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田乡|“131”模式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近年来,团田乡党委全面落实主体责任。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持续推动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通过搭建平台、建强队伍、发挥作用的“131”模式,将食品安全工作与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搭建“一个核心平台”。 整合乡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中心学校、食品安全办公室等部门资源,搭建集“信息共享、联合检查、应急处置、宣传教育”于一体的联席协同平台。平台聚焦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集中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召开食品安全相关会议6次,开展食品安全从业人员培训3次。明确职责,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全力扛实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平台还通过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市场监督管理、村党组织书记每月至少到学校商谈1次、检查1次、交流1次的“三到访”工作机制;定期共享校园食堂食材采购、食品抽检、学生营养健康等数据;每季度联合开展校园食堂、周边小卖部、流动摊贩专项排查。同时,将食品安全知识纳入学校思政课、家长会内容,实现“监管+教育”双向发力。
建强“三支关键队伍”。建强校园食安管理队伍。由乡党委牵头,选拔学校后勤负责人、食堂管理员、教师代表组成。负责日常检查校园食堂卫生、食材验收、餐具消毒等环节;确保校园内部食安无漏洞;切实做到“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建强校外食品安全巡查队伍。整合派出所民警、乡干部、市场监督管理执法人员、村网格员组成“日查夜巡”2支巡查队伍。开展“日查夜巡”10余次;重点巡查校园周边200米内食品经营场所;严查“三无食品”、“过期食品”;及时劝阻流动摊贩。建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队伍。联合派出所民警、乡村干部、卫生院医生、市场监督管理人员、优秀教师。通过“我与书记面对面”、“食品安全进校园”、“家长课堂”等活动,普及食材辨别、健康饮食知识,提升师生及家长食品安全意识。
发挥“一个统筹协调作用”。乡党委发挥协调各方的作用,将食品安全纳入教育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压实学校、村、经营户三方责任。在全乡创新推出“教师学生同吃一碗饭”机制;取消教师食堂、教师和学生一起在学生食堂用餐打破用餐场所壁垒;教师直接参与监督菜品卫生与口味;倒逼食堂优化服务让学生和教师共享更优质的餐饮。针对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牵头召开专题会议破解难题。对全乡8所学校及校园周边食品销售单位开展检查24户(次),督促整改问题隐患14个。同时,联动企业、村党组织为学校改善食堂条件、提供营养配餐指导,以“食安无忧”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图片提供:李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