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109-4/20240222-00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住建局
公开目录 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24-02-22 11:18:53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腾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腾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一、2023年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2023年,住建局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有力推动了全市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城市建设有序推进。聚焦城市更新和绿美城市建设,狠抓项目谋划包装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涵盖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10类162个总投资418亿元的城市更新项目库。谋划包装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11个,争取到各级各类补助资金12.045亿元。在项目建设中,全力破解瓶颈问题和制约因素,保质量安全、抢推进速度,通过基础设施的完善,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城市道路方面,完成忠勇路、幸福路、十里荷花连接线、西山坝次二路建设和腾越路3个环岛改造,推动东营路建设,启动玉泉路改造工程。新增城市道路2.4千米。绿美城市方面,完成闫家塘路、金源路(陈家巷)、文笔路绿化提质工程,持续推进城区公共绿地绿篱修剪、病虫害防治、鲜花栽植等项目,开工绮罗环岛周边和观苑小区口袋公园等6个项目。新增绿地4.6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9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6.15平方米。建成城市公园5个,累计有各类城市公园71个。印发《腾冲市绿美社区示范点建设方案》,全面启动绿美社区示范点建设工作。2023年成功创建首批云南省绿美试点城市。城市亮化方面,完成和顺路高压钠灯改造工程,启动东方路高压钠灯改造项目,城市道路亮灯率达99.5%。 城市治污方面,围绕202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达70%左右的目标,报请市政府印发《腾冲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收集现状核实排查工作方案》《腾冲市中心城区生活污水收集源头整治攻坚工作方案》,完成城市建成区污水收集现状核实排查工作,启动城市建成区排水户、居民自建房雨污分流改造及化粪池改造工作。完成城市建成区市政排水管网普查。加快推进第二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项目,完成厂区土建工程,正在开展提升泵站建设及设备采购工作。加快推进城南片区雨污分流改造、中心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项目,埋设各类管道、箱涵40余千米。

(二)村镇建设不断加快。治污方面,依托乡村振兴PPP项目,启动实施荷花、界头等乡镇镇区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以及和顺、北海卢家山等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收处设施建设项目。乡镇镇区、村庄生活垃圾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4.12%、80.33%,达到2023年度目标要求。乡镇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52.94%。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方面,加快推进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基本完成重点片区村落消防、污水等基础设施项目施工图设计。启动实施8个重点村落、13个一般村落古建筑修复、亮化工程及污水治理、消防设施等工程。完成和顺魁阁、清水文昌宫、荷花清戏台、马站龙窑、江苴古道等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启动实施和顺大庄杨氏宗祠修缮、荷花甘蔗寨杨家茶铺保护和清水芭蕉关古宅古道修复等工程。累计创建完成86个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并推广宣传。推进第六批11个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编制建立“一村一档”,对接农发行谋划申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信贷项目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助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示范利用成效。累计完成投资4611.6万元。环境整治方面 ,牵头起草并报请市政府印发《腾冲市集镇综合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方案》,配合五城共建办启动集镇综合整治提升“百日攻坚”行动,不断提高集镇环境综合质量和宜居宜业水平。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牵头起草并报请市政府印发《腾冲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三)住房保障水平提升。全市9910套公共租赁住房分配入住9552套,分配率达96.39%,解决约2.4万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及新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00套,腾冲列入省级2023年度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激励支持对象公示名单。完成2020年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文笔小区)主体工程(二期),持续推进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2022年老旧小区主体改造工程,新开工2023年老旧小区主体改造,2020年、2022年、2023年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腾冲列入省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典型示范县名单,并获补助资金。实施农村住房安全保障项目138户(危房改造项目50户、农房抗震改造项目88户),报请市政府出台《腾冲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农村宅基地建设审批及风貌管控。开展2023年度腾冲市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工作(908名),有效提升全市农村建设工匠技术水平。

(四)重点产业平稳发展。主动靠前、精准服务,定期上门“面对面”“点对点”与企业深入交流座谈,落实落细惠企政策,疏通企业发展瓶颈堵点,支持企业参与房地产和城镇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强化市场分析研判和统筹调度工作,着力推进建筑业稳步发展。完成建筑业产值68.79亿元,同比增20.8%,成为全市GDP增长的重要支撑。新增资质建筑业企业14家,在库建筑业企业数量达63家,市场主体倍增年度任务完成比171.43%。加强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管理,抓好预售资金监管工作,落实金融支持房地产政策措施,建立完善专班工作机制和领导、部门挂钩项目机制,明确目标任务,及时协调处理困难问题,加大力度推进烂尾楼清理整治和保交楼工作。5个烂尾楼项目全部被云南省烂尾楼清理整治工作省级协调机制办公室清零销号,逾期房地产项目交付房屋4549套。申请到第二批专项借款2.724亿元,保交楼项目交付房屋2183套,交房率80.14%,达到省政府要求的保交楼交房目标任务。批准商品房销(预)售面积22.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21%。完成商品房销售面积52.6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4%,房地产业工资总额增速下降26.2%。

