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越街道|社区“小支点”撬动旅居“大民生”
——以服务延伸资源链,以文化共筑家园梦
清晨9点,腾冲市文星楼旁边的腾冲映象小区内,65岁的成都旅居客李芳华刚从绮罗菜市场买着菜回来。62岁的北京旅居客赵素琴拎着布袋,步行3分钟来到“幸福食堂”,花8元就吃上了腾冲饵丝配稀豆粉;同一时间,在圣境旅居的共享客厅里,来自杭州的刘大哥正在品尝着保山小粒咖啡。这幅鲜活图景背后,是腾越街道以社区服务为轴,串联资源共享、文化交融的旅居产业新范式。2025年来,腾越街道已累计接待旅客超25万人(次),同比增12.3%,社区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此找到归属感。
贴心社区服务,构筑旅居温暖港湾
“我们有一个上海的客人8月7日到腾冲,想要租用一台轮椅,社区知道哪里可以提供服务吗”圣境旅居的管家肖和平与文星社区对接联系,在了解到此项需求后,社区工作人员立刻查询辖区内的资源,利用残疾康复点的轮椅,免费为这位客人提供使用。不仅如此,社区还提前安排人员对轮椅进行了全面消毒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
类似这样的贴心服务在腾越街道屡见不鲜。针对旅居人群依托文星社区的李医生工作室,社区为旅居人群提供了专业的针灸、按摩以及理疗等康养服务。来自武汉的张阿姨患有多年的颈椎病,在圣境旅居住宿期间,听说社区有这样的便民服务,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往。李医生根据她的病情制订了个性化的针灸理疗方案,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张阿姨的颈肩疼痛明显缓解。“没想到在旅居的地方还能享受到这么专业的康养服务,真是太方便了,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张阿姨高兴地说。旅居管家也会主动向有需要的旅居老人介绍李医生工作室的服务,协助他们预约时间,让老人们能够便捷地享受康养关怀。
资源共享,拓宽旅居生活边界
腾越街道致力于打破旅居区域与本地社区的界限,让旅居客充分享受本地丰富资源。“幸福食堂”日均接待旅居客50余人,提供20余种腾冲本地特色菜品,人均消费仅10元至15元,为旅居客提供实惠又地道的美食。
位于天成社区内的腾越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图书馆、活动室等向旅居老人免费开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同样向他们敞开怀抱,老人们能参与合唱团、舞蹈队、书法绘画班等,与当地居民共同切磋技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2025年,各团体累计开展活动20余场,参与旅居客超300人(次)。
“请问今天哪里有赶集呀?”“请问哪里有可以打乒乓球的场地呀?”旅居管家与社区咨询相关信息。街道及社区通过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方式,转发周边便民信息、活动预告、旅游攻略等,让旅居客们动动手指,就能掌握各类资讯,合理规划旅居生活。有旅居老人想去赶集,在群里看到社区发布的赶集信息后,约上几位好友一同前往,在集市上挑选着当地的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感受着浓浓的乡土气息。
文化交融,绘就多彩旅居画卷
“菜有菜味、肉有肉味、人有人情味。”这句朴实的话语成为了旅居腾越的生动注脚。天南地北的旅居客与本地居民吃到食材的本真滋味,与人文的温度在此交融升腾。
“我特别喜欢逛绮罗菜市场,可以买到又新鲜又生态的农家菜,还能吃到地道的本地味道,稀豆粉粑粑软糯香甜,火烧猪鲜香爽口,真是太哇塞了!”来自广东的旅居客户陈阿姨提起腾越的美食,脸上满是满足的笑容。在菜市场里,她总能和摊主们熟络地聊上几句,从挑选食材到烹饪技巧,一来二去,不仅收获了新鲜的食材,更收获了浓浓的人情味。目前,腾越街道绮罗菜市场日均接待旅居游客200余人,设有30余个本地特色美食摊位。
街道还定期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如“墨香漫时光 旅居在腾越”阅读分享会。本地文化学者与旅居人士齐聚一堂,分享腾冲文化故事与旅居感悟,在思想碰撞中,增进彼此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我来腾冲三个月,已经学会了腾冲话‘格是喂’!”
来自上海的周老先生操着略显生涩却充满热情的腾冲方言说道,引得在场的本地居民和旅居客们都笑了起来。这样的互动,让不同地域的文化在这里碰撞出和谐的火花,也让旅居客们更快地融入了腾越的生活。
当夕阳为高黎贡山镀上金辉,暮色四合中的腾越街巷,旅居者与居民围炉夜话的笑语随风萦绕。在这里,社区服务的“针脚”密织资源网络,文化交融的“暖流”浸润人心——腾越街道正以一座城的温度,托起万千旅居者“此心安处是吾乡”的生活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