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幸福天成”新图景|打造宜居宜业新标杆
腾冲市腾越街道天成社区位于腾冲老城区核心,下辖18个居民小组、商住小区7个,常住人口1.3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占23%。近年来,天成社区以“党建引领、服务惠民、文化聚力、共建共治”为主线,聚焦“幸福阵地”打造和基层治理创新,
通过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创建,社区逐步形成了“老有所养、幼有所育、邻有所乐”的幸福共同体,一幅“幸福天成”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2024年以来,社区先后获得“腾冲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腾冲市2024年城市社区‘一社区一品牌’创建擂台比武活动二等奖”、入选2025—2026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等荣誉。
十个幸福同心圆,串成“幸福链”。天成社区创新打造“5+5”幸福阵地体系,以幸福食堂、幸福学堂、幸福驿站、幸福小巷、幸福会客厅五大核心幸福阵地为支撑,同时依托腾越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按照“站所合一”、阵地共用的原则,设置了幸福书屋、幸福影院、幸福舞台、幸福心愿树、幸福小铺五个特色幸福微阵地为延伸,构建起覆盖群众生活全场景的“幸福同心圆”,串成一条紧密连接群众生活的“幸福链”,真正让文明创建成果可感可及。五大核心阵地筑牢幸福根基。幸福食堂暖胃更暖心。占地500平方米的社区食堂,针对老年人、独居及困难群体推出低价爱心套餐,满足其饮食需求。日均服务300余人(次)。创新“送餐上门”服务,为行动不便老人累计送餐200余(次)。幸福学堂点亮精神家园。开设“四点半课堂”、“银龄讲堂”等特色课程,服务居民5000余人(次)。幸福驿站服务零距离。面向新阶人士,幸福驿站提供休憩场所与互助平台,助力其职业发展,反哺服务社区。幸福小巷焕发新生机。对330米背街小巷提升改造,融入党建、非遗等文化元素,打造“红色记忆”、“小巷烟火”等主题墙绘,昔日“脏乱差”变身网红打卡地,带动周边商铺租金上涨20%。幸福会客厅共商社区事。设置“居民议事区”“矛盾调解室”等功能区,累计协商解决停车难、垃圾分类等民生问题25个。五个微阵地延伸幸福触角。幸福书屋飘香社区。藏书量达8千册,设置“红色读物”、“亲子阅读”专架,年阅读量超3000余册。幸福影院文化惠民。定期放映红色电影、科普影片,寒暑假开设“儿童电影周”,累计观影群众达500余人(次)。幸福舞台演绎精彩。舞台占地100平方米,成立社区文艺队12支,举办“百姓大舞台”活动20余场。幸福心愿树圆梦微心愿。设置实体心愿树,累计收集心愿20余个,发动网格单位、爱心人士认领完成,为困难儿童实现“微心愿”10余个。幸福小铺激发自治活力。幸福小铺作为农特产品展销平台,汇集腾冲本地茶叶、干货、手工制品等特色好物。小铺优先对接辖区农户与小微企业,既为居民提供便捷采购渠道,又助农增收,成了连接田间与社区的“幸福纽带”。
服务围着群众转,跑出“幸福路”。天成社区始终坚持“服务围着群众转”的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为居民跑出一条畅通无阻的“幸福路”。积极推行“三网融合”。社区网。精准化“上门服务”。让特殊群体足不出户享受便利。服务体系“全龄友好”。幼有善育。针对困难儿童群体,实施“幸福学堂 五心关爱”文明实践项目,共帮助10名困境儿童家庭解决教育难题。文化铸魂育新风,共享“幸福果”。天成社区立足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文化浸润、活动滋养、思想引领”三维发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文化浸润,留住乡愁记忆。精心打造330米“腾越小巷”文化长廊,通过“时光记忆墙”展示珍贵历史照片300幅,复原“马帮驿站”、“老茶馆”等5处特色场景,成为居民回味乡愁、传承文化的精神家园。活动滋养,焕发社区活力。社区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等阵地,构建多层次文化活动体系。依托开展传统节日“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思想引领,凝聚精神力量。依托志愿服务队伍,培育“红领巾宣讲队”、“银发志愿团”等队伍,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引导居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多元力量共参与,织就“幸福网”。社区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织就覆盖社区角落的“幸福网”。联动辖区单位共驻共建。与13家企事业单位形成共驻共建机制。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成立腾越街道幸福天成社会工作服务站,构建“专业社工+社区组织+志愿者”三级联动服务体系。引导居民自治参与。积极践行“到支部在一起、协商在基层、建议在一线”的“三在”基层治理融合机制,形成“社区引导、群众做主”的自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