量 |
腾冲市农业局2017年工作总结
2017年腾冲市农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抓住发展机遇,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农业快速稳妥发展。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7年完成农业总产值57.66亿元,同比增6.3 %;增加值完成35.95亿元,同比增6.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人均10331元,同比增9.9%。
2017年全市粮食种植124.95万亩,单产345公斤,总产43.1万吨,比年增加0.72万吨,增1.68%。实现肉类总产量达13.65万吨,同比增长0.7%;实现畜牧业产值22.96亿元,同比增602%。
烤烟完成34.28万担收购任务,烟农收入5.101亿元;茶叶总产1.318万吨,农业产值10.6799亿元;中药材及香料种植面积19万亩,产值8.7亿元;完成水产品总产量1.15万吨,占全年计划的100%,实现产值2.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8.6%。预计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48.96亿元,同比增20%,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7.66亿元,同比增15%,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4.06亿元,同比增15%。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抓产业发展,寻求工作突破。一是突破产业培植规模。以保山市扶持“十个万亩”规模种植业项目为契机,重点推动了禾顺公司万亩银杏采叶林示范区、高黎贡山茶业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区、恒益集团万亩大马士革玫瑰种植及精深加工产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华农公司万亩大蚕豆及“十里荷花”观光农业示范区、滨鲲中智和阿穆尔集团万吨高端鱼养殖加工示范区五个规模农业示范区。其中,禾顺公司和高黎贡山茶业“两个万亩”纳入了保山市“十个万亩”产业基金扶持。
禾顺公司万亩银杏采叶林项目已完成土地流转14400亩,其中2017年新增流转土地10600亩,完成银杏种植5000亩、间作红豆杉5000亩,改造6000亩,启动了银杏提取物加工厂建设的前期工作。高黎贡山茶业万亩生态茶园项目去年以来流转茶园10150亩,完成茶园改造10150亩,建设厂房17250平方米。 恒益集团大马士革玫瑰项目开展了试种和试制产品研发。华农公司在曲石、界头种植大蚕豆3000余亩;在腾越镇下河村种植荷花746亩,正在建设观光栈道,与城市四项工程的重点项目——下河村湿地恢复工程进行有效连接,形成了新的田园景观。滨鲲中智公司是去年引进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目前公司槟榔江三文鱼繁殖场建设已近尾声,正在办理向智利进口三文鱼鱼卵手续,争取年内进行繁殖,明年下半年前投放深水网厢,2019年上半年出产品;阿穆尔集团荷花鲟鱼庄园项目完成进场路建设,10月份动工,2019年出产品。该公司未雨绸缪,实施“渠道先行”战略,今年6月与华彬集团合作在伦敦注册贝赫纳鱼子酱品牌,未来产品将由华彬集团以包销方式主要面向欧洲市场;还与武汉大学合作,对鲟鱼分部位进行有效成分和理化指标分析研究,为将来开发鲟鱼系列保健品、化妆品、深加工食品做准备。我市“两条鱼”预计2021年达产1万吨,实现综合产值10亿元、税收2000万元,有望成为代表腾冲农业产业和农特产品又一新的名片。
二是突破传统养殖业。养好“三头牛一只兔”;抓住国家实施跨境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试点工作的机遇,先行先试,建成了密森肉牛隔离育肥场,已累计购进境外牛8000多头。目前腾冲虽未列入试点,但为今后试点的争取和培育我市肉牛产业奠定了基础,密森公司正在开展肉牛屠宰加工厂建设的前期工作。依托腾冲槟榔江水牛养殖系统列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机遇,正在推动康恩贝集团巴福乐公司许家田万亩高原生态牧场建设,公司存栏槟榔江育龄奶水牛近1000头,计划年内达1500头,3年达到万头规模,并适时建设婴幼儿奶粉厂。恒益集团云岭牛项目已流转芹菜塘牧场1.5万亩,种植牧草8000亩,签订养殖户协议110份,10月份动工芒棒马家村养殖场项目。优牧康健公司獭兔养殖和皮草加工扩建项目8月份已完成,计划3年内达到年出栏100万只的规模。
三是突破观光休闲农业。在持续打造界头15万亩油菜花海、江东银杏村、和睦油茶村品牌和“十里荷花”景观的同时,在中和、荷花坝区打造以果蔬种植采摘和特色餐饮服务为主题的片区式体验庄园,目前该片区已种植特色水果27个品种,果蔬和稻鱼面积19030亩,有农家乐28家,年接待游客超过4万人次。今年将在该片区的核心区——中和樊家营果蔬采摘园,投入田间工程资金600万元,配套形成田间旅游环线。
四是突破农业项目招商。我们主要围绕生物健康产业和高端冷水鱼产业,加大招商力度。继2016年成功引进了“一花两鱼”3个项目,今年引进了华农公司万亩日本大蚕豆和“十里荷花”项目、广州客商投资的华盟农业科技观光园项目、丫丫公司的重楼种植项目。目前,6个项目均已启动实施。在招商引资中,我们注重实效,如“十里荷花”和华盟两个项目,从推介、签订协议到实施均不到一个月时间。目前,主要与晨光集团、丰农集团对接万寿菊、纹党参种植加工,计划引进油牡丹进行试验。
五是突破产业发展机制。在推动禾顺公司万亩银杏采叶林项目时,探索形成了“基金促动规模、国有控股民营、土地全额流转、农民变身工人”的发展规模农业的“公平”模式,破解了涉农龙头企业融资难、发展规模农业土地集中难、农村社区壮大集体经济难、贫困群众持续增收难的“四难”问题。在推动“十里荷花”项目时,采取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社区、社区将土地打包入股给企业、企业保底分红给社区、社区留成分红、组和农户分别分红的流转模式,破解了在城市周边发展产业流转土地难、流转费用高、入住企业先期投入大的问题,让农户流转土地后多了盼头,形成了企业与农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一份土地五份收入”。今年以来,全市流转土地已突破2万亩,累计流转9万多亩。
