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当前位置: 首 页 >> 乡镇动态 >> 正文

界头镇|稻花香里说丰年,金浪托起“好日子”

发布日期:2025-09-18 浏览: 作者:方云艳 来源:界头镇人民政府 打印正文

金秋时节,走进腾冲市界头镇,广袤田野上稻浪滚滚,沉甸甸的稻穗压弯秸秆,微风拂过万亩稻田,沙沙声田间回荡,奏响丰收的序曲。界头镇地理环境独特、昼夜温差显著,土壤和水系中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宛如天然营养库,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孕育出的稻米颗粒饱满、口感香甜,尽显自然馈赠的醇厚品质。作为名副其实的农业大镇,界头镇深入践行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实打实的举措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用行动守护中国饭碗,让每一粒米都充盈着优质与安心。

稻米藏粮于地,筑牢粮食生产根基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严守耕地红线,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界头镇打出组合拳。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违法图斑专项整治、垦造水田等长牙齿措施,有效补充优质永久基本农田资源。同时,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统租统管模式,巧做腾挪置换文章,对零散地块、低效农用地进行连片整治提升,打造适宜耕种的优质连片耕地。

曾经,这里田块不规则、高低不平整,灌溉靠天、道路难行,大型农机难以施展。如今,这里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通、电保障,昔日产量不稳的望天田蜕变为高产稳产的吨粮田。截至目前,界头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的60%,粮食亩产平均提高25公斤。

稻米藏粮于技,激活粮食增产引擎

在界头镇的万亩稻田里,科技助农场景随处可见。无人机低空盘旋,有条不紊地执行打药作业,旋翼带起的气流拂过稻穗,雾状药液均匀洒在叶片上,让病虫害防控既高效又环保;稻田埂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立着一盏太阳能杀虫灯,白天吸收阳光的灯板到了夜间就会亮起蓝光,灯下的接虫盒里落着不少害虫;田垄之间,小巧的昆虫诱捕器持续释放特殊气味,精准引诱特定害虫,从源头减少病虫害侵扰。

以前种稻全靠人工,又累又没产量,现在有了高科技,省时省力还增收。农户李大叔的感慨,道出了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改变。不仅如此,界头镇还积极引进优质水稻品种,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已达85%,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双减目标,稻米品质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稻米+”融合,拓宽乡村振兴路径

界头镇不满足于单一的粮食生产,积极探索+”多元融合发展模式,在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的同时,为农户拓宽增收路,让水稻产业迸发更多活力。一方面,发展规模化稻田养鱼,打造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2025年,全镇稻花鱼养殖180余亩,惠及农户80余户,走出了从试验示范的新路径,打响了稻田鱼特色品牌

另一方面,依托整治后集中连片、景观优美的稻田资源,探索农业+文旅+生态的融合发展模式,巧妙融入特色农业景观与乡村文化元素,打造集粮食生产、生态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赏稻浪、闻稻香、体验农耕乐趣成为群众休闲打卡项目,实现了群众增收、乡风焕新、农文旅深度融合。

今年,界头镇水稻种植面积达65700亩,预计总产量3.055万吨,同比增长0.45%。从过去靠天吃饭的被动,到如今科技赋能、多元增收的主动,界头镇正以崭新的姿态,书写着粮食丰收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图片提供:方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