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77-X-10_A/2018-0129002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五合乡 |
公开目录 | 扶贫 | 发布日期 | 2017-07-03 09:57:24 |
文号 | 浏览量 |
腾冲市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五合乡
道班房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腾冲市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五合乡
道班房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项目主管单位:腾冲市扶贫办
项目建设单位:五合乡人民政府
建设性质:新建
易地搬迁形式:集中安置
搬迁原因:地质灾害严重、群众出行、就医就学困难、居住
分散、贫困面广而且深。
法人代表: 李永康 五合乡人民政府乡长
项目联系人:王 喜 五合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联系电话:0875-5833028
建设地点:腾冲市五合乡老寨村道班房
建设规模:189户安居房建设以及配套相关水、电、路等基础
设施
迁入地安置点占地面积:254.41亩
建设内容:安居房建设及安置点“三通一平”建设及配套相关基础设施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概算总投资6615万元,其中:安居房估算总投资3780万元,资金来自群众自筹、信贷资金及上级补助资金;基础设施工程投资2835万元,其中申请上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2835万元。
预期目标:按照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腾冲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部署。按照“不降低要求,不降低标准,搞一个成一个,搞一片成一片,实现新房、新村、新景、和新产业、新生活、新发展”的要求和“政府主导,群众自发,项目推动”的工作原则,通过本项目的建设,提高搬迁群众的产业发展能力及增强务工经商条件,经估算可使搬迁群众人均增收1500元,人均纯收达到7000元,接近五合乡农民人均纯收入9500元的水平。近期通过发展烟草、中草药、水果种植以及生猪养殖等稳定骨干产业和远期通过发展家庭民居旅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特色来使搬迁群众增收。
二、总体目标
(一)五合乡基本情况
五合乡位于腾冲市东南部,东靠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与隆阳区接壤,南与龙陵县龙江乡和腾冲市团田乡、蒲川乡相接,西连腾越镇,北与芒棒镇相邻。龙川江从北向南贯穿全乡,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河谷地貌。东西宽20公里,南北长8公里,全乡总面积160平方公里。乡内多为山地,且崎岖不平,全乡森林覆盖率66.6%,耕地面积为17376亩(其中:水田面积12155亩,旱地面积5221亩。),人均占有耕地不足0.5亩。乡内海拔1200—2200米,呈典型的立体气候,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全乡年均气温16.5℃,最高温度为36℃,最低为3℃;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雨季集中在6—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80%。由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为种植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乡辖13个村民委员会,167个村民小组,214个自然村,龙川江把全乡分为江东和江西两大区域,江东片区5个村民委员会,江西片区8个村民委员会。2014年末,全乡总户数9869户,总人口35495人。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级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五合乡为改变生产、生活条件和贫困落后面貌,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奋斗。五合乡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多发的乡镇。全乡13个村(社区)214个自然村分布在48个岭干上,岭干之间相隔45个洼子,居住极其分散。
(二)迁出区的基本情况
迁出区为老寨村李子坪、良山、老寨子、老孙地、大中山、罗汉朝、大岭干、中岭干8个村民小组,有搬迁出人口189户7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85人。迁出农户的居住点位于乡政府所在地三甲集镇西南方10公里的大山上,人居分散,环境恶劣,坡度较大,地质灾害严重,人居安全隐患大,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群众住山种坝,产业收入来源单一,生产生活成本高,就医就学困难,贫困面广而深,村寨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由于迁出点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学生上学、群众就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着群众居住环境的改善;通讯、卫生、教育等投入不足,造成信息闭塞、卫生和教育条件落后,严重制约着广大群众思想观念的更新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升;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涉及迁出村寨地处龙川江地质滑坡灾害区,多数农户安居房后阴沟帮比大房子的脊梁高,小地震时随时出现阴沟倒塌,山墙崩裂,居住环境比较恶劣,雨季节时容易产生地质滑坡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已严重威胁到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地居住环境危险、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以及难以就地脱贫等原因,群众搬迁意愿十分强烈。