(二)培育经营主体,强化龙头带动。按照“龙头企业引领,合作组织带动,能人大户示范,园区化发展”的思路,把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来抓。一是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目前全市有专业种植养殖大户1940户,总经营土地面积25060亩,其中自有承包土地15056亩,流转土地10004亩,常年雇工2020人,季节性雇工1125人。二是积极发展家庭农场。全市有家庭农场180个,18个家庭农场认定为保山市级家庭示范农场,2017年申报保山市级家庭农场21户待认定。三是巩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市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59个,带动农户78015户,助农增收8.06亿元。四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市有涉农龙头企业80户,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4户,保山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1户。申报省级龙头企业1户、保山市级龙头企业8户待认定。五是引导具备条件的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上市。遴选出拟培育上市企业4家,分别是腾药、极边茶业、高黎贡山茶业、高黎贡山食品公司。
(三)强化品牌意识,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是引导企业走品牌化路子。目前,全市 “三品一标”认证企业单位23家,其中有机食品认证企业6家、绿色食品认证企业5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企业7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单位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单位4个;认证基地面积191.5万亩,其中有机食品认证面积2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8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81.5万亩、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面积100万亩;认证产品48个,其中有机食品12个、绿色食品13个、无公害农产品1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登记1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产品12个。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腾药、高黎贡山),云南省著名商标26个,云南省名牌农产品11个,“中华老字号”1个, “云南老字号”2个。
二是引导企业走出去开拓市场。去年以来,组织了100余户次的龙头企业参加了以色列和国内举办的大型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树立“互联网 + 公共品牌 + 农业企业 + 农特产品”的理念,目前有20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销售。探索并发挥政府在农产品销售平台上的公信力作用,注册了“腾冲茶”、“云南腾冲农特产品信誉标识”,正在申报“腾冲重楼”新品种。与平安银行合作,从茶产品着手,利用其平台逐步扩大我市农特优产品的品牌形象。
(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暨高标准农田建设4.98万亩;农作物良种推广77.2万亩,占计划的100%,病虫害防治470.2万亩次,占计划的100.1%;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60.8万千瓦特,同比增4.21%,完成农机作业总面积242.5万亩次,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65.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五)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抓好扶贫工作。一是牵头制定全市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和2017年度计划。指导各乡镇、4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制定了产业扶贫规划。
二是分类开展了产业发展统计工作。开展了对4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到点到户的产业发展和全市所有乡(镇)村(社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统计工作。目前,今年要脱贫出列的8个贫困村已流转土地1350亩,预计可流转土地1670亩。
三是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目前,共有企业28个带动贫困户1501户、合作社45个带动贫困户1287户、家庭农场3个带动贫困户36户、专业大户10个带动贫困户33户,合计带动2857户。
在扶贫领导小组的重视下,2015—2016年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贷款贴息项目19个(公司18个、合作社1个),补助资金870万元;2016-2017年实施扶贫再贷款项目14个(公司4个、合作社3、大户7个),贷款6530万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503户,其中带动建档立卡户就业17人。
四是向涉农龙头企业征询提供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岗位。目前,共有23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99个,其中固定工岗位112个,季节性岗位387个。
五是配合乡镇打造产业扶贫的典型。如北海三奇毛驴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4100万元,养殖毛驴521匹,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6户;康恩贝集团界头周家坡奶水牛养殖目前收奶站正在建设,报名养殖400头,计划可带动贫困户100户;腾冲华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带动曲石、界头6个村种植烟后日本大蚕豆3500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1户种植44.5亩;新华乡种植猕猴桃3000亩、坚果1920亩,带动贫困户737户,占全乡贫困户的45.3%;纳入保山市10个万亩产业基金扶持的禾顺生物科技公司和高黎贡山茶业公司分别带动贫困户94户和184户。
六是抓好村集体经济收入工作。今年脱贫出列的自治、小甸、云华、宝峰、竹坝、猛蚌、三家村、邦户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任务已基本完成,其中已超过5万元的为明光自治和固东小甸,其余6个村将利用两级市30万元补助资金入股公司,腾越镇宝峰社区入股腾冲腾鸿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另外5个村入股4家农业龙头企业和1家旅游企业解决。
