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适老化模式 无障碍浏览 x
当前位置: 首 页 >> 部门动态 >> 正文

宝峰山游记

发布日期:2018-11-14 浏览: 作者:饶志铭 来源:文广局 打印正文

环腾越皆山也。城西行五里,有一山。不险不峻,何以独秀?宝峰山也。山者众众,何以闻名?霞客行止五日也。名霞客者谓谁?徐姓,著《徐霞客游记》实为明代大旅行家亦复地理学家也。奇人奇书。古之双拥者,唯此一人。

戊戌年暮秋。霜降之后 立冬之际。天高阳朗,为怀念计为全民阅读计。由主持腾冲文广局领一行读者取霞客腾越游路线之一段至宝峰山一游。

实离城未远,瞬息而至,山脚有寺,名宝峰。传唐代印度高僧所建。实为近代建筑,而原寺原址建于此山之颠。已不复也。

拾阶顺绎而上,无过多曲折,路旁林木葱茏,绿韵犹存,尚未显深秋之枯黄,无参天之奇,无粗壮之容。但郁郁密密,杂以各品竹类,修长摇曳,养眼舒心。以毓秀(灵)胜之也。颇有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之感。山势平缓,一刻即至。迎面立一石牌坊。厚重朴拙,上书宝峰仙境背书捷步天阶。传康熙年间所筑。为腾越仅存。

次第,路右山岩络绎现大小不一摩崖石刻十余方。有兽有字。以宛列蓬莱、高山景行、大好河山等为佳。以Pi为奇(注)。年代为明末至民国跨越二百八十余年之久。忍叹历史沧桑。夫宝峰摩崖石刻者,腾越一奇宝藏也。书者皆为明、民国之历史名人。不可略者更有明末名人周东华,进士胡璇之驻锡和隐居处。皆为不甘屈事于外族。尽现华夏文人之风骨。所谓:人因山而居,山因人而名。复叹我腾越历史文化之蕴厚。更有霞客命名猢狲梯依巨石开凿之百级天梯,狭窄陡峭,几近垂直。此名应取猴子才方能攀援之意,谓为险。末有一亭。名迎晖许是取日出而照之意。传此亭古名迎峰。因何而改不得而知。登斯亭,目为之亮,豁然开朗,浊气一空。高天远山近城尽收眼底。风涛阵阵,云卷云舒,杂念全消、心旷神怡。始悟何谓古称之仙境也。亭下有明代所建近代重修之三清、玉皇、吕祖等殿,实为道家之观也。遥与宝峰寺相对。宝峰山以路为界,左为道,右为佛,故称道释合一之地也,亦为一奇。

然时光悄逝,乌金偏西,倦鸟归林,寒意渐起。虽未尽兴亦归。即兴自得一首

           咏宝峰山

                  宝峰仙境蕴逸秀, 摩崖石刻迎朝晖。

                  霞客已去三百载, 灵山今又新人来。

                  风清阳暖楚天阔, 更喜书香聚一堂。

                  名川奇士氲腾越, 文化历史万代传。

小子所识有限。文笔钝拙,怡笑方家。斗胆书之,实为抛砖引玉之意也。

邑人后学饶志铭于戊戌年暮秋

注:向賈志伟先生请教,因此为异体字,故用音标。谁Pi峰:意为是谁开的这座山峰。

                                    图:千万人