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83-3/20250918-00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猴桥镇 |
公开目录 | 就业 | 发布日期 | 2025-09-18 10:50:48 |
文号 | 浏览量 |
初秋时节,万物酝酿丰收。清晨,猴桥镇上街村的田间还萦绕着未散的薄雾,田间地头却早已是一派热闹景象。成熟的百香果沉甸甸缀满枝蔓,连片的茭白田在晨光中舒展着翠绿,火红的工业辣椒挺立枝头,格外醒目。村民们三三两两穿梭田间,在忙碌中分享着丰收的喜悦,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产业图景,正于此间徐徐展开。
田间“黄金果”,酿出甜蜜新经济
“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赚钱!一年能挣3万到5万,还能照顾家庭,日子比种传统作物时红火多了。”在百香果田里忙碌的村民刘大叔笑着说,自家田地流转出去有租金,他和妻子都能在家门口务工。
这份红火,藏着村党总支书记何支书的“产业经”。为打破村里产业单一的困局,她先后到中和、荷花等乡镇考察,最终盯上了台农品种百香果——这品种耐寒耐冻、生长周期长,适配古永坝低温多雨的气候,加上当地无污染的水源滋养,能长出高品质果实。说干就干,她率先流转40亩地试种,从选苗、起垄到搭棚架,每个环节亲力亲为,盯紧细节,终于让百香果在村里扎下了根。
试种成功后,何支书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乡亲们,还琢磨出“变废为宝”的妙招——利用图斑整改后无法种植其他作物的沙土地来种百香果。如今,上街村的百香果种植规模从40亩扩展到如今的250亩。饱满多汁的台农百香果很受收购商欢迎,今年每公斤能卖2.1元,每亩产果3吨,算下来每亩利润有3000到5000元。
为了让大家多挣点,何支书还主动对接各路收购商,哪怕每公斤能多卖1毛钱也不放弃。接下来,村里还计划搞采摘体验、做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这颗小小的百香果,正成为上街村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带着乡亲们把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田畴“翡翠茎”,撬动绿色大市场
清晨,上街村的茭白田里村民们挎着竹篮穿梭在翠绿的茭白丛中,镰刀一挥,带着露水的茭白便“啪”地落入篮中,清脆的声响在田间漾开。这满眼的翠绿,正是村里红火的茭白产业写照。
为让茭白产业“活”起来,村里先从种植端发力——把农技专家请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大家选种、控肥、防病虫害。从茭白苗的间距到田间水位的深浅,每个细节都讲得明明白白。村民们跟着学、照着练,很快都成了种茭白的“行家里手”,种出的茭白个个饱满鲜嫩,为打开市场打下好基础。如今,上街村的茭白产业早已“成气候”:连片的茭白田一眼望不到头,2025年种植面积增至1100亩。
茭农们曾经最愁的销路问题也得到了解决。2024年,上街村引进收购商,整合资金,成立茭香源农业公司,统一对接市场、打响品牌。同时,建成“茭白收购务工车间”,村民采摘后能就近分拣、打包,省时又省力。
最让村民安心的,是村里2024年4月建起的冷库——利用村里闲置的土地建设了557平方米的6格冷库和1间1000平方米的仓库,将茭白保鲜期延长到65天。行情好时,新鲜茭白直接外销;遇到价格波动,就先存入冷库保鲜,等市价回暖再出售。这份“保鲜妙招”让大家再也不怕“果贱伤农”,收入稳稳当当。2025年,茭白亩均收益从1500元提升到2200元,通过“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带动200余人就业,茭农增收2万余元。
从田间的忙碌身影,到产业链上的环环相扣,上街村的茭白产业,正带着村民们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把日子一步步走出“茭”的模样。
地头“红玛瑙”,点燃产业新引擎
2024年以来,上街村多了一片惹人注目的“红”——21户农户携手种下450亩工业辣椒,眼下正迎来丰收季,这片红火的辣椒,成了当地农户增收的新指望。
农户们挎着竹篮穿梭田垄,指尖麻利地采摘着枝头饱满的辣椒,空气中飘着清新的辣味,混着此起彼伏的谈笑声,透着实实在在的欢喜。虽说是散户各自打理地块,但大家早早就约好“抱团”:一起挑选优质种子,种植时互帮互助,遇到技术难题互相支招,硬是把这片辣椒种得长势喜人、品质拔尖。
农户们笑着算过账,每亩辣椒稳稳能收1.2吨,按每公斤6.5元的价算,一亩地就能挣回不少真金白银,这红彤彤的辣椒,早就成了大伙眼里的“致富宝贝”。更让人惊喜的是,这些工业辣椒的“本事”可不小。除了能用作食品加工,它们还能在医疗、农业领域大显身手:提取的辣椒素能做成外用止痛药膏,辣椒碱可以制成天然、低毒的绿色农药。从餐桌调味到产业应用,小小的辣椒串起了长长的价值链,越种越有奔头。
为了让农户们“种得踏实、卖得顺心”,当地早早就搭好了销售与加工的“双桥梁”。销售上,采取合同订单模式,收购商提前上门签好协议,丰收季一到,要么在村里设起收购点,要么直接把车开到田间地头,当场称重、当场付钱,每日大约能收购20吨新鲜辣椒。刚卖完一车辣椒的金大叔擦着汗笑:“不用自己扛着辣椒跑集市,在地头就把钱揣兜里了,省事儿又安心!”
加工端的保障同样给力。上街村积极招商,成功吸引腾冲腾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如今,这家企业在上街村附近就地开展辣椒收购与加工烘烤业务,不仅让新鲜辣椒有了稳定的“去向”,还带动了13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摘完辣椒就能去厂里干活,一份土地两份收入,没了销售和增收顾虑,农户们只管专心把辣椒种得更好,让这片“红”继续点亮致富路。
从山间挂满枝头的“黄金果”百香果,到田畴连片成海的“翡翠茎”茭白,再到地头燃动生机的“红玛瑙”工业辣椒,上街村以“一村多业”的巧思,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增收路,藏着共同的“致富密码”:因地制宜,让产业“扎下根”;农技支持,让品质“提上去”;保障产销,让收益“稳得住”。
下一步,全镇将继续聚焦特色产业发力,让更多“土疙瘩”变成“金疙瘩”,让“一村多业、户户受益”的好日子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