(三)迁入地道班房安置点的基本情况
迁入地道班房经地质部门勘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农户迁入居住,占地面积254.41亩;迁入地在上柏线县级公路旁,距五合中心集镇6公里,象山街子、学校1.5公里,群众出行、商贸便利,就医就学便捷;四周均为搬迁农户的土地,生产生活方便,发展产业路子多,群众脱贫致富有条件有、有保障。
(四)项目建设必要性
一是迁出区共189户78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6户285人,由于各种客观条件限制,透过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是解决村内贫困户脱贫的重要路径之一。
二是迁出区群众现居住地地处偏僻、贫困山区,居住环境恶劣。由于地处山区,加之当地降雨量偏大,山体滑坡、泥石流经常发生,当地还处于地震多发区,冰雹自然灾害也时常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灾返贫人口呈逐步增加的态势。
三是人均耕地较少,人均耕地仅0.5亩左右,陡坡耕地较为贫瘠,仅仅依靠发展农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和群众的小康社会建设问题,必须寻找其它途径解决当地群众增收的问题。
四是交通闭塞,通行困难。迁出区距离乡镇集镇中心达10多公里,道路狭窄弯多坡陡,村内道路宽窄不一,最窄处不足1.5米,运输车辆无法通行。由于通行困难、致生产、生活效率低。
五是迁出区距离社区村委会、学校、医院和交通主干道较远,就医、入学、出行极为不便。
六是群众居住分散,导致信息、技术交流差,种植、养殖科学化程度低,供水质量难以保证,供电质量差、安全系数低,通讯困难。居住分散还导致一旦自然灾害发生,难以在第一时间进行救灾。
七是群众文化程度普片偏低,缺乏专业技术,外出打工人员及从事商业等人员较少、工资性收入较少。
基于以上原因,为使老寨村李子坪、良山、老寨子、老孙地、大中山、罗汉朝、大岭干、中岭干8个村民小组的群众摆脱贫困与灾害的困扰,脱掉贫困村的帽子,腾冲市、五合乡两级政府经多方面深入实地调研考察,聘请相关专业单位进行踏勘论证,决定把迁出区189户781人搬迁至五合乡老寨村道班房进行集中安置。
(五)预期效果
1、经济效益
(1)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避开了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迁入点在上柏线县级公路旁,距象山街、完小和村委会1.5公里,群众出行、商贸便利,就医就学便捷;四周均为搬迁农户的土地,生产生活方便,发展产业路子多,群众脱贫致富有条件有、有保障。迁入地建设供水管网,不需要人工运输人畜饮水,能够节约大量的时间,保证水质一,有利群众身体健康;通过搬迁后预计搬迁群众户均收入增幅超过20%,基本接近全乡人均收入水平。
(2)迁出点原有道路、院落、房屋及其它基础设施占用的土地,迁出后进行复垦,可以用于发展烟草、泡核桃、中草药茶以及经济林等种植业。
2、生态效益
(1)是原居住地可进行复垦,种植经济林,对水土保持起到较好作用,同时也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通过易地搬迁,增加就业渠道,减缓群众对土地的依赖,减少陡坡农作物种植,恢复泥石流、滑坡高发区域的植被,使脆弱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
(2)搬迁后的村庄进行垃圾集中规范处理,减少垃圾对环境的破坏。
3、社会效益
(1)是项目建设后,宅居地、道路、供水、用电统一规划,将对今后建设具有现代特色的新农村打下良好的基础;
(2)是群众就医、儿童入学距离将大大缩短,给群众带来较大便利,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是搬迁后大家集中居住,交通便利,能够很好与他人和周边群众进行交流、经商,为发展第三产业带来较多的机遇。
(4)是通过集中安置,改变原来分散居住的状况,减少了村内道路占地和零散建筑占地,节约土地资源。
总之,该项目的实施,搬迁安置点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便于迁入农户发展致富产业及外出务工经商;子女上学、群众就医条件改善,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消除经济发展受自然条件严重制约的状况,为该自然村脱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我乡制定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措施,精准扶贫、片区扶贫具有很大意义,使搬迁群众能够搬得来、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
三、乡镇组织领导机构
(一)五合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
为全面推进五合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五合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名单如下:
组 长:尹晓斌 乡党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李永康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黄永辉 乡人大主席
副 组 长:邵立湘 乡党委副书记
解宏伟 乡纪委书记
王 喜 副乡长
李友泽 副乡长、派出所所长
李永权 副乡长
郝 平 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鲁云松 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
万永洁 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
成 员:尹中平 乡项目办负责人
杨 玥 乡党政办负责人
刘定超 乡财政所所长
周应串 乡农经站站长
金本贤 乡安监、交通负责人
赵朝普 乡纪委副书记
张如桃 乡组织办负责人
张兴栋 乡林业站站长
段明强 乡水管站站长
郭大昂 乡兽医站站长
黄永乐 乡农科站站长
鲁常海 五合司法所所长
黄德海 五合国土所负责人
刘安品 五合信用社主任
