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当前位置: 首 页 >> 正文

五合乡|到网格,共治理——支部到网格,治理在末梢

发布日期:2025-07-08 浏览: 作者:杨静莹 来源:五合乡人民政府 打印正文

五合乡集镇面积0.265平方公里,作为全乡核心商业街,不足1平方公里内聚集204家沿街商铺、800余名从业人员及4512名常住人口,呈现商居融合、业态多元、人口结构复杂的特点。五合乡党委以政治引领力、思想凝聚力、组织战斗力、发展推动力为抓手,在织密农村基层党组织体系的同时,聚焦这一小而聚、烟火气浓的集镇区域,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

新架构擎旗引路,强基固本显担当。五合乡党委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贯穿集镇治理的一条红线,深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建设,不断扩大党在集镇的组织覆盖面和工作覆盖面,构建“1+1+2+3+N”集镇治理模式。对占道经营、私搭乱建、飞线整治等重点问题进行攻坚整治。由乡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乡级合众兴联合社,并在乡级联社下成立三甲商贸(腾冲)有限责任公司,将中心集镇打包外租,由公司承接集镇管理。以集镇为中心成立新、老街子2个党支部,加强与商户联络沟通,发挥商户党员作用。组建集镇治理3支队伍,将集镇所在地腊勐村“两委”成员作为管理员;将综合执法队人员与派出所执法人员进行整合,推动治理力量下沉,成为督查员;由三甲商贸(腾冲)有限责任公司聘请环卫保洁员,及时打扫卫生、清运垃圾、处理五堆十乱等。将11条巷道193户划分为14个网格,延伸感知服务触角,探索建立网格集镇治理格局。

新资源破茧成蝶,自治活力竞相涌。五合乡党委积极寻求品质集镇的破题之道,围绕让集镇更美、幸福更近的目标,创新集镇治理模式。

共治,多元参与。延伸党建链条,把支部建到网格,不单纯依赖原有执法和村委力量,在14个网格的基础上建立新、老街子”2个党支部,吸纳集镇党员干部、商户党员29名,实现组织覆盖与治理街区网格深度融合。在联动腊勐村、民政办、司法所、妇联等的基础上,与卫生院、电力公司、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邮政等签订共建协议,与卫生院开展银龄健康 从心启航活动1次,与司法所、妇联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普法活动1次,与执法大队规范集镇摆摊2次。


自治,强基固本。党员依托党支部主动与三甲商贸(腾冲)有限责任公司沟通完善街事街议、街事街办、街事街管工作机制。协商集镇管理事宜,完成从被管理对象向管理者的转变,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推动了集镇繁荣发展。29名党员靠前联系新、老街子204户商户,依托挂包帮党员中心户等方式,每月联系群众一次。收集社情民意,认真倾听大家对集镇管理的意见,尤其针对农贸市场建设过渡期流动摊位摆放、临街占道、垃圾费收取标准等问题。党员逐户走访相关群众,了解实际情况和利益诉求,再将各方意见汇总协商,找到平衡点和解决办法,妥善化解了多起潜在矛盾。

善治,满盘皆活。29名党员有15名属于街子上的住户和商户,他们不仅主动开展党员示范岗,向群众宣讲管理条例,呼吁居民广泛参与、配合基层治理。收集群众代表意见向党委、政府反映,还主动配合村委会及网格长化解矛盾纠纷,配合执法队规范集镇摊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商户居民与政府管理之间的双向奔赴,构建了和谐邻里关系,引领集镇治理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新画卷精绣细绘,服务春风暖万家。五合乡党委坚持以硬件建设为基底、以现代治理为引领、以系统治理为关键、以多元治理为支撑的建设方针。在自治的基础上,大力完善集镇基础设施、盘活闲置资源、壮大村集体收入,为云台小镇、醉美五合营造氛围。

基础设施是前提。乡级统筹投资590余万元,完善亮化、道路、停车、安防等基础设施,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规范集镇公共秩序,让群众生活满意度迅速提升。

项目注入是核心。投资734万建成街子脚商铺(一期)21格铺面,每年为乡村集体经济增收72万元;正在建设街子脚商铺(二期)20格铺面,预计为乡村集体经济增收68万元。

公司运营是关键。在乡级联社下成立的三甲商贸(腾冲)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收取水费、垃圾清运费、商铺租金等业务。拓展建材销售、旅游服务、项目建设等业态,营业收入200余万元,扣除用于补贴集镇日常管理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的费用,剩余收入用于分红13个村,预计为13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增收26万元分红收入。

五合乡坚持党建引领,通过“1+1+2+3+N”的组织架构,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体系,确保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通过串联集镇资源、聚合多元力量,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让商户、居民从社会治理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体从站着看跟着来再到一起干。如今,集镇面貌从整洁有序迈向精致宜居,全乡文旅产业蓬勃兴起,集体经济多点开花,成为五合乡共商治理事、共享发展果的生动实践。

图片提供:杨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