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石镇:“五个子法”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曲石镇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发挥合作社联农、促农作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明方向,发展思路定调子
聚焦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将农村基层党组织做为乡村振兴的“桥头堡”和“主阵地”。组织到施甸、大理、楚雄、红河等多地考察,认真学习各地发展经验。明确“健全完善3个体系,全面盘活2类资源,推动提升4类效益,解决2个民生问题”的发展思路,确定了“党建引领、村社共建、效益共享”的发展模式。把党组织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融合好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把基层党建打造成引领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强体系,完善架构搭台子
结合本地实际,由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再由合作社注资成立下属企业,搭建“党组织+合作社+下属企业”的组织架构体系。同时,健全“党委部署、支部协调、合作社经营”的发展体系。镇党委牵头摸排辖区资源底数,专题研究适宜发展的土地、产业、景点等资源,及时主动对接客商企业招商引资,社区党组织积极参与协调,最后交由合作社及下属企业经营管理。针对土地流转、矛盾纠纷、设施建设等问题,采取“党支部+党员+群众”的服务体系,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加,党员干部走在前、干在先,以“店小二”式的服务丈量土地、化解矛盾,在用水、用电、用工等方面竭尽全力保障到位,做到产业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就跟进服务到哪里。目前,已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8个,依托合作社成立曲锋公司等4个下属企业。
活资源,产业发展迈步子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为抓手,全面盘活辖区内的土地、产业以及人力资源,推动资源优势向资源经济转化。由合作社牵头,规范化、规模化组织开展土地流转、产业培植、产品培育、文旅建设等服务,已成功培植大蚕豆、黑木耳等产业,培育高原腾黎茶、双龙花椒油等产品,打造下表院、江苴古镇、红木姜家寨等乡村景点,流转9个社区2万余亩土地。针对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曲锋公司获取劳务中介及劳务派遣资格,及时对接企业用工信息。统计收集务工人员需求,搭建人才、岗位一体化信息库,打通用工企业和劳务人员隔阂,盘活人力资源,实现“红色劳务”精准对接。今年以来,已向光筑公司输送长期用工20余人(次)、临时用工600余人(次)。
提效益,鼓起百姓钱袋子
党组织领办合作社规模流转土地,土地得到规模化使用。其中:光筑公司土地租金从200元/亩增至800元/亩,每年为群众增收240万元;其余社区流转土地发展的工业辣椒、黑木耳、银杏等产业,也增加至500-750元/亩,土地效益大幅提高。光筑公司蓝莓项目达产、达销后,按每年每亩需人工成本18800元左右,预计每年为群众直接增加务工收入4000余万元,群众务工收益得到有力保障。镇村两级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劳务中介等方式为企业提供协调服务。目前,光筑公司支付土地流转协调费200元/亩/年,直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近80万元;支付“红色劳务”组织费10元/人/天,预计每年将增收近百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提质。规模化经营土地带来的大量管理人员、务工人员将大幅增加辖区人流量,带动辖区内交通、住宿、餐饮等第三产业发展,间接推动社会效益扩面,其中清河社区合作社已摸排民房66户133间,待全部出租后预计增收30余万元。
破难题,群众过上好日子
全面推广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及下属企业,辖区土地、人力、景区景点等资源进一步整合,“招商引资难、产业培育难”等发展问题进一步破解。目前,曲石镇已有8个合作社与光筑公司、柏洋公司、中欣旅行社、云南神游国际旅行社、小牛户外俱乐部等5家企业完成签约。针对年轻人背井离乡、老人和儿童留守在家的问题,规模化土地经营和产业发展将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其中光筑公司蓝莓产业可直接增加长期稳定就业岗位300个,采摘期每天提供临时岗位2000个。依托“红色劳务”模式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进一步协同解决了农村产业发展、企业用工、群众就业痛点问题,从源头解决农村“一老一小”民生问题。
- 上一篇:中和镇开展医疗保障基金专项督查行动
- 下一篇: 腾越洞坪:百亩葡萄喜丰收 结出百万好“钱”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