徐新民 五合供电组组长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五合乡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全局性工作,通过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五合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指挥部
指 挥 长:李永康 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副指挥长:黄永辉 乡人大主席
邵立湘 乡党委副书记
王 喜 副乡长
李友泽 副乡长、派出所所长
郝 平 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
成 员:尹中平 乡项目办负责人
杨 玥 乡党政办负责人
刘定超 乡财政所所长
周应串 乡农经站站长
金本贤 乡安监、交通负责人
张如桃 乡组织办负责人
张兴栋 乡林业站站长
段明强 乡水管站站长
许恩瑞 乡民政办负责人
革康宏 乡集镇办主任
郭大昂 乡兽医站站长
黄永乐 乡农科站站长
鲁常海 五合司法所所长
黄德海 五合国土所负责人
刘安品 五合信用社主任
徐新民 五合供电组组长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在项目办,由王喜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尹中平任办公室副主任,其他工作人员由各涉及站所部门抽调。负责统筹协调全乡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全局性工作,研究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指导各站所部门、各村(社区)开展相关工作,督促检查重要事项的落实。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合同技术组、财务组、纪检组。
(一)综合组
组 长:王 喜 副乡长
成 员:尹中平 项目办负责人
杨 玥 乡党政办负责人
张兴栋 乡林业站站长
黄德海 乡国土所负责人
李 丹 项目办工作人员
马初冬 项目办工作人员
番学斌 项目办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负责上传下达,负责档案管理、等相关工作,完成上级及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合同技术组
组 长:邵立湘 乡党委副书记
成 员:鲁常海 五合乡司法所所长
张兴栋 乡林业站站长
尹大能 老寨社区支书
尹兴尧 老寨社区主任
周景旭 老寨社区监委会主任
尹锦广 老寨社区副主任
职 责:负责落实乡指挥部关于项目建设工程管理的各项要求,负责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的管理工作,负责工程变更、计量支付报表的初步审查,负责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工作。
(三)财务组
组 长:刘定超 乡财政所所长
成 员:周应串 农村审计室主任
白 亚 乡财政所工作人员
李钰芸 乡财政所工作人员
负责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管理工作:负责及时申请、拨付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款,负责办理各项安居房建设帮扶资金的申请、兑付、回收、还款,负责指挥部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四)纪检组
组 长:解宏伟 五合乡纪委书记
成 员:赵朝普 乡纪检办干部
张如桃 乡组织办干部
李连会 乡组织办干部
工作职责:负责落实项目建设过程的纪律监督工作,收
集、梳理群众反映相关项目实施的问题,提交乡指挥部处理。
四、成立联建委员会
为充分发挥村组及群众在五合乡道班房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特成立五合乡易地扶贫搬迁道班房安置点村级联建委员会,成员名单如下:
(一)联建委员会名单
主 任:尹大能 老寨社区支书
副主任:尹兴尧 老寨社区主任
周景旭 老寨社区监委会主任
尹锦广 老寨社区副主任
成 员:周锦连 李子坪村民小组长
尹兴连 老寨子村民小组长
尹啟崇 老孙地村民小组长
尹兴传 罗汉朝村民小组长
尹兴祥 罗汉朝村民代表
尹兴仰 中岭干村民小组长
尹大时 大岭干村民小组长
(二)运行机制及工作职责
1、运行机制:联建委员会主任有村(社区)支书担任,副主任有村三委其他成员担任,成员由涉及搬迁小组的村民小组和村民代表担任。
2、工作职责:协调安置点土地调整;督促搬迁安置备料;参与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工程质量、数量的监督,但不得干扰施工单位的正常施工;负责宅基地分配方案的制定、落实;负责村民按规划要求做好安居房建设;负责组织实施无建房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安居房。
五、地质灾害评估结论及建议
(一)地质灾害评估结论
1.云南省腾冲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五合乡道班房安置点总体规划占用地面积254.41亩,共搬迁189户781人。为较重要建设项目。
2.评估区属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域稳定性属于腾冲次不稳定区;属构造剥蚀地形之中切割中山陡坡地形,地形坡度以20~30°为主;出露地层为燕山晚期第一阶段中粒黑云二长花岗岩(γ53(1)),工程岩土体以较软碎裂状全~强风化花岗岩岩组为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岩体差异风化、冲沟;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为较强烈。综上所述,评估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复杂。评估等级为一级。