(五)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开展2023年住建领域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以自建房、房屋市政工程、城镇燃气、消防安全、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5方面为重点推进整治工作。排查房屋总数491121栋,完成率100%。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368栋,已完成整改销号367栋,整改销号率99.73%。开展2023年城镇燃气隐患排查整治巩固提升行动,聚焦城镇燃气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使用等环节,排查整治城镇燃气安全生产隐患。督促非居民用户安装可燃气体浓度报警器905户,安装率100%,居民用户可燃气体报警器安装9383户,安装率57.7%。围绕居民反映强烈的物业管理难点问题,完善快速调查处理机制,督促物业企业做好防范、排查、化解工作,形成“居民提意见、物业提服务”的良性循环,努力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六)作风建设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恒心和韧劲,狠抓作风建设,持续正风肃纪。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定不移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扎实开展“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教育党员干部严守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增强纪律意识,以自我革命精神解决工作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证,在为群众办实事、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上用心用情用力,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2024年工作计划

2024年,全市住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各级住建工作会议以及市委三届六次全会、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夯实基础、转型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为主线,统筹推进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提品质各项工作,推动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抓好产业发展。一是推动建筑业转型提质增效。实施建筑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激励建筑企业晋升资质等级,抓好总承包施工龙头企业培育工作,不断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建筑施工“时效革命”,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全力保持建筑业稳增长局面。二是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持因城施策、精准施策,积极盘活存量住房,做好省内外营销,力争房地产业投资增长12%,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收窄至15%。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用好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积极协调配套金融支持力度,确保全面完成保交楼任务。积极推动困难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工作,加快项目建设,全面完成逾期交付地产交房交证工作。大力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加大房地产开发、房屋买卖、住房租赁、物业服务等领域日常监管和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三是持续加大物业服务监管力度,全面规范物业市场秩序,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水平。

(二)抓好城市建设。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一是提升城市道路品质,完成玉泉路提质改造,并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启动实施新一批老城区道路提质改造工程。二是提升城市污水治理能力,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城南片区雨污分流改造、中心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项目建设,抓好城市建成区排水户、居民自建房雨污分流改造及化粪池改造工作。三是加快绿美城市、绿美社区建设,推动30个口袋公园及绿美街区项目建设,计划2024年新增绿地面积3.6万平方米。四是实施海华路、将台路等道路高压钠灯改造工程,实现城市道路LED路灯普及率达98%。五是推进城市基础设施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实施好新增国债支持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项目,积极申报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和资金支持。

(三)抓好村镇建设。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发展现代宜居新农房,治理乡村环境,提升乡村风貌。一是完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和全部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创建推广宣传。通过中央补助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共同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二是依托乡村振兴项目,积极争取村镇治污项目和资金支持,不断补齐农村生活垃圾和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不足的短板。

(四)抓好住房保障。着力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群众住房困难问题。一是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完成2023年项目西山坝教育园区、实验学校合计400套建设任务。持续推进公共租赁住房清理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准入、退出机制。二是实施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成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2022年老旧小区主体改造工程,加快2023年老旧小区主体改造,2020年、2022年、2023年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继续实施农村危房(农房抗震)改造,完善主动申报和动态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农房应改尽改,2024年计划实施改造223户。持续抓好农村工匠培养工作,推动农房建设质量安全和农房风貌整体提升。

(五)抓好行业管理。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守好安全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一是抓好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扎实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三年治本攻坚行动和住宅工程常见问题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安全日志”制度,全面排查整改在建项目事故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加强市政设施日常监管巡查力度,确保安全运行。二是建立健全严进、严管、重罚的燃气安全管理机制,深入排查整治隐患,加强人员培训,确保燃气使用安全。三是持续推进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着力消存量、控增量,建立起城乡房屋安全管理体系。四是进一步提升住建领域抗震防灾救灾水平,推广隔震减震技术及产品发展运用,加强三支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演练,做好“防大震、抢大险、救大灾”各项工作。

(六)抓实作风建设。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改革发展堵点难点,以推动住建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根本指向,以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加强政治教育,严明政治规矩,把握政治方向,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突出抓好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房地产管理、建筑质量安全、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物业管理等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大力弘扬专业敬业精神,以务实的态度、实干的作风、科学的方法,支撑和引领住建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