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041-1-13_A/2018-0806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卫生健康局
公开目录 计划总结 发布日期 2018-08-06 11:03:50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腾冲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半年来,我市卫生计生工作在腾冲市委、市政府和保山市卫计委的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卫计系统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卫生计生和防艾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发展,现总结如下:

一、全市卫生计生基本情况和2017年末指标完成情况

(一)全市卫生计生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355个,其中市直医疗卫生单位7个,民营医院9个,乡镇卫生院21个,村卫生所2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门诊部、诊所、医务室等医疗卫生机构96个。全市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4544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38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82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数1.88人),注册护士1362人(每千人拥有护士数1.99人);有研究生9人,本科1070人,专科1545人,中专及以下1920人;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262人,中级511人,初级及以下3744人。从业人员中有乡村医生864人。截至2018年6月,医疗机构总诊疗量260.26万人次,同比增6.1%,出院人数5.82万人,同比增12.4%。

(二)2017年末指标完成情况

2017年末,全市传染病总发病率272.11/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8.34‰、6.57‰,未发生孕产妇死亡。确认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13460户、52235人(已死亡人员不计入动态管理),因病致贫返贫1686户,因病致贫返贫率12.53%。全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28.53万人,签约率42.07%,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生特殊家庭、残疾人群100%签约管理。95%以上的病人在本市就医。2017年被国家癌症中心评为“2017年度全国肿瘤登记工作进步奖”、成功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

二、2018年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深化医改实现新突破,群众医疗健康获得感明显增强

一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推进,医院运行更加有效率。半年来,不断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新机制,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强化服务监管,加强药品、耗材采购使用管理,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行便民惠民措施。通过综合改革,医院运行效率得到提升。全市药占比24.96%,不超过30%的控制目标。全市医疗服务收入占比34.3%,较去年同期有所提升。全市百元医疗收入消耗卫生材料水平21.92元。群众就医满意度达90%以上。

二是分级诊疗不断推进,医疗健康服务更加贴人心。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疗联合体建设为抓手,努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家庭医生签约全面推行手机APP签约,全市21个乡镇卫生院组建了145支家庭医生签约团队,上半年共签约4.9万人,累主签约33.4万人,签约率达48.9%,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残疾人签约全覆盖,重点人群签约率均达60%以上。强化履约服务工作,开展免费体检、上门服务、随访服务、转诊服务和健康管理,为签约人群就医开通绿色通道和给予优惠。落实高血压等7个病种的分级诊疗标准,放开高血压等5种疾病的基层医疗机构非基本药物使用限制。强化上下联动,县级公立医院与省内5家三级医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与所有乡镇卫生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建立了省市县乡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建立县级医院长期帮扶乡镇卫生院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市人民医院托管腾越镇小西卫生院、市中医医院托管腾越镇卫生院。巩固提升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成果。

三是健康扶贫工作全面推进,贫困人口健康更加有保障。严格落实医疗救助。累计救助6531人次,支出救助资金667.99万元。建档对象住院后政策范围内的各种费用报销达90%。强化资金保障。确保符合转诊转院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和年度个人支付符合转诊转院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落实白内障免费救治。全市“9类15种大病”患病共计648人得到集中救治,做到“一人一档一方案”。对符合手术条件的42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手术治疗。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结报。对分档立卡贫困户,辖区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从去年12月15日起,全部按照要求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及“一站式”同步结算政策。强化健康扶贫动态维护管理。针对健康扶贫动态管理系统实行及时维护及数据更新。持续强化政策宣传。确保健康扶贫政策100%知晓。深入落实“挂包帮 转走访”活动。上半年,抽派5名干部为驻村扶贫工作队员,下派挂钩联系点驻村指导,对178户挂钩帮扶贫困户进行致贫原因分析、制定脱贫措施和脱贫计划。至6月底脱贫79户。

四是其它改革统筹推进,机制体制更加有活力。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激励机制,乡镇卫生院收支结余用于职工二次绩效的比例从40%提高到45%。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村卫生所100%使用基药,卫生院使用基药比例达85%,县级公立医院使用基药比例达50%以上;强化基药省级平台采购,80%以上的基药从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三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步伐。审批个体诊所7个,一级综合医院2个,继续推进社会办中医试点工作和医师多点执业。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医疗机构对养老院、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服务延伸机制。

(二)优化医疗卫生服务取得新进展,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更有保障。2018年上半年持续实施建设卫计项目57个,累计完成投资7.3亿元,上半年完成1.24亿元。市人民医院扩建、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顺利推进。市人民医院卫生补短板一期项目已启动实施。市中医医院二期工程和地下车位项目正有序推进。5个乡镇卫生院和46个村卫生所的浦发行扶贫基金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建成6个,封顶41个,主体施工2个,年内完成投资2700万元。边转项目建成1个,在建2个。

