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1526083-3/20250925-00001 | 发布机构 | 腾冲市猴桥镇 |
公开目录 | 乡村振兴 | 发布日期 | 2025-09-25 08:20:55 |
文号 | 浏览量 |
当秋分的暖阳洒向猴桥镇永兴村的山坡,漫山的板栗树便缀满了“小刺猬”——裂开缝隙的栗蓬里,饱满的栗果探出褐红的尖儿,风一吹,满山林间都沙沙作响。时下,正是板栗成熟的好时节,200亩板栗林褪去夏的葱郁,换上秋的丰腴,把一年里最实在的甜,酿成了永兴村栗农心头的喜悦。
果园的合伙人之一李大哥扛着长杆往林子里走,鞋边沾着晨露打湿的草屑,“这时候的板栗最实在,一敲就落,甜得能咬出蜜来。”他停在一棵板栗树下,长杆轻轻往挂满栗蓬的枝桠上一搭,手腕微微用力,“噼啪”几声,裹着硬刺的栗蓬便砸在松软的腐叶上,有的落地时力道足,直接裂开了口,露出里面褐红油亮的栗子。李大哥俯身去捡,粗糙的手掌熟练地避开栗蓬的尖刺,一掰就把两颗饱满的栗子剥出来,“你看这果肉,瓷实得很,我们种板栗20多年了,就靠这好土壤养着。”他说的“好土壤”,其实是村里闲置的沙地。“以前这地荒着可惜,我们几个合伙把它整出来种板栗,不施肥不打药,全靠天养。”李大哥掂了掂手里的栗子,语气里带着自豪,“截至今年,我们三户人家总共种了200亩栗林,亩产就能到200斤,总产量预估能达到四万斤。”他蹲下身,把剥好的栗子放进随身的布袋子里,袋子已经半满,泥土的气息飘过来。“现在市场价每斤4块,光板栗这一项,今年就能有8万左右的收入,比啥都稳。”
太阳升到半空时,李大哥的布袋子已经装得沉甸甸。他扛着长杆往家走,路过门口的水池时,顺手打了桶凉水,把几颗栗子泡在里面。“等会儿煮着吃,你尝尝就知道,我们这板栗煮熟了糯得很,连汤都是甜的。”煮板栗,是最家常的吃法,却最能衬出栗果的本味。李大哥把挑好的板栗洗净,直接倒进铁锅里,加凉水没过栗果,不用放任何调料——他说,好板栗不用额外调味,本身的甜就够了。柴火在灶膛里烧得正旺,不一会儿,锅里就冒出了热气,清甜的栗香顺着锅盖的缝隙钻出来,在院子里绕着圈。等水沸了再焖上一刻钟,李大哥掀开锅盖,一股浓醇的甜香扑面而来。他拿起一颗烫得烫手的板栗,捏着壳轻轻一剥,金黄的果肉便露了出来,咬一口,软糯的口感裹着清甜,从舌尖甜到心里。村口的晒场上,已经有几户人家在晒板栗,金黄的栗子摊在竹篾上,像撒了一地的阳光。李大哥把袋子里的栗子倒出来,和邻居笑着打招呼,手里的动作没停,一边挑拣着饱满的果子,一边说:“明年还得再扩几亩,这沙地种出来的板栗,就是咱们永兴村的宝贝。”风又吹过山坡,板栗树的叶子沙沙响,像是在应和他的话。金秋的永兴村,没有什么比这满村的栗香更实在——是土地的馈赠,是汗水的回报,更是每个像李大哥这样的栗农,藏在丰收里的、最踏实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