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30-7-04_A/2018-0622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财政局 |
公开目录 | 部门信息 | 发布日期 | 2018-06-25 08:44:47 |
文号 | 浏览量 |
腾冲市多措并举实现文化惠民
近年来,腾冲市公共文化投入不断加大,基层设施网络建设得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文化惠民成果。
一是广泛开展各种阵地活动。坚持“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原则,点线面结合,建设市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文化站(室)、农家书屋电子阅览服务网点。县、乡、村三级藏书共计79.795万册,人均占有藏书近1.18册,流通总人次为40.75万人次,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88次,年新增图书2.78万册,人均年增新书0.043册,人均到馆0.63次。扶持组建了1064支农村业余文艺队,20人以上的文艺队有983支,部分行政村形成了每个自然村都有文艺队活动的良好态势;同时,建立了文化志愿者工作机制,全市文化志愿者注册人数共有168人。2011年以来,平均每年开展各种业务培训30余场次,乡村群众组织文艺演出3000多场次。由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文化“四进”活动于2014年拉开帷幕,至今年5月底共开展140余场。“文化乐民”落到实处。每年开展“三下乡”惠民演出不低于70场次,每年组织3-5场全市性综合文化活动。积极调配并组织“三区文化人才”培训,目前,共组织培训100余期,直接培训学员达3000余人次,累计投入资金近100万元。利用玉雕加工、刺绣加工、火山石材雕刻、根艺加工、皮影靠子制作和手工抄纸等腾冲特有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打造一村一品的文化旅游品牌,拓展公共文化产品供给空间,基本实现“先富脑袋,再富钱袋”的目标。
二是积极落实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措施。大力实施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千场节目下乡村”活动、“示范区宣传演出”活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让党和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温暖千家万户,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自2012年以来,省市县共送戏下乡14次。全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建立健全“村村通”售后服务体系,在12个乡镇建立了维修点,切实保障了42159户“村村通”设备“时时通、优质通”。目前,全市共有34个行政村建设了应急广播系统。率先在保山市完成“户户通”地面数字无线覆盖补点工程,使我市地面数字地方自办节目信号覆盖率达到了80%。完成32527套“户户通”行政入户安装任务。全市农村已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工作,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99%,实现了“家家有电视看”的目标。
三是切实做好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服务工作。市级文化馆、图书馆、和顺图书馆及18个乡镇文化站已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各涉及单位都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免费开放工作方案,免费开放工作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管理。目前,已创建市图书馆、文化馆、和顺图书馆、国殇墓园四个免费开放示范单位。2012年以来,文化馆服务10万余人次、图书馆服务20万余人、博物馆服务8万余人次、和顺图书馆服务60余万人次、国殇墓园年均服务110万余人次,服务人数大幅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四是数字化平台初步建成。开通了保山“桥头堡文化网”腾冲网页,市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文化馆网站正常运行,市图书馆、和顺图书馆数字图书馆APP正式运营,读者可以通过APP免费享受公共图书馆在线服务,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本形成了以市级为中心辐射各乡镇服务点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100%的基层群众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用文化信息资源及享受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的资源服务。
五是整体推进乡镇体育活动场所建设。大力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争取到上级体育专项资金2229.6万元,整合撬动全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超过5000万元,共实施乡镇灯光篮球场8个,乡镇足球场项目正在推进芒棒和界头两个示范点,自然村篮球场项目482个,安装健身路径384条。目前,全市乡镇体育活动场覆盖率达100%,220个社区(行政村)有体育健身设施的社区(行政村)189个,覆盖率达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