二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才强卫更有保障。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签约63名二本以上医学生。全市选派60人到上级医院进修,2人参加骨干医师培训,3人参加儿科医师转岗培训。开展基层卫生人员成人医学大专学历教育6人。加强以全科医生队伍建设,3人参加全科医师转岗培训,目前全市已有全科医生240人。组织开展基层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强化医务人员三基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学习2450人。

三是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看得好病更有保障。医疗设备装备进一步加强,上半年全市共采购医疗设备153台(件),价值1882.94万元。重点专科建设得到加强,县级医院有7个在建省级重点专科。推进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昆医附二院等对口帮扶工作。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市人民医院建有5个,市中医医院建有7个。着力补齐儿童医疗和产科急救等短板,实施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今年5月至6月分6个片区分别开展儿科医疗、产科急救、高血压诊疗培训,参训人员达200余人。实施乡村医生培养“331”工程,用3年时间,采取脱产进修培训,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等形式,分批次为每个村卫生所至少培养1名临床骨干乡村医生,1名高血压、糖尿病规范诊疗乡村医生,1名中医骨干乡村医生。开展创建“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活动。切实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推进“平安医院创建”、“三好一满意”、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静脉输液、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专项治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病区100%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完善医患纠纷调处机制,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100%的参加了医疗执业保险,上半年受理医疗纠纷3起。无偿献血工作稳步推进,上半年完成采血1685人次,42.81万毫升,无违规采供血事件和用血事故发生。

四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医药振兴发展持续推进。认真贯彻《中医药法》,开展卫计系统全员培训和考试,认真落实《腾冲市中医药健康服务规划(2017—2020年)》、《腾冲市十三五中医药基层能力提升工程》。加强适宜技术培训推广,对74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为期35天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对21个卫生院实施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全市21个乡镇卫生院已全部建成中医馆(中医科),能提供8类以上适宜技术服务。90%的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中医药服务,其中83%的卫生所能提供5类以上适宜技术服务。加强中医健康服务管理,全市0-36月儿童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14734人;65岁以上老年人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23154人;糖尿病患者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2930人;高血压患者纳入中医药健康管理8599人。注重中医药文化建设,发挥中医药宣讲队作用,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周活动,恒益中医博物馆建成对外开放。

(三)公共卫生工作开创新局面,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持续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机制更加健全。组织开展城乡环境卫生大扫除、对腾越镇8个城市社区持续开展网格化管理。认真组织开展春季集中灭鼠除害、消除“四害”孳生地为重点的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推动农村改厕工作,切实提高群众健康水平。

二是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公卫工作扎实规范成效明显。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50元。居民健康档案进一步规范,完成10个卫生院档案集中管理,累计为全市67万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全市儿童免疫报告接种率达99%以上;高血压确诊建档45294人,管理44432人,管理率98.10%;糖尿病确诊建档9723人,管理9501人,管理率99.41%;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自理能力评估27621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通过国家验收,全市严重精神障碍报告患病率4.64‰,管理率95.91%,服药率80.54%。

三是卫生应急能力不断提升,重点疾病得到有效防控。“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年内未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登革热等传染病疫情,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输入。开展传染病应急演练1次。全市未发生重大甲乙类传染病爆发和流行。麻疹、结核病、疟疾、麻风病等重点疾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认真开展食品安全预警工作。

四是积极普及健康生活,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升。继续夯实“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组织全市23支队伍,400余人参与全国第三届万步有约职业人群健走激励大奖赛,目前成绩排名全省第一。通过比赛,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日行万步的健康生活方式中来。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开展,依托“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巩固,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健康教育,使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到社区、学校、企业。通过与广播、电视等主流媒体合作,开辟教育专栏,设置户外大型广告牌,建立腾冲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腾冲等微信公众平台,定期推送健康教育信息。

五是妇女儿童关爱行动全面落实,倾心呵护妇女儿童健康。强化孕产妇管理,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97%,剖宫产率控制在21.38%;实现孕产妇零死亡。抓好儿童系统管理,婴儿死亡率4.0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56‰。全市婚检率达99.29%,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100%、听力筛查率达90.19%。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2490对。

六是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扎实开展,群众健康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创新监管方式,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上半年完成106户“双随机”任务。开展行政执法全程记录试点工作。卫生行政许可高效开展。上半年共受理办结卫生行政许可13886件,法定时限内办结率、公示率均达100%。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市场监管,出动卫生监督员630余人次开展卫生监督检查1173户次,出具卫生监督意见书735份,开展卫生监督快速检测130户634份。实施卫生行政处罚47户次。卫生监督协管工作得到加强。各乡镇协管站对饮用水安全巡查1004户次、学校卫生服务巡查508户次、公共场所卫生服务巡查2507户次、医疗卫生巡查648户次。

七是防艾人民战争深入推进,艾滋病防治工作成绩显著。(略)

(四)计生工作迈上新台阶,政策调整落实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稳妥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政策宣传与舆论引导,建立出生人口预警监测机制。截至6月30日,出生3235人,同比减少380人,自然增长率为1.81‰,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1.43%,综合节育率达83.70%,优选节育率为81.13%,登记办理二孩生育服务证2456份。

