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力量|腾越街巷•三粒种子
——从一粒米、一束光到一团火精神之密码
凌晨三点,腾冲市腾越街道朝阳社区的饵丝作坊里,蒸汽氤氲。尹以艳夫妇将浸泡好的浆米倒入木甑,木槌击打米团的闷响穿透夜色。这声音,从祖辈的手工作坊延续至今,却在近十年间因“信心”二字,激荡出更浑厚的回响。在腾越,信心的力量并非抽象的口号,而是深植于传统产业的转型、青年创业的浪潮、基层治理的探索之中,如同一粒粒种子,在“极边第一城”的土壤里生根发芽。
一、一粒米:从“散打”到“共富”的产业突围
尹以艳的饵丝作坊曾是腾越街道数百家“散兵游勇”的传统作坊中的一员。过去,由于销量不固定,多做的饵丝只能被无奈丢弃。转机始于2022年,朝阳社区针对辖区传统饵丝产业零散加工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产业重整。72家作坊被整合进“胡韦刘饵丝合作社”,统一标准、共享订单,保底日销千斤。“现在合作社派单到户,年收入翻四倍。”尹以艳摩挲着木槌,笑容里透着笃定。木槌声声,敲碎的不仅是米粒,更是小农经济的桎梏。
合作社延伸出“大救驾”非遗工坊、电商直播间,让百年技艺焕发新生。目前,合作社已发展社员86户,从业人员800人,饵丝年产值达1.12亿元。一粒米,从家庭作坊走向研学基地,从街边小摊登上电商平台,折射出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信念之力。
二、一束光:青年返乡与电商经济的“双向奔赴”
“家人们看,这就是腾冲小黄牛干巴!”上勐连社区返乡青年杨世典的直播间里,汇聚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顾客。2019年,曾是漂泊异乡的电商从业者的他在社区帮扶下创立电商品牌,用直播让深山美味翻越重峦。短短数年,公司销售额已突破千万元。
在腾越,这样的“星光”已汇成星河:街道将技能培训作为破解农村劳动力就业难题的“金钥匙”,直播电商培训让学员转型成为专业主播,特色培训班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当手机屏幕照亮一张张质朴的笑脸,信心化作数字时代的协奏曲,在云端唱响。
三、一团火:青春力量与基层治理“薪火相传”
夏夜街头,大学生志愿者小刘的红马甲在路灯下格外醒目。做为“社区暑假托管”志愿服务队伍的一份子,她白天在托管班为儿童开展安全教育课,夜晚随民警排查安全隐患。这支150余人的青春护卫队,是腾越基层治理新图景的缩影。
在文星社区,82岁老党员张爷爷为青年党员佩戴党员徽章时总念叨:“当年护文庙保的是文化根,现在你们建网格守的是民心。”2830个“十户联组”微信群即时响应诉求,党群服务中心送服务到家。从战火中保护典籍的腾越师生,到网格里奔走的红马甲,信心的接力从未中断。
四、结语:信心的三重镜像
在腾越,信心的力量具象为三重镜像:它是尹以艳木槌下的米团,历经捶打反而愈发劲道;它是杨世典直播间里的灯光,穿透群山照亮乡土价值;它是青年志愿者袖章上的赤色,将个体微光聚成璀璨星河。
信心从来不是宏大叙事,而是细碎的坚持、勇敢的转身、代际的传承。当一粒米、一束光、一团火在腾越的土地上交织,希望的种子在信心的照耀下萌芽——正如文星楼上那口历经战火的铜钟,信心的回响,终将穿透时光,叩响未来的大门。腾越大地的精神之密码便可在此窥知一二。
图片提供:洪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