3.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在项目区外围由于人类工程活动形成了5个潜在不稳定边坡,此外现状无其它类型的地质灾害分布。潜在不稳定边坡现状处于欠稳定~基本稳定状态,对前缘道路、行人及过往车造成威胁,以及对前缘沟谷造成堵塞,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4.工程建设中、后加剧现状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小;工程建设中挖方区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危害程度中等;填方边坡失稳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后缘安居房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下游道路、过往行人及车辆造成威胁的可能性中等~大,地灾害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大;填方边坡导致C2冲沟、老寨河引发泥石流的可能性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小;工程建设后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大;由填土引发其上部安居房地基不均匀沉降而造成安居房开裂、变形的可能性大,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危害程度中等;建设工程遭受现有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危害程度小。
5.综合评估将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划分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区(Ⅰ)、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Ⅱ)、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Ⅲ)三个级别六个区段,据工程分布位置、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可能性大小,地质灾害治理的难易程度,综合评定云南省腾冲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五合乡道班房安置点建设场地适宜性为适宜性差。
(二)建议
1.按防治措施建议进行地质灾害防治。
2.建议本着依山就势的原则对项目区重新进行规划设计调整,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扩大占地面积,建筑物宜布置在挖方地段;尤其对冲沟内的填方工程、支挡工程应请资质单位进行专项设计.
3.评估区东部Ⅲ3区段整平标高与支挡措施不匹配,应充分考虑支挡措施的有效性。
4.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建设程序,施工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工程质量的监管。
5.应严格遵循规范的规定和设计要求,精心施工,应根据实际推行信息化施工,优化、调整设计,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6.工程建成后,应及时对地质环境进行恢复,加强生态治理,尽可能做到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7.针对评估区暴雨频发、年降雨量大且集中的特点,雨季施工期间要派专人对施工工地、临时施工驻地进行地质灾害巡查。
8.主管部门、业主单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讲与普及,使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真正的群测群防。
六、建设内容、规模及投资概算
(一)安居工程
1、概算
腾冲市五合乡道班房安置点建设要解决189户781人搬迁群众的居住问题,通过实地勘查、测量、多方案比较,研究决定建设安居房189套,建设标准为宅基地户均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采用腾冲较为普遍的木结构与砖混相结合,体现出腾冲传统建筑工艺的传承;建筑风貌采用腾冲传统青砖黛瓦的风格。安置点的规划建设,充分考虑今后新农村建设要求,采取规划一步到位,规定年限集中建设。
2、建设规划标准
建设标准为宅基地户均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采用腾冲较为普遍的木结构与砖混相结合,体现出腾冲传统建筑工艺的传承;建筑风貌采用腾冲传统青砖黛瓦的风格。
3、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抗震安居房建设户均最低20万元标准进行筹集,安居房估算总投资3780万元,其中每户你还能可自愿申请腾冲市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建设转贷资金6万元,住建部门的建房贷款5万元,同事可以获得上级整合补助资金1.5--6万元(随迁户1.5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6万元),剩余部分由农户自筹。
4、施工组织
宅基地按标准统一规划,统一批地平整后划拨搬迁农户,划拨手续办完后,由土地部门核发权属证,宅基地平整由乡政府统一进行。在搬迁及房屋建设过程中,在乡政府的统一部署下,以农户自建为主,国家适当补助为辅。
(二)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概况
腾冲市五合乡道班房安置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工程主要包括“三通一平”及绿化亮化等其他工程,其中通电工程统一纳入腾冲市电网改造项目进行建设,其他建设工程纳入腾冲市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通过公开招投标在腾冲市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及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下建设实施。
2、建设内容及规模
五合乡道班房安置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内容涉及安置点“三通一平”及内部公共服务设施工程,解决189户781人的居住问题。项目投资总概算2835万元。共分为两期实施:
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场平工程、挖土石方、填方、余方弃置、M7.5浆砌石、盲沟支砌等;其中挖土石方195876立方米,填方169365立方米,余方弃置26511立方米,M7.5浆砌石345立方米,盲沟支砌920立方米。