二是扎实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在500个药具发放点进行药具发放,免费提供避孕套、安全套388357只,10431人,其中,流动人口5112人,发放各种宣传材料1万余份,提供政策咨询3000余人次。

三是加强性别治理工作力度。开展整治“两非”专项行动,对“两非”行为保持高压态势。开展拒绝“两非”宣传活动。

四是健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认真执行国家三项制度及“奖优免补”政策,新增享受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229人、特别扶助30人、少生快富工程156户、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一次性奖金8户,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符合全额资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对象21439人。

五是落实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3903人免费发19916瓶叶酸。为4325人次的育龄妇女提供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已婚育龄妇女健康服务率达到98%。

(五)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就,组织保障明显到位

一是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制定下发了卫计系统的“基层党建巩固深化年”、“基层党建巩固深化年督查通报实施办法”系列文件,层层压实党建责任。加强党支部“三化”建设,全面落实党务公开工作,强化党员积分制管理,坚持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党群共建,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二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领导干部严格履行“一岗双责”,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两手抓两促进。

三是扎实抓好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通过会议、文件、汇编学习资料,集中学习、个人自学,领导干部讲党课、讲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电教片,记读书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党内法规考试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开展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医学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纪律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医院活动。增强广大职工履职尽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强化廉政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做好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3件,现已办结2件。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全科医师数、床位数相对较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中医药服务体系仍需加强,公共卫生、精神卫生、儿科、妇产科、康复、老年护理等领域较为薄弱。

(二)卫生计生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设备配置不足,建设任务艰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建设资金压力大。市妇幼保健院、疾控中心、固东中心卫生院急需实施迁建。部分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急需排危新建,设备急需进行升级换代。卫生信息化建设十分滞后。

(三)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才依然不足。现有卫计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培训培养任务艰巨,卫生计生人才仍显不足。

(四)公共卫生工作日益艰巨。腾冲地处边境,周边地区疫情复杂,疾病防控形势严峻,边境疾病防控压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有效应对慢性病高发等健康问题。公共卫生工作任务逐年加重,和现有的医疗服务能力之间存在差距。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2018年下半年卫生计生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健康中国战略,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按“33421”的发展思路落实。一是实施3项工程。实施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人才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健康扶贫工程。二是突出3个重点。突出抓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三是抓好4个保障。抓班子,带队伍;抓管理,求发展;抓服务,树形象;抓廉政,护好航。四是力求2个突破。力求健康服务业有所突破、公共卫生服务有所突破。五是实现1个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卫生计生事业,奋力推进健康腾冲建设,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

(二)主要措施

1.着力加强卫生计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特别是卫生补短板项目)和市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尽快启动市妇幼保健院、市疾控中心和固东中心卫生院迁建项目和新三甲医院筹建。二是认真实施好浦发行的5个乡镇卫生院和46个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项目。三是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推进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建设。2018年年底计划完成总投资2.96亿元,较2017年预计增0.52亿元。

2.着力加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一是抓好医疗卫生单位核心团队建设,进一步配齐配强医疗卫生单位班子。二是抓好医疗卫生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加强乡村医生培训。三是抓好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四是加强党建工作,全力打造健康先锋党员服务品牌,唱响健康先锋主旋律。

3.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一是加强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二是通过加强对口支援、建立专家工作站等方式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三是建立互联互通信息网络平台,加强远程医疗服务建设,推进市、乡远程会诊,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四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4.着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抓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联体建设。二是深化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三是建立综合监管制度。四是完善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五是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5.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一是提升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大力加强传染病及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不断完善精神卫生防治体系。三是落实好省政府“关爱妇女儿童健康行动”惠民实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0‰以下。

6.着力加强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一是鼓励和引导群众按政策生育,加强人口形势监测、分析和预警。二是稳定和加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和队伍建设。三是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联系,不断提高出生和死亡人口统计数据质量。

7.着力推动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一是进一步彰显中医特色,促进中西医融合发展。实施好新一轮中医药基层能力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二是加快发展中医健康服务业。鼓励社会资本利用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中药资源和温泉资源优势,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养老、保健、康复机构,推动中医健康旅游业发展。三是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开展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介平台广泛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

8.着力抓实健康扶贫工作。认真落实“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将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健康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等“三个一批”行动计划,同步实现健康脱贫。

9.着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一是促进医疗与养生保健融合,促进养生保健产业发展。鼓励举办疗养院和康复医院等医疗机构,支持发展康体养生、健康管理等养生保健产业。二是促进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我市是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县,力争医养结合试点工作抓出成效。三是促进医疗与旅游融合,发展健康旅游产业。四是促进互联网与健康融合,发展智慧健康产业。五是促进体育与健康生活方式融合,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全力支持“户外运动大本营”建设。六是促进食品与健康融合,发展健康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