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镇:做实“四绿”文章,力促“林长治”
中和镇有林地面积38.8万亩,森林覆盖率76.2%。近年来,中和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新方法、新路径,在“林”上精准发力,在“长”上履职尽责,在“制”上探索创新,做实“管绿、增绿、护绿、用绿”四大文章,为林长制“增能赋绿”,不断提升绿水青山的“颜值”。
健全网格体系,切实扛起“管绿”责任。完善镇、村林长制组织体系,成立以镇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林长制领导小组,高位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建立“镇级林长、村级林长、护林员”全覆盖网格化工作机制,夯实镇、村两级林长及护林员工作责任。镇级设立由党委书记、镇长担任的双总林长,在此基础上设立由其余党政班子成员担任的镇级林长,社区林长由党组织书记担任,村民小组设专管员。镇级林长实行分片负责,按行政村划定林草资源监管责任区11个,实现责任区全覆盖,并建立林长责任区域分级名录,更新镇村两级林长公示牌11块,进一步明确镇村两级林长职责,切实将林长制工作落实到山头、地头、人头。全镇设镇级总林长2人,镇级林长9人,村级林长11人,护林员211人。2023年三级林长共开展巡林160余次。
坚持科学绿化,着力拓展“增绿”成效。结合绿美中和,把植绿增绿扩绿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绿美公路建设等。2023年实施中幼林抚育2500亩,异地植被恢复406.8亩。进一步推动实施红花油茶三年行动计划,在中营社区新植红花油茶100亩,启动2023年9200亩红花油茶低效林改造工作,通过施肥、除草、补苗等方式提高红花油茶的产量。开展义务植树80000余株,在各社区主次干道两侧实现宜绿尽绿,积极打造“两个100米”,不断打造乡村绿化新亮点。建设绿美公路21条,60.826公里,种植红花油茶、桂花、樱桃、黄香木、观赏梅等17822株,持续做大中和镇“生态蛋糕”。
筑牢生态屏障,不断凝聚“护绿”合力。创新探索“日常巡护、火网守卫、绿色守护”的工作举措,守护全镇森林生态防线,落实日常巡查、联防联控、应急处置等各项防火措施,在森林防火期,设置检查点17个,严把火源入山关卡,确保无森林火灾发生,2023年处理违规用火6起,罚款金额12200元。严格执行限额采伐管理,维持森林资源消耗量小于增长量,审核办理商品材蓄积16649.3立方米,自用材蓄积5085立方米。扎实开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协调专业人员与镇村两级进行排查、监测,做到排查全覆盖、无死角,确保森林生态安全。设置县级林业有害生物固定监测点4个,全年核查松材线虫秋季普查图斑816个,检疫苗圃26个,检疫面积71亩,检疫木材21933立方米,顺利完成对新岐3万余亩瘤胸沫禅的防治工作,有效保护了林业资源。
激活绿色优势,持续写好“用绿”文章。依托38.8万亩丰富的林业资源,充分发挥林间林下发展空间广和森林“粮库”的优势和潜力,积极发展林下种植经济增收新渠道,重点发展林下草果、林下中草药等,推动林下生金,促进林农增收,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提升。全镇种植林下草果15000亩,可实现年产值约1500万元,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实施“场村共建”融合发展模式,新岐社区实行村集体、村民小组、村民各占人工林面积1/3的“三级营林”管理模式,走出了“以林兴村、以林养农、以林富农”的发展路子。归云庄景区充分利用森林景观,进行多元化开发利用,打造林下休憩、娱乐、餐饮等生态旅游项目,将景区打造成了一个集观光旅游、户外运动、特色美食、休闲养生、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生态休闲乐园。
目前,中和镇民振、中营、樊家营社区被评为云南省省级森林乡村,新岐社区被评为国家级森林乡村,归云庄被认定为2022“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绿美中和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片提供:杨彩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