七是在农业系统推行“挂企联村”制度。要求全系统党员干部、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通过实施“一示范、二挂联、三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推进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企发展。
三、农业产业发展中的问题和短板
(一)传统产业“长”,规模特色“短”。主要表现在:产业趋同和低水平发展问题突出,特色产品多为“小众低端”,产业“小而全”,产品“多而杂”,品牌“少而小”,经营“散而乱”。如:我市上一定规模的6家茶叶加工企业几乎生产所有茶类,多达300多个茶品;我们有19万亩的中药材和香料,种植品种多达64个。又如:我们虽拥有2个中国驰名商标,3个“老字号”、26个云南著名商标,但市场占有率、影响力远远不够。
(二)经营主体“多”,龙头带动“弱”。目前,我市在册涉农企业80户,其中保山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1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4户。还有家庭农场180户、种养专业大户194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757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虽有一定的量,但规模小、效益低、带动弱,传统产业貌似强大,却没有一家上规模、有品牌的粮油加工企业,也没有一家肉食品加工企业。缺乏大而强的龙头加工企业就缺乏品牌,缺乏品牌就缺乏市场,缺乏市场就制约农业产业的工业化发展。
(三)生产成本“高”,流通渠道“窄”。受交通制约,传统大宗农产品缺乏价格竞争优势,优质不优价。耕地林化占比大,产业争地现象突出,制约规模化发展。销售渠道单一,没有一家龙头流通企业,缺乏冷链物流,产品销售散杂乱,与旅游市场没有形成有效结合。
(四)合力不够,创新不足。对本土农业企业的培植和产业项目的招商扶持缺乏“干货”;合力推动项目的氛围还不浓,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和推动产业项目落地的服务意识还不强,自拴手脚,不善借鉴,不敢突破;农业人才善技术轻项目且青黄不接,企业缺乏营销、管理、网络人才;群众守土情结重,面对土地流转提过高要求,甚至撂荒也不愿流转;企业缺乏对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的有效探索,重眼前利益,缺战略眼光和气魄。
四、2018年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工作
(一)发展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进程,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139”发展思路引领农业发展,“1”即:走一条高原特色区域化都市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3”即:打造北部规模农业区、中部精品农业区、南部多样农业区。“9”即:巩固提升粮畜油茶烟果菜七大传统优势产业,培植壮大以中药材为主的生物健康和以三文鱼、鲟鱼为主的高端冷水鱼两大新兴骨干产业。
(二)发展目标。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业发展方式不断转变,农业效益大幅提升,计划201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62.26亿元、农业增加值38.73亿元,分别比2017年增6%和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02元,比2017年增10.2%。
(三)下步工作重点。一是聚焦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我市已确定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补齐产业短板的方向,切入点为含盖一、二、三产的中药材一体化产业体系。已着手开展产业规划,研究扶持政策,逐步形成生物制药、生物保健及化妆品、温泉康养、户外和智力运动、食品保健等大健康产业集群,将石头山工业园区建成中药材产业园区,打造绮罗中医小镇,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争河北省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订单种植万寿菊项目落地。
二是加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018年计划认定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户,保山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户,培育家庭农场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50个、专业大户50户。
三是抓实农业产业项目招商。以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为主攻方向,有针对性的引进产业项目,确保引进企业有基地、有原料、有加工、有研发、有交流投资平台,每年力争培植引进落地产业项目3个以上。
四是持续突破农业产业规模。在建好5个规模农业示范区的同时,近期种植业重点培植万亩古树茶园、万亩高原生态牧场、万亩猕猴桃和坚果基地建设,争取实施10万亩万寿菊项目;养殖业重点培植“三个上万”:千万羽家禽、百万头生猪、十万头肉牛。
五是探索推广土地流转模式。确保质量进度双推进,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培育市场需求主体,规范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重点产业规模集聚。推广“公平模式”、“十里荷花”模式,促进产业规模发展。
六是持续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长短结合的产业扶贫思路,继续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和贫困户务工信息,配合乡镇和人社部门对摸底调查出来的就业打工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就近或组织外出务工;动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土地流转,提高产业覆盖带动贫困户的覆盖面;加大项目培植引进力度。为2018年及以后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户脱贫发挥更大作用,为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