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30-7-/2022-1215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财政局 |
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2-12-15 09:20:50 |
文号 | 浏览量 |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意识,牢记嘱托、砥砺前行,有效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浪潮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财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一、非凡十年,我们进位赶超,财政实力大跨越
与全市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同步,财政收入稳中有进,量质提升,财政实力不断增强。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2011年末9.26亿元增长到2021年末15.46亿元,十年累计160.41亿元,年均增长5.2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1年末30.55亿元增长到2021年末59.97亿元,十年累计547.09亿元,年均增长6.98%。这十年,我市财政保障更加精准有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强化资金保障,集中财力办大事,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非凡十年,我们统筹资源,精准施策尽精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大局谋划、细致精当推进,连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千方百计统筹财政资源,支持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府投资力度前所未有。2012—2021年,累计安排中央和省级预算内基建投资37.72亿元。2018—2021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3.11亿元,有力支持全市农业、水利、交通等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为稳投资、扩内需、补短板提供有力支撑。
减税降费力度前所未有。以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为核心,全力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该给的给最优、该减的减到位、该降的降到底。2019—2021年,全市累计为市场主体减免税费19.85亿元。极大提振了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
撬动社会资本力度前所未有。2015—2021年为拓宽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公共服务项目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渠道,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化解政府债务,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施的项目引进社会资本金4.96亿元,社会资本融资到位54.76亿元。
向上争取资金力度前所未有。在腾冲财政收支压力持续紧张的情况下,上级财政的关心支持对克时艰、渡难关起到了“强心剂”“定心丸”作用。2012—2021年,争取到上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补助资金321.73亿元,年均增长6.81%。
三、非凡十年,我们心系群众,民生保障显温度
盘点十年来腾冲发展成就,民生改善是我们最温暖的感受。
全市教育支出从2012年的7.14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4.36亿元,十年累计111.93亿元,年均增长8.07%。东山一贯制学校、西山坝教育园区、职教园区等新校区相继投入使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落地建成,实现腾冲高等教育零的突破。
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2012年的4.07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96亿元,十年累计68.67亿元,年均增长6.14%。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全市卫生健康支出从2012年的3.4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8.20亿元,十年累计63.10亿元,年均增长10.23%。市中医医院新建搬迁,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疾控中心实验室改造完成,传染病医院建成挂牌。面对疫情防控,全市累计投入疫情防控资金15亿元,建成“三防融合”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支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面落实产业、就业、搬迁等扶贫政策,十年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和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94.7亿元,13174户5241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6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四、非凡十年,我们破冰前行,强基聚财促发展
十年来,腾冲市财政局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进全口径预算管理,注重发挥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挥棒”作用,全面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重大风险;推进财政信息化、数字化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初步建成并平稳运行。
十年来,腾冲地区生产总值由92亿元增加到321.9亿元、年均增长10.8%。全面巩固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全方位推进工业体系优化升级。西安隆基、晨光生物、魅力汉道等项目建成投产,英唐新能源、鸿鑫新型材料、荣锂科技等一批重大项目全速推进,生物医药、绿色硅、新能源电池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1.9%,腾冲经济开发区被列为国家“十四五”重点支持的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不惧风险挑战,牢记重任在肩。腾冲财政将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升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化解风险挑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要求,用心用情用力稳住经济大盘,积极培育发展动能,始终坚守为民初心,为建设“幸福腾冲”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