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索引号 01526376-3-/2021-1229001 发布机构 腾冲市人民政府
公开目录 政策解读 发布日期 2021-12-29 19:00:47
文号 浏览量
主题词
杨艳龙市长解读腾冲市乡村风貌建设导则

    一、规划背景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传承发扬腾冲优秀建筑文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我市农村房屋建设水平,塑造传承文明、生态宜居、和谐美丽、治理有效的乡村新风貌,为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探索一条具有腾冲特色的发展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腾冲市乡村风貌建设导则》《腾冲市乡村民居建筑导则手册》,通过对腾冲乡村的自然属性、空间色彩、发展特征进行全面分析,制定乡村风貌的整体管控要求,同时对乡村居民建筑、乡村空间、基础设施、绿化景观等各类要素进行分类控制和引导,通过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来确保腾冲乡村风貌管控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腾冲市行政辖区内除中心城区、经济开发区及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外的行政村、自然村、集中居民点等。共涉及全市1072街道,行政村206个。已经纳入城镇开发边界内的现有村庄可参照本导则进行管控。历史名村、传统村落、重点旅游村庄等建议单独编制规划,本导则可作为参考。

    三、乡村整体风貌管控

    (一)管控原则

    1. 遵循肌理,生态重塑

师法自然,生态筑底:保护生态基底、整合自然资源、调控空间肌理、布局村在田中、统筹色彩规划、营造腾冲画境。

以水为脉:延续布局特色、延续河道走向、优化湖泊形态、构筑生态驳岸、加强水质净化、水岸贯通开放。

以林为肌:优化林地布局、改善林地景观、构建生态群落。

以田为底:严守底线规模、优化农田肌理、构建农田林网、鼓励特色种植、推动循环农业、保持田园洁净。

以路为骨:完善路网体系、老路存续利用、新路依景而行、路幅宽窄相宜、路面明快朴素、种植沿路成景。

    2. 文脉传承 活力激发

灵活布局、传承创新:聚落生长有机错落、建筑排布因地制宜、院宅相依格局灵活、建筑风貌传承创新。

村居建筑质朴天然:风貌协调、色彩淡雅、布局错落、立面简洁、紧凑实用、自然生态。

公共环境绿色洁净:河道清澈、街巷蜿蜒、设施完善、铺装原生、乡土氛围、绿意盎然。

基础设施配齐适用:保障服务、重塑活力、差异配置、人本关怀、智慧建设、创新服务。

传统文化继承振兴: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传承活化非遗特色、创新融合现代技术、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二)民居选址要求

场地选址应符合各类保护区、基本农田的保护和控制要求。

场地选址应避开重大自然灾害易发区;避开自然疫源地;远离各类污染源;与产生有害因素场所间的防护距离达标;满足消防要求。

场地选址的环境质量不应影响人体安全健康;有利于冬季日照、防风和夏季通风;大气质量符合标准,周边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周边电磁辐射水平符合标准;避免噪声大的区域,远离机场、铁路线、车站和港口等。

    (三)分类管控引导

    1. 建筑风貌。

    考虑建筑不同构件在建设过程中对建筑风貌的影响程度,以及建筑风貌整治过程中的整治难易度,同时部分对应传统的建筑结构划分模式,将建筑分为屋面、屋脊、墙面、勒脚、屋架、柱式、门窗、栏杆、楼梯、装饰等类别构建。对构件的材质、色彩、构造、做法等分别进行提取,并对提取到的建筑元素进行分类归纳,建立构件元素库。

进而从建筑单体布局、院落布局、经济技术指标、建筑功能、建筑风貌、建筑防火、室外工程等方面,对民居建筑进行风貌管控和功能要求,并设计了多套新建民居建筑方案。同时对现有民居的风貌整治、公共建筑的风貌控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手法示例。

    2. 乡村空间

    乡村空间是除民居建筑以外,构成乡村整体风貌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乡村空间的风貌引导主要包括:村庄入口景观、公共空间、水域环境、美丽田园、围墙围栏、标识标牌、景观小品等方面,并提供相应的引导示例。

村庄入口景观:因地取材、突出文化、体现特点、协调统一,兼顾引导与宣传的功能。

公共空间:将公共空间营造成一个有活力、有情感、有发展同时又有传统文化,可以留住本地人、满足当地居民生活的生态宜居空间。

水域环境:打造生态景观的滨水空间,建立人与自然相融相生的交点,营造人性尺度的自然空间。

美丽田园:突出重点、分块实施,标本兼治、长效管理,全面整治田园环境,全力打造田园环境整洁、农业设施整齐、生产过程清洁、整体效果漂亮的美丽新田园。

围墙围栏:秉持不大拆大建轻装修重装饰的原则,在保留现状的基础上,围墙应采用统一样式,符合乡村定位。

标识标牌:标识标牌系统要具有统一性和层次性,内容明确醒目;标识标牌的构建也要因村而异,符合定位,可以协助村民识别地域属性。

景观小品:景观小品是改善、美化生活环境的设施,要求以人为本,突出休憩、观赏、宣传等实用功能。

    3. 基础设施

    对基础设施的风貌引导主要包括:道路风貌、杆线整治、公共厕所、村庄亮化等方面,并提供相应的引导示例。

道路风貌:按照对外道路、村庄主干道、村庄支路、巷道四个道路等级进行分类引导,落实各道路等级的施工要点。

杆线整治:加强道路两侧网线自治管理,加强共杆共线,重点区域采用三线下地的方式进行整理。

公共厕所:包括建筑物内部公厕和公共旅游公厕。公共旅游公厕结合景观构筑物设置,建造成生态公厕,布局合理分布,数量满足需要,标识醒目美观。公厕按最大服务半径500米布置。

村庄亮化:道路亮化为重点、景观亮化为点缀、建筑亮化为烘托。

    4. 绿化种植

    整体的植物配套选择遵循自然协调原则、乡地域原则、多样统一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对道路绿化、滨水绿化、公共绿地、宅间绿化、边坡绿化进行分类引导。

道路绿化:道路绿化通常与道路通过的空间相结合统筹考虑绿化种植的方式,形成优美、自然的绿化景观,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滨水绿化:滨水景观空间的营造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增加色叶植物开花植物,突显多彩的滨水世界。

公共绿地:一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二是应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宅间绿化:突出一村一品,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引导村民在村庄内种植既有景观价值又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植物。

边坡绿化:边坡绿化是能有效防护裸露坡面的生态护坡方式,可有效实现坡面的生态植被恢复与防护,对不同类别的边坡绿化方式进行了分类阐述。

    四、结语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推进,各地依据其乡村建设情况,必然会推出形式各异,标准不一的乡村风貌建设标准。腾冲市在符合云南省、保山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的基础上,以落实《腾冲市乡村风貌建设导则》《腾冲市乡村民居建筑导则手册》的要求为抓手,从乡村风貌管控的角度出发,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助力腾冲市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