二期工程建设内容:道路、水电管网、外接人饮、绿化景观、公共建筑建设、土石方工程等;其中道路建设48070平方米,热镀锌钢管23515米,室外消防栓14个,排水明沟5528米,排水暗沟7190米,生化处理池2个,BV铜芯塑料绝缘电线4000米,挖土石方404280立方米,填方307368.15立方米,M7.5浆砌石10282.6立方米,室外绿化5700平方米,木结构园林建筑文化活动室790平方米,混凝土园林建筑180平方米,室外铺装5700平方米,路灯179盏,沉砂池36座,污水检查井394个,软基换填6500立方米等(详见:附件工程预算表)。
3、工程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按照当地市场物资价格及现行工价,预算工程总投资2835万元,资金来源申请上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2835万元。
七、实施计划及项目管理
(一)实施计划
项目计划在2015年至2019年实施。具体计划为:
2015年12月~2016年3月完成上报审批立项、勘测设计等工作,办妥项目动工建设相关手续和招标工作。
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为工程建设期。
2017年12月后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总建设工期45个月,其中项目准备期3个月,施工工期42个月。
(二)项目管理
1、招标
项目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和省、市、县人民政府有关招标的要求进行公开招投标。按工程招投标程序对投标单位进行资格预审,严把准入关,认真组织招标工作,并接受监察部门的监督,保证公开、公正、公平。
2、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项目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监理制和双合同制。强化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实行项目监理制度,建立工程质量“三级”保障体系,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和国家有关施工规范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3、加强质量管理
优化工程设计,严把工程质量关。按有关规定报送相关资料,认真落实各项管理规定,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把工程质量关,在施工过程中,五合乡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帮助施工放样,检查指导施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施工项目承包人和技术人员同样坚守工地指挥,受益单位的干部和群众代表参与监督管理,通过层层把关,保证工程质量。
4、实行竣工验收制度
项目建成后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的竣工验收。
5、严格建设资金管理
建设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财会制度和相关规定,设置专户,专人管理。严格资金使用、合理合法开支,杜绝浪费及违纪行为,确保项目建设资金有效安全使用。审计部门对整个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审计。
6、完善各项安全性技术评价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完成地质安全性评价、消防安全性评价、水土保持评价、环保评价等。
7、加强项目档案工作
从项目前期工作至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字、影像、验收资料要严格全面收集、整理、归档。
(三)项目管护措施
项目完成后,将项目所有权、管理权移交新建的村民小组,督促村民小组落实管理人员,明确管护责任,制定管护制度,做到安置一户、管好一户,确保建设、安置成果,巩固和发挥各项目的长期效益。
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一手抓卫生及道路设施的建设维护,一手抓管理宣传教育,做到建设、管理、养护与宣传并重;工程的维修养护不论工程大小,都应建立明确的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人,作到责、权、利相结合,奖罚分明;工程维修养护工作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八、安居房建设方案
(一)设计
此次道班房安置点安居房建设,经过多方参考研究决定采用腾冲传统建筑风格结合现代先进工艺的形式进行建设。建设标准为:每户宅基地面积20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80平方米,结构采用腾冲较普遍的木结构与砖混相结合,体现出对腾冲传统建筑工艺的传承;建筑风貌采用腾冲传统风貌青砖黛瓦的风格。
(二)组织管理
为实施好此次安居房建设,联建委员会下设四个工作小组,通过分工合作形成一套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
1、通过成立综合组负责联建委员会日常工作,负责上传下达,负责档案管理、后勤保障等相关工作,完成上级的其他工作。
2、通过成立技术组负责落实联建委员会关于安居房建设工程管理的各项要求,负责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的管理工作,负责工程变更、计量支付报表的初步审查。
3、通过成立资金组负责办理各项安居房建设帮扶资金的申请、兑付、回收、还款,负责联建委员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4、通过成立监督组负责落实项目建设过程的纪律监督
工作,收集、梳理群众反映相关项目实施的问题,提交联建委员会处理。
(三)资金筹措
安居房建设估算户均投资不低于20万元,资金由上级补助、转贷资金与村民自筹相结合,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补助6万元,普通农户补助1.5万元,转贷资金户均6万元,其余部分由群众自筹。
(四)施工管理
安居房建设过程中,由联建委员会下设技术组对安居房质量进行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投资控制等管理工作,负责工程变更、计量支付报表等初步审查。
(五)竣工验收
建设完成的安居房由联建委员会组织并参考安居房设计建设标准进行初步验收,对不达标的安居房进行相应整改,全部建设完毕后申请镇级和市级指挥部的综合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