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当前位置: 首 页 >> 乡镇动态 >> 正文

腾越镇脱贫攻坚出成果

发布日期:2017-02-17 浏览: 作者: 来源:腾越镇 打印正文

 

腾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主战场,加强调查研究,围绕着“扶什么人、谁来扶、如何扶、扶到位”的问题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推进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实现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  

2013年,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全面进行建档立卡,全镇贫困村2个、贫困户8163190历经三次脱贫(2014年度脱贫159640人、2015年度脱贫68316人、2016年度脱贫81350人)、三次动态管理(剔除建档立卡问题户80351人,已脱贫101389人,新纳入贫困户187690人),2016年底,全镇贫困户及贫困人口已减至5141881人,盈水社区脱贫出列。  

一、主要做法  

(一)解决“扶什么人”的问题  

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一公示的程序,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入户核查,进行动态管理为精确脱贫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及时在《云南精确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完善相关信息,基本实现了对贫困对象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动态变化进行实时分析、分类研究。同时和包保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贫困村摘帽和贫困户脱贫的计划和方案。  

(二)解决“谁来扶”的问题  

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以扶贫工作为检验场,打造“四支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一是打造社区干部队伍。从优秀乡镇干部、高校毕业生、外出和本地人才中多渠道选派社区党组织书记。二是打造驻村第一书记队伍。选优配强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派了4个驻村第一书记,让他们成为农村脱贫攻坚的新动力。三是打造结对帮扶队伍。落实领导干部挂村包户帮扶责任制,保山市、腾冲市及腾越镇18个部门443名职工分别精准挂钩联系8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深入开展“挂包帮”“转走访”,一村一档、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做到不脱贫、不脱钩。2016上级15个挂包单位直接投入资金136.6万元,协调项目资金6159万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助贫困学生、慰问救济贫困群众等。四是打造致富带头人队伍。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大力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非公企业党建,农业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达71个,新组建5个非公企业支部。在场地、技术、信息、服务等方面,创造条件给予他们大力扶持。目前全镇共有各种致富能人、致富带头人370多人。  

(三)解决“如何扶”的问题  

按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结合贫困村脱贫摘帽和贫困户脱贫的标准,针对贫困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落实。  

一是实施项目扶贫。2016年,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53.64万元,重点实施了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3个,惠及7个社区11401人。盈水、宝峰3个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建成投入使用,盈水整村推进项目通过验收,勐连街何家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二是实施产业扶贫。着力优化产业布局,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以建设“一核心六区域”进行产业布局和发展,即:以八个城市社区为核心,建设商贸、物流、旅游核心区;着力打造以玉璧、东山为主线,建设康体休闲产业区域;以洞山、朝阳为主线,以饵丝、豆腐为重点,建设特色食品加工产业区域;以宝峰、云山、盈水为核心,以肉牛、奶水牛和观光农业为主,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区域;以上、下绮罗为主线,建设商品蔬菜产业区域;以满邑、砚湖为重点,建设仓储物流产业区域;以勐连片区为中心,建设林下经济产业区域。  

通过加强产业建设,扶持养殖大户,宝峰肉牛养殖发展迅速,目前龙头企业一个,发展合作社社员115户,饲养肉牛512头,带动社区人均增收超过600。利用水资源和良好的区位优势,实施旅游助推脱贫工程,盈水社区采用土地流转方式,种植观赏莲藕100亩及发展生态渔业养殖,当年每亩产值实现2500元。特色农业培植初见成效,云山100亩樱桃、洞坪大棚葡萄、西山坝生态观光茶园、鑫和园生态农庄等各具特色,投资1300万元的火山蔬菜批发市场建成投入使用,投资1000万元的火山商品蔬菜标准化种植基地完成建设,云山奶水牛养殖基地发展迅速,朝阳饵丝稻特色种植基地、勐连林下经济产业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三是实施就业扶贫。通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牵线搭桥,先后吸纳贫困劳动力1200多人到艾爱乳业、四馨坊、圆角背幺等企业就业,劳务输出逐渐成为全镇脱贫增收的主要手段。审核发放小额扶贫贷款2061030万元,妇联、团委等群团组织办理创业担保贷款132份,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贫困户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  

四是实施兜底扶贫。规范管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非建档立卡户享受低保的进行全面清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在考取大学后给予“金秋助学”和“爱心圆梦大学”专门资助;对因病致贫贫困户重病患者除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外,实施临时生活和伤病医疗救助;对因自然灾害造成住房倒塌或严重损坏,无房可住、无生活来源、无生产自救能力的贫困户,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对符合条件的双农双女家庭户、双农独子家庭户、特困户给予“新农保”参保补助;对特困人员、低保户、非农业残疾人员给予“新农合”参保补助,确保兜底扶贫“兜得准、兜得稳、兜得实”。  

五是实施特色扶贫。创新“互联网+基层党建”模式,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和互联网为基础,建设基层党建工作综合性平台,实现“三会一课”、党费收缴、组织关系接转、志愿服务等党务业务功能。将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农产品、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进行网络推介营销,拓宽基层贫困党员和群众就业增收渠道。创新推行社区信息管理平台、社区居民微信公众平台服务,以户籍管理为基础,包含了社保、医保、低保、社会化管理等27个模块,基本涵盖了社区全部为民服务事项,使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受到了国家信息惠民专家组等各级的关注和高度评价。  

(四)解决“扶到位”问题  

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村出列、户脱贫的目标,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保障到位。一是压实包保帮扶责任,把扶贫开发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同安排、同规划、同落实、同督查、同考核,建立“定人员、定任务、定责任、定目标、定时限”的“五定”责任机制。二是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中的贫困村和贫困户,采取“机关单位+贫困村、党员领导干部挂钩“一对一”的模式,结对帮扶整顿软弱涣散社区,重点指导贫困户选择实施致富项目和致富门路,教育培训扶贫等,做到帮扶项目、措施和效果到村到户,形成强党建与扶贫工作“双推进”。三是强化督查评比。对工作推进情况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通报,任务完成情况与年终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责任。四是加强纪律作风,对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实施召回管理办法,进行培训教育,充实到征地拆迁、殡葬改革、信访维稳等急难工作第一线,在一线接受教育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